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美好的日子,

也是苦难的日子。

这是才华横溢的年代,

也是愚昧无知的年代。

这是信仰坚定的时期,

也是怀疑一切的时期。

这是灿烂辉煌的季节,

也是黯淡无光的季节。

这是希望的春天,

也是绝望的冬天。

我们拥有选择一切的机会,

我们其实一无所有。

我们走在通向天堂的道路上,

我们正坠入万劫不复的地狱。

——狄更斯《双城记》开卷语

一、写在前面的话

大家好,我是傅岳。安静之家已经走过四载春秋,作为一个主要宣传“抵制噪音”的网络平台,在当前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犹如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一匹瘦马,一柄长矛、一面旧盾,虽孤身而来,却满怀骑士精神,向残酷冲锋,为理想献身。但是,安静之家能坚持存在,并非仅凭这一腔热血,它流淌的热血的源泉,是无数来自群众的呐喊——无安静,何以为家?

原本这篇总结打算回顾2023年安静之家正在做的事,和过去三年的总结一样(第一年:成功摆脱噪音的一年里我在做这些事;第二年:成功摆脱噪音的第二年我在做这些事;第三年:成功摆脱噪音的第三年我在做这些事)。前几天我的草稿就已经写完,从2023年我们在宣传、成果、不足以及未来计划这四个方面总结一整年。(年度报告可以看这里:2023年中国邻里噪音调查报告)

鹿敏看完2023年总结后,给我提了一个建议,她的原话:“这就像机关单位工作汇报的流水账,能不能写得活泼一点。”我在此需要做自我检讨,为什么我每年都要记录流水账,的确是为了图方便,一年中有多少篇投稿,粉丝增加了多少,社群发展如何,调查问卷参与多少人等等,这些内容非常简单,只要把数据导出就完事了。所以我认为,来到了第四个年头,确实需要改变,2024年的安静之家会有新的尝试,有些事不能光嘴上说,必须得行动起来。

二、关于我的“拖延症”

不做流水账的汇报,那我能说点什么呢?我好久没写点什么了,至少2023年比过去三年少了很多,我一直把责任推给工作太忙,没时间跟大家交流,但这些只是我懈怠的借口。另外,自从停更回信(傅岳回信)栏目后,有朋友问我,为什么好久都没看到回信专栏了?是不是不回复大家了?

其实不然,只是我回复速度很慢,很多回复不及时的,就不再公开发布了。我会将投稿内容直接转给鹿敏去编辑,如果是咨询的内容,包括邮件和微信上的,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明白的话,我会留着慢慢回复,可是拖着拖着,有些信息就彻底遗忘了,等待再翻开的时候,可能已经过去数周甚至一个月。

我的时间有限,倒是一个事实。作为社会化大生产机器中的一名劳动成员,我出卖自己的劳动时间,换取劳动力价值,把劳动转化成等价的可交换的货币,这让我无法脱离必要的工作,只能挤出一些不被资本剥削的剩余劳动时间来给安静之家的朋友们解答疑惑。自从2019年末创建安静之家(2020年5月前我们叫“邻里噪音联盟”)我的微信号是一直公开的,这是我个人微信号,只要你加我,我都会通过,除非极少数不怀好意者,诋毁辱骂我的没有通过。

但是我把微信号留给大家的时候都会附带一句——本人回复较慢,无法及时回复。而每天至少还能收到十几位朋友的咨询。有一些问题是老生常谈的,如果我不忙,我可再讲一次,如果我实在没时间,只能把攻略再发一遍(邻里噪音污染解决攻略大全)。这就是我这几年的日常状态,我至今没统计过一共回复过多少人,但公开的个人微信号上已经有近8000位来自安静之家的好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关于坚持说真话的意义

曾经有记者采访我的时候,问过我这样一个问题:“安静之家能给大家带来什么?”这是一个好问题,我当时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如果人生一时不得意,可能你需要暂时缓一缓,躲进这样的一个树洞,让同样遭遇的彼此倾诉与倾听,你也许就没那么紧张恐惧。”我认为这句话现在依旧适用。2023年的上半年,安静之家被一部分“自己人”恶意举报,矛盾直指网友投稿,被扣以宣扬负能量的帽子,我们暂停了一段时间的更新。但最终,我们还是回来了。

安静之家在“真话”与“迎合”二者中早就做出了决断。王国维有段话:世上只有两种学问,一种是可爱而不可信;一种是可信而不可爱。可爱而不可信的学问,随处可见,汗牛充栋,现在书店里华而不实的畅销书更是多如牛毛,这些都是讨好世人的速朽之物;可信而不可爱的学问,屈指可数,所谓经典,如《资本论》、《毛泽东选集》等,大浪淘沙,沙尽而金现,时间越久,越奕奕生辉。如果我们是为了追求可爱的,迎合大众的,要把真的说成假的,要把明明痛苦的说成快乐的,那么安静之家没有必要存在。

我喜欢把丑话说在前面,关注安静之家的朋友,以及在所有微信群中的群友们,你们应该是醒悟的:你们是带着烦恼来的,烦恼之所以成为烦恼,是因为它已经不是你能用舒服的、习惯的方式去应对的,如果你在思想上仍是认为这些烦恼是能轻松解决的,那你必然无法承受烦恼带给你的毁灭性打击。这不是什么挫折教育的营销话术,安静之家有成千上万的案例,早就足够说明这个道理。你还总在“等、靠、要”——等别人帮你,靠别人解决,向别人索要成果。如此这般的,可能连我写的攻略一个章节都没有耐心读完,神仙难救。

四、关于“忍、狠、搬”的错误解读

不知从何时起,关于这三字箴言的解读发生了偏差。有次我问群友,你们是怎么理解这三个字的。很多人给我的答案是这样的:忍是指忍气吞声、强迫自己忍受;狠是指放下道德律条去争勇斗狠;搬是指“钞能力”想搬家就搬家。

以上这样的理解虽然可以在逻辑上自洽,但脱离了我的本意。在我看来,忍是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忍的目的不是委曲求全,应该是隐藏自己的愤怒、情绪变化,不让别人察觉你已经崩溃。在忍的过程中,伺机而动,进可来一波出其不意的反击,退可暂时远离纷争租房韬光养晦。

狠应该是有勇有谋、胸有成竹、沉着冷静地去对抗,而不是盲目暴怒输出,有些人把狠当成了情绪发泄,甚至发展成人身伤害(许多案例)。还有人只知道一些简单的判断,比如“警察来敲门,不要开门就行了”,或者“警察没有权力进屋搜查,别承认就行了”等等,但实战中,太多人输在了有勇无谋上,警察不仅只会敲门,还会打电话联系你,联系你的家人,你有做好相关预案吗?这些突发情况才只是反击的刚刚开始,你面对的噪音制造者,他们并不是傻子。

最后一个字“搬”,这四年里,有很多人搬家后来与我告别,说了很多感慨的话,我真心祝福他们能更好的生活。但与此同时,有很多人感到绝望——难道遇到住房噪音只能搬家才能解决吗?有这样疑问的朋友,其实并非在问是不是只能搬家才能解决,而是想问这个问题:我搬不了,应该怎么办?于是,我们又回到了怎么办的问题上,答案依旧是“忍、狠、搬”这三个字,只是“搬”的过程可能是最漫长的,最需要做长久规划的,现在搬不了,不代表以后,你只是没信心,没勇气做这个选择。(哪怕先临时租房子,日子还得过下去)

我不是故弄玄虚,忍、狠、搬这三字不是我发明的,是十多年前就有人总结出来的,中国住房噪音问题已经存在二三十年的历史。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噪音问题日益突出,爆发的噪音矛盾与日俱增。但是我们不能止步于解释分析它,我们需要的是解决它,所以三字箴言给我们留下的是三种选择,当你孤立无援的时候,你可要思考这三个字,你会如何选择?选择任何一个字,其背后蕴含的方法是千变万化的,具体应该怎么做,是必须由你去探索和实践的,安静之家只是一个指路牌,我只能告诉你,这里有三条路,必须由你去走完。

五、关于“脱敏”的说明

前年我尝试做过一些关于脱敏的课程,接收了两百多名学员,通过跟踪这些学员后续的变化,得出的结论让我有些失望。两百多名学员中,仅有10%的人在两年内脱敏成功。大部分人是尝试过脱敏的,但失败后就没有再去坚持。我很希望能在课程上再做优化,但苦于时间有限,心理学的课程设计是非常耗时耗力的,目前只完成了20%不到的优化工作,但2024年我会完成这项任务。

为什么需要脱敏?以前的很多文章中都有说明,在此我只介绍一个核心概念——只要你对声音敏感度提高(声音耐受性下降),你都应该设法稳定自己的情绪,尽量不让自己被声音激怒,往往这些你害怕、紧张、恐惧、焦虑的声音,并不是大分贝的噪音,当你把这些声音定义为“对你有害的”、“具有侵入性的”、“破坏健康的”噪音的时候,你是很难转变思维的,长此以往会让你精神“枯竭”。家庭环境中的噪音敏感(更换环境会让敏感症状好转)是一部分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类疾病的主要诱发因素。

但仍需结合社会化因素去分析焦虑和抑郁症的发病机理,比如噪音敏感人群与他人人际关系和应对冲突时的心理构建,因为时代发生着变化,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包括住房环境、自然环境、工作环境等)的变化越来越难以预测。我不希望我们仅限于分析原因,我希望是能改变一些现状。因此,2024年,我的工作将回归到噪音敏感上,更多的是在心理学上,找到一条可以行得通的路径,为更多在“忍、狠、搬”中举棋不定的人们做指引。

关于脱敏的内容:噪音脱敏线上课程免费分享、噪音脱敏指南(链接失效请移步安静之家公众号查阅)

六、再谈“立法”

这四年,关注安静之家的人越来越多,呼吁住房噪音立法的人也越来越多。能不能颁布一部专门针对住房噪音的法律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我认为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首先,新噪音法不是不能解决问题,而是缺乏司法实践。其次,社会生活噪音是所有噪音分类中最难治理的,住房噪音又是其中难上加难的一个细分类型。执法难点突出表现在“难以界定噪音”和“无法标准化、量化不同人对于噪音的感受”,一切执法都显得苍白无力。

在处理这类噪音问题中,执法长期处于“真空”状态,导致一些基层执法人员想管而管不了,想管的人最终变成不想管,基层的民警、社区协调员、物业人员都知道这是一块狗皮膏药,谁粘上了就很难甩掉。最近几年,因邻里噪音导致的恶性社会事件屡见不鲜,看似一桩小事,但爆发了血光之灾,这类事件的发生应该引起相关部门领导的重视,如何避免矛盾升级,如何妥善处理噪音纠纷,应该成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一件大事,媒体宣传不该沉默,司法实践不能袖手旁观。敢于实践,才有机会改变现状。

但是我们也该趁早醒悟,法律不可能为某些人所立,一部法律的成立,代表着所有人都必须受其约束。虽然我不认为法律是万能的,但不得不承认,法律是人与人之间最后的底线,任何人想要的自由,如果是脱离规则约束的自由,那只是“为所欲为”的代名词,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如此。

有些人的所谓立法,其实是想让法律为自己所用,他们正在仇恨某人,他们就盼着法律能制裁某人,这种想法走到头是虚无的,与搞封建迷信那套没有分别。他们呼吁立法是夹带私心地想要合法泄愤(以抵抗自己无力面对的挫折感),我说真话,他们一定会难受,更觉绝望,但这些人必须趁早醒悟。你把自己的生活和剩余的生命时长献给了虚无的幻想,你把眼前的问题寄托于遥不可及的法律救赎,你把诅咒和抱怨当成人生寄托,不会有结果。

我们的微信群里有律师、民警、军人、退休劳模、大学教授、媒体记者、市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机关单位领导等等。你以为只有社会底层才会受噪音影响,但你一定还没有认识到噪音问题的真正原因,在此我不做展开表达,以后有机会可以单独再说。在法律真空状态之下,你解决不了的难题,别人也同样解决不了,区别在于你在做什么尝试,关于“忍狠搬”的选择,你想好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七、重视声环境建设,未来的路还很长

目前安静之家的主要研究方向在住宅建筑的声环境问题上。2023年,我们联合了一些高校的研究人员,在邻里噪音治理和声环境建设上都有了些许成果,但还是仅限于学术理论的研究,缺少实际应用。我深知,这样的推动工作可能比立法还要艰难,但又何妨?大家只要仍然是需要安静的,安静之家就一定会存在,安静之家存在的意义就在做这些推动性的工作。

前文所述,不管是“忍狠搬”,还是自我脱敏,都是只解决眼前的问题,也许去年有网友选择了搬家,在财力允许的范围内,他只能选择一套顶楼,住了一段时间,他感觉生活一下子明朗了,没有噪音的家,他的快乐也回来了。但不是所有人都能这么幸运,不是所有顶楼都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再过十年、二十年、或者三十年,如果我们还需要高楼住宅,一套怎样的声学环境适应人生活,我们现在做的工作,就是在为后人铺路。

2023年匆匆而过,安静之家走过了四年时光,感谢这四年里,有大家的关注和支持。只要我还在,安静之家就还会走下去。这一路走来,有太多坎坷,我就不细说了,说多了自己也成了怨妇。

2024年,希望安静之家的朋友们,可以走出噪音困境。心智上,达到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境界;行动上,可以有拓马长枪定乾坤的气势。你们早日退群,早日取消关注安静之家,走进现实中真正的安静之家,这是我最想看到的结果。最后还是送上鲁迅先生这句话:哪怕只是一点微光,也可以照亮自己,如后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谨以此文与众君共勉。

傅岳

2024年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