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毛主席会见英国二战名帅蒙哥马利时,后者对他指挥的解放战争三大战役表示叹服。

毛主席却说,“四渡赤水才是我平生最得意之作!”

值得一提的是,从前三次渡赤水的过程来看,教员这里指的“四渡赤水”很可能是指“第四次渡赤水”,而非全部。因为第四次渡赤水的精彩程度,远超你的想象。
兵者,诡道也。

如果要问红军长征最经典的战役是什么,毫无疑问是四渡赤水。

一直以来,研究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学者专家们,无一例外都会反复提到四渡赤水,这些专门研究党史、军史的专家们,都试图用各种载体和方式,来阐述四渡赤水的伟大。
四渡赤水的确伟大,可很多人看了很多很长的文章,听了很多细致且详细的分析后,却依然没能搞明白四渡赤水究竟妙在哪?
大家其实不用想得这么复杂,四渡赤水的妙处,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厉害之处,真没有那么复杂,简单说,四渡赤水战役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兵者,诡道也”,“诡道”就是四渡赤水的妙处。

“虚虚实实、声东击西、调虎离山、金蝉脱壳、兵不厌诈”这些蕴含中国古老军事智慧的词汇,在四渡赤水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接下来,咱们进入正题。
上回说到,中央红军攻打鲁班场不利,被迫跑路,三渡赤水河。
这次渡河,纯属无奈。

按照红军原先的想法,二渡赤水河回到遵义后,是想打下一块地盘重建根据地的,结果鲁班场久攻不下,眼瞅着敌军就要围上来了,再不跑就被合围了,军委只能下令撤出战斗,再渡赤水。

遵义战役的时候,教员和其他同志因到底要不要攻打打鼓新场,产生了严重分歧,最后证明教员是对的,一个鲁班场都差点让红军有来无回了,更不用说打鼓新场了。
这一仗,进一步巩固了教员在中央的军事领导地位,并在三渡赤水前后,经教员提议,中央决定摒弃了军事集体领导的制度,组建新的军事三人团,成员是毛、周、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仗这么专业的事,就该让专业的人干。

教员终于拿到了中央红军的军事领导权,这是长征转折的关键点,军事意义上的转折点。

这个时候中央红军的处境很危险,老蒋出动150个团40万大军围剿只剩3万人的红军,虽然真正追击红军的国军在二三十万人左右,但这依然给红军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老蒋是一个高手,他真是一个高手,在红军如此弱小的情况下,老蒋就把围剿红军的军事行动提高到了“事关党国存亡”的战略高度,仅是这一点就能说明老蒋不简单,很不简单。

一连串的事实证明,教员不出山,中央红军在老蒋手里真讨不到半点好处,只有教员出手后,战场局势才开始往有利红军的一面变化。

三渡赤水,红军再一次跳出老蒋精心设置的包围圈后,老蒋急了,准备亲临贵阳督战,誓要将红军堵死。
得知老蒋要来贵阳后,教员开始布局了。当时的局势是这样。

第四次围剿失败后,老蒋就在地图上画了一大圈,调动嫡系、川军、滇军、黔军、湘军等部队,组成一个大包围圈,采取层层推进的方式,逐渐缩小包围圈,压缩红军的生存空间,然后一举歼之。
红军呢,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从中央苏区出来后一路急行军,渡过湘江后,就一直在找口子,四处碰壁,想跑,而老蒋就到处堵缺口,一个到处跑,一个到处堵。

老蒋先在长江南岸放上重兵,防止红军北渡长江跑掉,然后又让川军在川南层层推进,湘军何键部4个师位于川湘黔边境的酉阳、秀山、松桃、铜仁一线修筑堡垒,阻止红军东进;滇军3个旅向西北贵州毕节地区开进,要堵死红军的退路;桂军两个师已进到贵州独山、都匀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