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词汇中,我觉得勇敢是一个最高级的词汇” “在人类所有的美德中,勇敢是最稀缺的” “当命运之神把你推向勇敢的时刻,希望你能够像你想象中那么勇敢”

文 | 唐 糖

楠楠是我养的第四只猫,一只路边捡到的流浪无尾加菲猫。捡到的时候4斤,现在6斤。

最近它因为急性胆管肝炎,差一点见了上帝,好在自己争气,在住院治疗半个月,花掉我半部苹果手机的重金之后,终于出院,目前在家继续吃药养病中。

每天打理4只猫,大概要占用我1/3的日常时间,尤其是逐渐步入初老期的猫,大病小病不断,属实有些熬人。

我的工作包括但不限于:清理猫砂、换粮换水、喂药、喂日常保健品、喂罐头、整理梳毛、每日清洁、定期消毒等。

楠楠生病之后,在我和它的共同“努力”下,除了未痊愈的胆囊炎,它还患上了"吃饭要喂,不喂不吃"的公主病,经过多轮博弈,均以我惨败收尾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楠楠一天要吃七八种药,为了保证更好的药效,我会在凌晨2点起来拿掉所有水食,6点喂第一种要求严格空腹的保肝药,接着,7点开餐,餐后半小时开始,陆续喂一天的药。

除此之外,它因为拉稀和肛门括约肌松,要经常洗屁股、吹毛,算下来我差不多成了它的全职保姆。

除了它,还有其他3只猫,情况略好却也都不容易。

经常尿闭的公猫胖子,需要密切观察它的动态,它常在头一天还尿很大的泡,第二天就突然旧病复发。

慢性肾衰的皮皮,也让我殚精竭虑过很长一段时间,好在经过一年的照顾,前两天复查时它的指标已全部正常,体重也长了足足一斤。虽说肾衰这病不可痊愈,但能延缓发病、减少痛苦到什么程度,“全看主人怎么照顾。”(医生语)。

即使是年龄最小、身体最棒的田园猫小橘,前段时间也时常呕吐,最近吃了药才有所缓解。

一来二去,考虑到巨额的治病成本,我自己都想再考一个兽医牌照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我养第一只猫开始,就不断有人评价:“你太有耐心了”、“你是我见过最有爱心的人”、“你真的是超有责任心”、“也就是你,才有这份精心,换我早烦了”........

对于这些声音,我曾扪心自问:我真的是这样人吗?但每一次的答案都是否定的。

我很清楚的知道,我养的不是宠物,而是我自己。更准确的说,是小时候未被满足的自己

正如阿德勒所说: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不管我们是否意识到这一点,事实上,每个人都会不自觉的以各种方式疗愈自己童年的创伤,弥补小时候的缺憾,为曾经的“未完成事件”买单.....

这些就是每个人隐秘的「命运脚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疗愈

阿德勒所说的不幸,并不是真的遭遇了什么重大事故,而是心理的创伤。而心理创伤也不像字面上看上去那么可怕,可能只是很小的事,却能留下伤疤。比如小时候丢失了一个洋娃娃,就可能会成为一生的情意结

从这个角度说,我们每个人都带着或多或少的创伤生活在世界上。而治愈这些创伤其中一个方法,就是养宠物。

严格的说,疗愈童年创伤有4种方式:

  • 第一,由父母以恰当而非伤害性的方式,重新养育一次。
  • 第二,遇到一个情绪稳定,能向下兼容的理想伴侣,获得疗愈
  • 第三,自我成长,自我疗愈(内在小孩)
  • 第四,养育孩子,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不断成长,疗愈自我

养宠物算是第四种方式的变异,不能完全和养育孩子相提并论,但性质类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纵观这四种方式,你会发现「疗愈自我」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第一种实现的概率几乎为零,因为理想父母不存在,时光也无法倒流。

第二种也几乎是镜花水月,大概只存在于言情小说里。

第三种的确是最根本的自我和解之道,但也需要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有卸下防御、面对真相的勇气,犹如凤凰涅槃,成长的过程必然伴随着剧烈的阵痛。

第四种方式看上去最简单,但依然难度很大。因为心理上未愈合的创伤,并不会因为做了父母就自动痊愈,而大概率会以不自觉的方式,沿袭过去,把自己的创伤经历复刻给下一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信任

为什么养育孩子/宠物能有疗愈功能?最主要的原因是,在孩子/宠物身上,你能感受到全然的信任和依恋,这会帮助一个人修复和重建自我。

孩子天生忠诚于父母,孩子爱父母,其实远多于父母爱孩子。

以前心理老师讲过一个事情。

一个被父母虐待到遍体鳞伤的孩子,在画出的“房树人”的画面上,全是黑色的伤疤,这些黑色的树疤和他内心的伤疤一样令人心情沉重。但即便如此,当心理老师问他如何看待妈妈时,他沉默许久,眼泛泪花,依然回答:“我想妈妈,妈妈只是有病了”。

孩子的爱如水晶一般纯净,是世间最具疗愈功能的良药。

宠物类似。网上有一个视频,狗主人为了换点钱,把年老无用的老狗卖掉,老狗眼泪汪汪却依然听话,乖乖的被狗屠夫牵走,场景令见者心酸。

宠物和孩子最相似的部分,就在于纯粹的情感回报。他们对伤痕累累的成年人表现出来的无条件的信任和接纳,足以让饱经创伤的心得到治愈

如果说信任别人是一种能力,那么被无条件信任,就是一种幸运。只有被充分信任过的人,才能滋长出爱的血肉,重新获得爱的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投射

情感关系的本质,是投射。我们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在投射。我们眼中的世界,从不是客观的世界,而是每个人心里投射出的世界

养宠物也是投射。而投射,会让自己给自己加很多内心戏

我投射性的认为,楠楠很可怜,命运多舛。

刚来时它只有4斤,很小一只,但医生告诉我,它不是幼猫,而是一只成年猫,我猜它一定因为流浪营养不良,所以才发育的如此袖珍。

每每想到一只毫无生存能力的宠物加菲猫曾在外流浪,和战斗力爆表的田园猫争抢吃食,挨打受气,我就心疼不已,于是更心生怜悯。

相比人类,动物本身其实更为单纯。它们基本遵从生物本能,饿了就吃,渴了就喝,发情了就去交配,没有那么多戏。

人投射给它们的情感,它们虽并非毫无觉察,但终归不能与人完全相提并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投射的结果,是我们会因此产生很多行为

比如我渴望获得无条件满足和宠爱,但有缺憾,所以把它投射给楠楠,对它无尽宠爱。

比如我渴望做一个盖世英雄,有能力保护我所爱的人,所以我成了毛孩子最勇敢坚强的妈妈。

弗洛伊德说,梦是潜意识的表达,其实所有的行为,都是一具行走的沙盘。

从这个角度,或许可以理解,有些只养宠物,但不和人打交道的人,可能是因为内心对这个世界十分绝望和恐惧,丧失了对人的基本信任;而有些为了流浪动物完全放弃自己生活的人,可能在内心深处,把自己全部的怜悯、价值、期待,都放在了具象化的动物身上。

而这些,和鸡娃上瘾的妈妈,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4 修行

如果能看清自我的投射,也就是完成潜意识向意识化的转化,那么养宠物,应该是一条通往自我发展的路径。

比如责任心的建立。

责任心是一个心智成熟的人最基本的标配,一个从小被溺爱长大的孩子,长大很难成为有责任心的成人,多数会成为自我中心的巨婴。

比如那些跟风养宠物的年轻人,喜欢时为宠物买这买那,觉得麻烦时就随手丢弃,他们缺少对生命最起码的敬畏,由此也可以推论,他们具有将一切“物化”的人格特质——所有人、所有物,对于他们来说,只是满足自己的工具

而一个缺少责任心的人,大概率不会获得幸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比如勇敢。在自我成长这条路上走的越长,我越意识到勇敢的重要性。心理届比较风靡的书籍,也大多包含“勇”字,比如《被讨厌的勇气》、《幸福的勇气》等等。

罗翔老师在十三邀中讲到勇敢时说:

“在我的词汇中,我觉得勇敢是一个最高级的词汇” “在人类所有的美德中,勇敢是最稀缺的” “当命运之神把你推向勇敢的时刻,希望你能够像你想象中那么勇敢”

我坚持认为,成长,是勇敢者的游戏,成长后获得的智慧和幸福,是命运奖励给勇敢者的徽章

养育一个生命,其实是最需要勇气的事情。

这是一种愿意为另一个生命负责的勇气,你需要对自己承诺:在遇到困难时不抛弃不放弃;在面临生死考验时,有接受分离和死亡这两个人类最难承担的话题的勇气。

除此之外,还有耐心

我本来是一个极其没有耐心的人,但这一课在养育宠物的过程中被补上了。对待动物和对待小孩一样,你必须有非凡的耐心。

要学会等待,寻找时机,在他们放松的时候做一些他们不爱做的事,比如吃药。

要学会忍耐,忍耐他们遵循生物本能时,所犯下的“错误”,比如用撒尿占领地盘。

要不怕麻烦,耐心教导它们,掌握新技能。

事实上,只要你足够爱它,就自然会有耐心。耐心和爱,往往成正比

最后,是智慧

这一点,和养育孩子很相似。如果一个家长和孩子生气,那大概率是因为ta缺少足够的智慧引导孩子。对待宠物也是一样,在耐心的基础上,需要动脑筋,想办法,一点一点的引导它们。

对待无法交流的生物,不管是小孩还是动物,你都需要增长智慧,才能向下兼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生是一场终生修行,在漫长的岁月中,我们因缘起,结识很多关系,而每一段关系,不管是不会说话的宠物,还是朝夕相对的伴侣,抑或是擦肩而过的路人,甚至是让我们恼火的敌人,本质上,都可以提供修行的养分。

所谓修行,就是更清晰的内观,更有力的觉察,和更敏捷的行动

人生不止,修行不停。

从这个角度,养育宠物的过程,当然亦可成为疗愈自我的方式。

在养育四个性格各异的毛孩子的过程中,我真的成为了更好的自己。共勉吧,所有的铲屎官~

点个「在看」,新的一年,愿我们用崭新的姿态,遇见更好的自己。

唐 糖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 全网15w粉丝心理学博主

出版《做情绪稳定的父母:你就是孩子的原生家庭》

分享 心理科普|认知思维|方法论|行动派

话题 个人成长|家庭教育|两性关系

围观 唐糖咨询师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