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你还会选择燃油车吗?”

这个问题在开年的第一天就登上了知乎的热搜榜单,而在这个话题下议论的网友可谓是吵得不可开交,但从网友的观点上大致可分为两拨人群,一拨认为新势力品牌的崛起,无论在动力、智能,还是硬件/软件配置参数普遍超过了传统燃油车,智能座舱、智能辅助驾驶等等用过就离不开了。而且燃油车使用成本太高,若城市通勤油费的支出每个月至少在1500元以上。

另一拨人群还是更愿意站队选择燃油车,他们认为燃油车最大的优势就是技术成熟,使用便利性更高,缩短了等待时间。同时觉得电动车充电桩布局不完善,电池衰减、里程续航焦虑问题依旧存在。

新能源汽车改变了用车习惯

虽然听起来好像都有道理,不过,从目前市场角度来说,近两年电动车热度远远盖过了油车,很多新能源汽车的三电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智能座舱、大屏幕、各种高科技功能,都在电动汽车上发挥得淋漓尽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能源汽车发展到现在,最大的好处就是低价车也能用上高科技。

像是热议的800V高压平台,也在近期的新品智界S7、极氪007、小米SU7这三款“7字辈”的产品配备,同时高阶智能驾驶、动力性能也都卷到了极致,年轻人第一辆电动车可谓极具诱惑。

当然,这也并不能代表燃油车已经到了没落的阶段,燃油车仍有独特的魅力,只不过在电车的光芒下稍显黯淡。

比如最为典型的产品奔驰E级、宝马5系,在2023年都相互如约而至进入到更新迭代的时刻,全新一代5系隶属于该系列第8代产品,这款全新换代车型的到来也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其市场反响褒贬不一。

尽管内饰座舱也用上了大联屏的设计,但是在车机系统智能化操作逻辑、算力上还是有待提升,甚至坦白点说,与主流D级纯电车相比起来根本不太像一个时代的产品。更别提如今成为标签化的高阶智能驾驶了,大概率是要花钱选装的。因此,在花钱都非常谨慎的大环境里,真的还有价值感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望2023年尾声冲刺阶段,汽车市场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先是预售价18.8万起的银河E8(已上市,17.58万起)给车圈里的旗舰级大佬们都上了一课;再到20.99万起售的极氪007堪称是豪华智能汽车的价格屠夫;以及一炮打响的小米SU7可以看出车市的格局“没有最卷,只有更卷”。

所以,电气化改革的速度远超我们想象,在内卷成风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下,现在2024年还能选择燃油车的只有“值与不值”的说法。

2024年谁压力山大?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华为汽车的突然出现打开了新造车思路。

从鸿蒙智行模式起,利用华为在消费电子业务积累的品牌渠道零售、营销以及产品定义等经验,在设计、体验、营销各个方面助力车企定义更好的产品。就拿鸿蒙智行旗下年度最重磅产品问界M9来说,正式上市后售价定在了46.98万元起,并且余承东早早就给问界M9贴上了“1000万内最好的SUV”的标签。

新车旗舰的定位也不止一次提出要“打”奔驰GLS、宝马X7、路虎揽胜盛世加长版等这些旗舰车型,而且问界M9集成了华为目前各种最新的技术,也被网友号称为“含华量”最高的一款车。

在2024年燃油车市场还将继续被压缩,面对“1000万内最好”的问界M9恐怕会成为电动车降维打击最重要一步棋子。

从产品精髓来看,问界M9已经在智能座舱、智能驾控、智能驾驶等取得领先一代的调性,搭载全新HarmonyOS 4系统作为支撑,充分释放智能化表现的潜力,其次小艺首次搭载AI大模型,在技术体验上锻造华为汽车的独特魅力,让车载智慧助手进一步升级优化,全车六座免唤醒,小艺不仅能够识别每位乘客的身份,提供精准应答服务,为用户创造出更多全场景可能。让智能体验维度有着非常高的含金量,华为的用户相信是深有体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问界M9搭载领先一代的途灵智能底盘,基于HUAWEI iDVP智能汽车数字平台,通过多模态融合感知系统、HUAWEI DATS动态自适应扭矩系统和HUAWEI xMotion智能车身协同控制系统,用AI与软件能力将机械素质发挥到极致,完美解决消费者对舒适行驶的品质感。

“不依赖高精地图,全国都能开”,越开越好开的高阶智驾正是华为汽车的最大卖点,HUAWEI ADS 2.0高阶智能驾驶系统,拥有更强大的精准探测和快速响应能力,通过GOD(General Obstacle Detection,通用障碍物检测)网络2.0具备全天候感知能力,精准识别车辆行人、交通设施与标识,实现了不依赖高精地图,做到了全国都能开的NCA驾驶能力。

这就是电动车从一个“工具”升华至智能汽车的重要转变。那么,在价格、产品价值层面来说,纯电车的科技属性和用户使用需求的跳跃,这恰恰让燃油车显得更加黯然失色。

当然,电动车与燃油车的选择仍然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充电便利性、气候变化,也在影响消费者的购车决策。只是随着科技发展和充电基础设施的改善,电动车很可能在2024年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而燃油车发展的问题也只会向插混、增程式动力靠拢,以便为消费者提供更为全面、便利的出行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