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年纪”的孩子

刊于2024年01月09日《泰山晚报》

□张修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光,像天和地,“以万物为刍狗”,它不关心生存规律,没有愁心事,不涉操心事,自然不会老去。而生活于世上的人却不同,时光不依不饶,谁也无法留住青春年少、无法让年龄停滞不前、无法叫停狂飙前奔的时间列车。

前几天,同事的母亲以92岁高龄仙逝,年逾古稀的同事哭得非常伤心。送走老人,同事对我说:“母亲走了,我成了一个没娘的孩子,多亏父亲还在,我成了一个‘一把年纪’的孩子。”

有时觉得,我虽年过半百,但还年轻。有一颗拥抱生活、向往美好、一路前行的心,比什么都重要。静心想一想,自己在煤矿工作37年的影子渐渐远去,一些往事和回忆布满灰尘,记忆老去,生机渐褪……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人熬不过时光”“不能走到时光的前头”。

这些年,随着年岁的增长,我渐渐发现,父母的眼神已黯淡、叔叔已步履蹒跚、大哥已行动迟缓……前几年,他们完全不是这个样子。时光,把孩子变成少年、青年、中年,以及“一把年纪”的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灿若少年

时光,像一把无情的利刃,一个劲地往我的父母、我的亲人、我的同事身上刻录工作的辛苦、生活的艰辛,残留下一道道深深的皱纹;时光,似一股一股不断吹的风儿,一个劲地往他们脸上吹拂,直至两鬓斑白,白发苍苍;时光,是一个个计量单位,记录着人生轨迹,周而复始,送走一批又迎来一波,无休无止……

实际上,年过半百了,上有老下有小,内有家务事外有人情事,已经或多或少有了人生的羁绊。年复一年,每个人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父母身边,是孩子;在孩子身边,是年长者,是“老人”。多重身份集聚一身,无法逃避地徘徊于人生边上,自然增添了爬满皱纹的沧桑感和腰弯背驼的负重感。

经常听朋友讲,在父母身边,我们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这些年了,我就是这样子:有兴奋事喜欢与母亲分享,遇苦恼事愿意与母亲唠叨,受了委屈能哭诉,得了嘉奖能笑谈。有母亲在,我永远是一个孩子,母亲也一直把我当孩子,即使我这个孩子已经“一把年纪”。

芳华散尽,青春已逝,我也添了责任、有了承担。家务事不再让老人过度操劳,人情世事主动参与……所有这一切,正如以前父母对我们的关爱和呵护。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与父母已经悄悄实现了角色互换。

仔细想来,人生是一趟单程旅行,行进的每一步都值得珍惜,尤其是在“一把年纪”之后,我们陪在父母身边,就像年少时父母陪着我们,这是件幸福且幸运的事。即使父母因病躺在床上,即使他们在家里蹲守,我们此时的人生还有归途、有去处,我们还有家可归、有人可想。

生存于世间的年限,决定了人不可预知未来,不能预测自己有了“一把年纪”之后的模样,但时光的赓续、历史的传承、向善的信念、向上的追求,都会把我们历练成为一个懂事、体贴、细致的孩子,即便有了“一把年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感恩 责任编辑 马晓艺 等 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