在无尽的追问欲望中,我们对自我身份产生了无尽的怀疑,我们的肉身脆弱而容易受到外界的嘈杂干扰。在那些重复寂寞的夜晚,我们选择重述复杂的哲学和人生问题,仿佛是螳螂般试图阻挡一辆即将到来的车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性恋、作家与出版商的关系、三角恋爱、语言、书法、童年在弗洛伊德理论下的烙印、命运的交错、代际传承……彼得·格林纳威,据说是英国新潮电影的先锋导演。对我们而言,电影不仅仅是消磨时间的娱乐,它也是一个可以解答的数学题,然而人生往往是无法被解答的。主流的生活常常像一场噩梦,而刻意的戏剧又常常是一种内心的虚幻。

回到《枕边禁书》这部作品,剔除一切故意的效果。回到弗洛伊德所提出的童年经历这一中心话题,摒弃一切在裸露皮肤上用毛笔书写的花俏花招。我想探讨一些经久不衰的话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父亲给女儿写信,情人给爱人写信,母亲给女儿写信。我们将这种无处不在的书写现象称之为普遍现象,尽管形式千巧万巧,但本质上它们都是一个朴素的事实:无论是千年前的清纳少言还是现代的诺子,她们都需要找到内心的一种表达方式,书法和写作便是表达的内容和形式。

文字的快乐和肉体的快乐,是这两个相隔千年的女性共同追求的快乐。在《枕边禁书》中,肉体之欢后来成了表达的一种媒介,然而一旦媒介关系建立起来,悲剧也随之诞生,最终将美好的性和肉体一同摧毁。由此推导出的一个朴素结论是,肉体的快乐应该拥有自己的独立性,它不应该成为其他关系的附庸,包括代表内心的文字。

然而,这个结论并不符合历史逻辑。按照我的理解,历史上的肉体关系一直以来都是作为附属品存在的,比如金钱、地位、婚姻、爱情等。西方的性解放仿佛是一场正面战役的大会战,那东方呢?《枕边禁书》试图探讨东方语境下的这一问题。然而,我们依然看不到一个明确的态度,彼得·格林纳威的视角遨游于其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生命的本能和内心的表达之间,他犹豫地将它们美妙而迷幻地结合在一起。到底是通过书写来掌控人生,达到自在的状态,还是通过肉体的欲望升华情感,感受一瞬间的终极光芒?这是一个悬而未解的问题。

我常常在迷离的状态中思考这些问题,感到困惑,并且永远找不到一个确定的答案。也许,犹豫不决才是人生的常态,充满着混沌和动荡,尽管我们自己的生活看上去依旧乏味而沉闷,犹如死水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