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壹·在战火中缔造的淮西军

淮西军在大唐历史上是一个很特殊的存在,他的缔造者是安禄山的一个叫李忠臣的部将。作为一个出生边塞的大好青年他也从事了当时最有前途的职业,当了平卢镇的一个边军,先后在镇守幽州的节度使薛楚玉、张守珪、安禄山帐下效力,凭借军功一刀一枪完成了人生阶层的跨越,累功至折冲郎将、将军同正、平卢军先锋使。在中国军队中历来就有子弟兵的传统,混成将领的李忠臣的部下中也有很多来自他家族内的亲朋故旧,其中有一个出生公元750年的叫李希烈的族侄。

公元755年,李忠臣的长官安禄山谋反了,短短一个月就席卷河北河南,兵锋直指潼关。当时的大唐虽然有杨国忠这样的草包,但是也是人才济济,渡过最初的慌乱后,哥舒翰在潼关挡住了叛军的攻势,大唐的国家机器开始转动,立刻就显示出其无与伦比的战斗力。郭子仪、李光弼翻越太行山在安禄山背后开辟新战场,来瑱到荆襄构建南方战线,颜真卿在平原坚守并联络策反十七个郡同时回归大唐等,安禄山立刻在多个战场陷入被动。内心中更加忠于大唐的李忠臣看到了机会,立刻策反了仍然仍然忠于大唐的同僚拥立刘正臣为节度使、他自称兵马使,在安禄山的大本营打起了大唐的气质,然后挥军攻打长杨、大战独山,袭破榆关(今河北抚宁县)、北平,斩杀贼将申子贡、荣先钦,一时间风生水起。

正在安禄山眼看就要覆灭之际,作为大唐的最高大脑却不知道抽什么风,盲目的让哥舒翰放弃险要的潼关进攻叛军,结果全军覆灭。潼关失守、长安失陷、玄宗幸蜀,大唐失去了大脑,叛军立刻对各个战场进行了反扑,没有了统一的协调指挥,唐军的各战场立刻陷入各自为战。郭子仪、李光弼带着精锐前往灵武为肃宗站台、颜真卿放弃平原南渡黄河、李忠臣在叛军反补之下也不得不在公元757年(至德二年)正月,率领部下三千多人从雍奴(今天津武清东北)乘苇筏渡海来到河北南部、山东一带继续作战,相继收复鲁城、河间、景城等地,获取大批物资粮食。不久,李忠臣与田神功一同收复平原(今山东平原)、乐安(今山东惠民),生擒伪刺史臧瑜等人,被防河招讨使李铣任命为德州刺史,李希烈也一直跟随李忠臣南下作战。

758年(乾元元年),大唐集结了九镇节度使对安庆绪展开决战,李忠臣也以光禄卿参与了此战,结果被叛军打了一个绝地反击,大唐九镇节度使全军崩溃,安史之乱进入史思明的时代。759年(乾元二年)二月,李忠臣退到荥阳时,击败偷袭官船的贼将敬釭,并以缴获的米粮资助汴州(今河南开封)军士。不久,李忠臣被任命为濮州刺史、缘河守捉使,镇守杏园渡(在今河南汲县东南)。九月,史思明攻陷汴州,李忠臣势穷力屈,遂与节度使许叔冀诈降叛军。史思明抚摸着李忠臣的后背道:“原先好比只有左手。如今得到你,右手也有了。”史思明围攻河阳时,李忠臣趁夜率领五百人袭击叛军营垒,突围而出,复归官军。 李光弼将此事禀奏朝廷,唐肃宗便加封李忠臣为开府仪同三司、殿中监、陇西郡公,赐姓名,并任陕西、神策两军节度兵马使。十二月,李忠臣在永宁(今河南洛宁)、莎栅与叛军数次交战,击败贼将李归仁、李感义。

762年(宝应元年),淮西节度使王仲升被叛军擒获,于是朝廷任命一直非常能打但是没有地盘的李忠臣前往淮西接任淮西节度使,影响大唐中晚期的五个主要刺头就此诞生。淮西军诞生之初,跟凤翔等西部边军、河中等中原军团一起都是大唐朝廷最好用得利器,是维持大唐根基最主要得战力。763年(广德元年),帮助唐朝平乱的回纥可汗返回回纥,留下判官安恪、石帝庭在河阳守护财物。二人趁机招聚亡命之徒为盗寇,阻隔道路,最终被李忠臣讨平。767年(大历二年),同华节度使周智光起兵造反,李忠臣与神策军将领李太清奉命征讨。不久,周智光被部将所杀,李忠臣率军进入华州(今陕西华阴),大肆掠夺,以致潼关到赤水二百里间荒无人烟。775年(大历十年),陕州军队哗变,驱逐兵马使赵令珍、观察使李国清,大肆掠夺府库财物。这时,李忠臣入朝路经陕州(今河南陕县),朝廷便让李忠臣前去镇压。士卒慑于李忠臣的军威,不敢妄动。李忠臣用荆棘围成一个圈子,命令士卒将所掠财物投放到圈子中,一天就收了一万缗钱,全部赏给自己的随从。776年(大历十一年),汴宋留后李灵曜叛乱,李忠臣与永平节度使李勉、河阳三城节度使马燧前去征讨。十月,李忠臣进击李灵曜,围困汴州。这时,魏博节度使田承嗣派侄子田悦援救汴州,驻军于城北。李忠臣命副将李重倩率数百轻骑夜袭田悦营地,自己与马燧率领大军随后鼓噪冲营。田悦不战而溃,脱身北逃,李灵曜弃城而走,汴州得以平定。马燧知道李忠臣为人粗暴强横,便将自己的功劳让给他,并且不进汴州,驻扎在板桥。李忠臣进入汴州,果然将功劳据为己有,并杀死与自己争功的宋州(今河南商丘)刺史李僧惠。不久,朝廷加封李忠臣为汴州刺史、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西平郡王。

淮西军在李忠臣的带领下在战火中不断地壮大,为大唐冲锋陷阵,但是安史之乱后当时大唐糟糕地财政让他们跟没没有足够的军费供养这些军队,于是只由军头自行筹集军费,说的更加直白点,就是让士兵们奉旨打劫。当时的大唐百姓也是倒了血霉了,官军胜了要抢、叛军胜了也要抢,根本就没好。而大唐的这种行为无异于饮鸩止渴,将关中、河南等负心之地彻底打成了白地,失去了造血功能,这也是大唐后一直半死不活无法恢复元气的根本原因。

在这种残酷的环境中筛选出的李忠臣在能打的同时必然兼具残暴的特性,不但李忠臣如此,整个淮西军都具有这种特点。李忠臣魏人贪婪残暴好色成性,屡屡逼奸部将妻女,李忠臣的妹夫张惠光也是仗着李忠臣的威势,玩命的欺压淮西军将士,引起了淮西军将士的不满。779年(大历十四年)三月,淮西大将李希烈联络了丁皓、贾子华、蒋知璋等人举兵斩杀张惠光父子,并驱逐李忠臣,李忠臣单马逃到京师。从此淮西军进入到了李希烈的时代。

贰·乱世凶兽欲求不满而嗜主

李希烈从公元757年跟随李忠臣渡海来到中原,到公元779年驱逐李忠臣,李希烈最少跟着李忠臣东拼西杀了22年,已经成长为李忠臣的心腹干将,当时他任淮西军左厢都虞候。在战火中长大的李希烈没有经历过系统的忠君爱国的系统教育,对于他而言两种东西最实在,一个是手里刀、一个是腰间的钱袋子。刀把子不硬无法在这个人吃人的乱世中活下来,钱袋子不满无法养活哪群如狼似虎的部下,其他的对他而言都微不足道,而淮西军自上而下都是一样的认知,这也造成了以后的悲剧。

公元781年,自认为也是从战火中走出来的唐德宗李适就迫不及待地发动了削藩之战,矛头直指大唐第一刺头河北魏博镇,于是魏博镇节度使田悦就联合了对朝廷不满地成德节度使李宝臣之子李惟岳、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以及淄青节度使李正己发动叛乱,史称“四镇之乱”。唐德宗立刻派大将李晟等汇合河东节度使马燧、昭义节度使李抱真进攻田悦,同时命令李希烈进攻盘踞在荆襄的大军阀梁崇义。

梁崇义在大唐地历史上是个微不足道地小人物,知名度、能力各方面都不足,他之所以能登上历史舞台还多亏了他的老大来瑱。为来瑱为大唐守住了江汉平原,立下了汗马功劳,虽然嚣张跋扈但是对大唐中央还是非常敬畏的,安史之乱之后一纸诏令就乖乖到长安报道,结果被莫名秒的就给杀了。唐朝中央在磨还没卸就杀驴的行为让天下的军头们人人自危,就连对大唐忠心耿耿的李光弼都拥兵自重,仆固怀恩在受了委屈之后不敢到长安理论而是直接用刀子讲道理,失败后引吐蕃、回鹘入寇关中,甚至一度长安陷落。此时吐蕃随时有覆灭大唐中枢的危险,大唐中央不敢在如此敏感的时期刺激节度使们脆弱的神经,只能采取姑息政策。而来瑱的旧部团结在梁崇义身边,断绝了对朝廷的赋税,事实独立。而一同这么干的还有河朔三镇和淄青节度使李正己。这五个军头成了独立王国。

很多人批评大唐不去解决自己的顽疾,这纯粹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是真的解决不了,因为在之后的二十多年里,大唐将主要的精力都用在抵御吐蕃人的进攻和时不时的各种叛乱之上。到唐德宗即位的时候,吐蕃战线已经相对稳固了,于是他立刻提出干掉藩镇中的头号刺头魏博镇为削藩打个样。都是千年的狐狸谁也别跟谁玩聊斋,节度使们都知道,一旦魏博镇削藩成功立刻就轮到自己,于是最头铁的四个节度使就联合在一起叛乱了。这就是大背景。

李希烈以及他背后的淮西军在政治上相对幼稚,他们以为此次作战跟过去二十年的战争别无二致,朝廷不过是用一个节度使消灭另一个节度使,打下来的地盘还会封给有战功的节度使。如果灭了梁崇义淮西军作为朝廷排在前几的鹰犬应该可以获得山南东道的地盘。山南东道的地盘包含今湖北长江以北、河南的东南部以及重庆的万州,即使到了今天仍然是重要粮仓之一。而且在来瑱死后,山南东道的百姓在梁崇义手中享受了长达十九年的和平,是大唐少数的膏腴之地。朝廷指望着收回中央为大唐回血,但是李希烈以及淮西军在出发前就把山南东道当成自己未来的家,于是一路上淮西军罕有的展现出严明的军纪,与民秋毫无犯。

六月淮西军就进军到了随州,梁崇义组织反击,但是他们已经近二十年没怎么打仗的山南东道的士兵怎么可能是二十年来天天刀口舔血的淮西军的对手。被狠狠的胖揍了几次之后梁崇义终于认清了事实,于是准备率领主力南下,或者到岭南、或者到贵州开辟新根据地。但是无奈淮西军太猛,梁崇义连突围都不能成功,只能龟缩在大本营襄城。八月,李希烈破城梁崇义带着老婆跳井自杀,死后人头被砍下来送到长安,割据荆襄19年的局面方告结束。

叁·五镇称王祸乱天下

但是战后分果果的时候李希烈傻眼了,唐德宗只给了他一堆虚衔,然后派朝廷心腹李承接收了山南东道节度使坐镇襄阳。李希烈这回才明白,自己是给大唐中央做了嫁衣。失望立刻转化为愤怒,淮西军在山南东道展开了疯狂的劫掠,然后扬长而去。刚刚回到淮西的李希烈就接到了大唐让他进攻淄青节度使李纳的命令。此时李希烈的内心是极度愤怒的,他知道大唐是完全把他当成了狗,而且是那种只干活不给骨头的恶犬。怒从心头起而向胆边生,于是李希烈决定反tnd。他立刻派出使者联络李纳,表明自己是想夺取汴州而没有进攻淄青的意思。李希烈随机带领三万淮西军主力推进到许州,然后就派人给汴州刺史李勉送信,说自己讨伐李纳要取道汴州,要求李勉提供粮草。李勉一看就明白了,李希烈这是胡扯,你拐这么大一弯叫顺路,于是给李希烈一个软钉子,他派人回复李希烈:“大帅要进攻李纳汴州是无论如何也不顺路的,但是陈留确是必经之地,我已经在陈留准备了粮草,你去陈留吧。”李希烈一看计谋被识破,气的破口大骂,但是看着汴州城高大的城墙他也只能徒呼奈何。于是他派人阶段汴州城的粮道,结果没过几天李勉组织人力凿通蔡渠运道,引运东南粮饷。

李希烈一看夺取汴州的计划破产,但是他的怒火没有发泄出来,反而让他更加窝火,于是他准备干一票大的,他立刻派出使者联络河北那些历史悠久的反贼们,包括朱滔、李纳、王武俊、田悦,五个人一拍即合,五人都各自称王,以示跟唐朝干到底的决心,史称“五镇称王”。五镇的势力连接势力占据了天下的一小半,郭子仪等人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大唐天下立刻再次动荡起来。

公元783年正月,唐德宗命令天下的节度使围攻造反的五镇。联合在一起的五镇兵马声势浩大,李希烈趁机进攻奴州,全军西进,东都洛阳眼看不保,士人逃避至河阳、崤渑等地。此时唐德宗竟然听信了卢杞的谗言,派颜真卿去招降李希烈。唐德宗慌乱中答应了,但是颜真卿到了李希烈大营之后,唐德宗才反应过来,李希烈这样的悍匪除了刀子是听不懂其他语言的,而且派出使者只能是向敌人示弱,会让敌人更加嚣张,于是立刻派左龙武大将军哥舒曜去讨伐李希烈。朝廷派出颜真卿让李希烈看清了大唐朝廷的虚弱,于是立刻分兵四处攻略,向南攻打鄂州,向北攻打汴州。朝廷调江西节度使嗣曹王李皋从东面进攻李希烈,并很快收复蕲、黄两州;陕虢观察使姚明扬修筑上津道,设馆以通南方的货运贡物,以缓解叛军截断大运河对大唐朝廷中央的经济封锁。哥舒曜很快就收复了汝州,同时唐朝还策反了王玢、姚詹、韦清等人对李希烈下黑手,虽然被李希烈识破,但是这也让李希烈认识到自己跟朝廷的实力差距,于是立刻收缩阵线撤到蔡州,向朝廷请降。此时朝廷正处于上风怎么可能受降,于是下令对李希烈来了一波痛打落水狗,诏令:能斩杀希烈者,四品以上者得希烈官,五品以下者封户四百,庶民则免赋三年,又派神策将刘德信率领节度、观察、团练的子弟兵合力屯守阳翟;派李勉为淮西招讨使,哥舒曜为副招讨使;又派荆南节度使张伯仪任淮西应援招讨使,山南节度使贾耽与李皋为应援招讨副使。围殴李希烈。但是谁也没想到,李希烈带着三万淮西军绝地反击,成功击退张伯仪、哥舒曜,并且反过来把哥舒曜包围在襄城。

正在大唐平叛军与李希烈鏖战之际,传来消息,关中发生了泾阳兵变,皇帝逃了,平叛军士气低落,哥舒曜突围逃到洛阳。李希烈立刻来了精神,乘襄城大胜之威北上包围了河南重镇汴州。入州后运土筑路。工程不能如期,就将人来填沟堑,称之为“湿梢”。在李希烈的猛攻之下,汴州守将李勉逃亡宋州。此时的李希烈认为大唐已经无力回天了,于是在汴州称帝。他准备进军江淮膏腴之地,于是带兵猛攻襄邑(今河南睢县),守将高翼战死。大唐汴滑副都统刘洽集结了曲环、李克信军十多万人迎战李希烈,双方在白塔进行会战,淮西军彪悍善战,让刘洽失去了取胜的信心,连夜撤往宋州。李希烈继续进兵猛攻宁陵,车船相衔而进,连绵七十里,声势震天。

镇守宁陵的大将高彦昭、刘昌拼死作战,淮西军一度登城,高彦昭提剑参与肉搏,守军士兵看到主将如此拼命,士气大振,多次打退淮西军的进攻。此时另一个守将刘昌怂了,建议弃城而走。高彦昭说:“目前还没有到那个地步,您让我再尝试一次吧,尽我所能。”于是高彦昭登上城头跟将士们说:“中丞(刘昌)打算让叛军认为我们弱小,让城池沦陷后再夺回。这计策确实不错,但是守城得失全在主持者。如今伤重者需要供养,如果我们弃城而去,那将会使伤者死在城内,逃亡者死在城外。我们大伙儿都完了。”士兵都流泪,且跪誓:“公在这里,谁敢离开!”刘昌十分惭愧。高彦昭杀了自家的牛犒军,士兵们都死战,杀贼三千人。同时向刘洽请援兵。帮高彦昭草拟信件的秘书在信中重点描写了宁陵城危在旦夕,高彦昭看到非常不屑:“你这么小看我吗?”于是自己亲自写求援信,对于城池的危险一笔带过,反倒强调此时正是夹击叛军的好时机。对于宁陵城的情况刘洽非常清楚,他非常赞赏高彦昭展现出来的英雄气概和战场上的冷静,高兴地说:“有健将在西边,我还担心什么?”选了八百精兵,夜尽之前入城,叛军不知。清晨叛军围城,城内士兵奋勇杀出,李希烈大败。官军夺了他的旗,斩杀以万计,一直追杀到襄邑,收缴叛军的财粮而回。刘洽上表报高彦昭之功,升高彦昭为御史大夫,赐实封一百五十户。

李希烈战败的后果立刻显现,他的邻居寿州刺史张建封立刻就过来占便宜,疯狂攻略淮西军的地盘,李希烈非常害怕,只能撤回到汴州坐镇。李希烈派部将翟崇晖率精兵偷袭陈州,又被刘洽打败,俘获翟崇晖及其兵众三万人。正在此时,长安传来消息,泾原兵变被平息,李希烈的弟弟李希倩也被斩杀,无处发泄愤怒的李希烈派人勒死了颜真卿。而兵力空虚的汴州很快就被刘洽攻破,郑贲、刘敬宗、张伯元、吕子岩、李达干等大将被擒,李希烈带领残部逃回蔡州。镇守郑州的叛军将领孙液投降,皇帝即任孙液为刺史。贞元二年(786),李希烈派杜文朝侵襄州,被樊泽打败,杜文朝亦被擒。此时李皋、张建封、曲环及李澄四面攻略淮西军的地盘。公元786年,坐困愁城的李希烈病倒了,被亲信部将陈仙奇暗中令医生将他毒死。

当初,李希烈入汴州,听说户曹参军窦良的女儿很美,强娶为妾。窦女对父亲说:“别难过,我能灭贼。”后来很得宠,参与叛军的密谋,且能使他们的谋划改变。她曾说陈仙奇忠勇可用,仙奇之妻也姓窦,就对李希烈说愿与仙奇妻结为姐妹,可以拉拢仙奇,希烈同意。得到机会她就去对仙奇妻说:“贼现在虽强,终究必败。”随着淮西军开始走下坡路,陈仙奇的老婆窦氏慢慢的也就信了,几次枕头风和朝廷对于归顺者的招抚,让逐渐陷入绝望的陈仙奇对李希烈动了杀心,于是趁李希烈病倒之际将其毒死。李希烈死后他的儿子秘不发丧,整天在家里密谋诛杀手下主要将领后继承老爹的地盘。这时刚好有人进献樱桃,李希烈的小妾窦氏要求将一部分樱桃送给陈仙奇的老婆窦氏,李希烈的儿子没当回事就同意了,于是李希烈的小妾窦氏在樱桃中藏了蜡丸把消息透露给了陈仙奇。陈仙奇大惊,于是立刻联络薛育等带兵冲进李希烈府中将李希烈的儿子们杀光,脑袋砍下来送到了长安,表示归顺。

此时大唐最强大的对手吐蕃又趁大唐内乱之际开始进攻大唐西部边境,唐德宗一看战斗力强横的淮西军愿意招抚非常高兴,于是立刻册封陈仙奇淮西节度使,让他统领淮西军。此时的大唐不是不想对淮西军斩草除根,但是吐蕃的进攻让大唐根本没有余力讨平内部的藩镇,只能默认藩镇割据的事实,留给子孙来处理。

总结:

1、《旧唐书》中把淮西军对李希烈的忠诚归结为他残暴,“希烈性惨毒酷,每对战阵杀人,流血盈前,而言笑饮馔自若,以此人畏而服从其教令,尽其死力。”其实这是一种倒果为因的结论,即人们观察到李希烈残暴,部下为他效命,那些小文人们不懂管理、不懂军事,就简单的将两者安排上了因果关系。经验告诉我们,在一个暴力集团中往往那些残暴的首领会得普遍的拥护,但是这是一个片面的观察,这个"残暴"需要加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附加条件,即这个将领往往是可以带领众人取得胜利的,是因为将领可以取胜士兵才会容忍他的残暴,而不是因为他残暴而能取胜。士兵的第一诉求永远是胜利,胜利也许带来不了利益,但是失败通常要付出自己甚至全族人的生命,李希烈因为军事才能突出,淮西军的士兵才会对李希烈“服从其教令,尽其死力”,而不是反过来。

2、我们接受的教育告诉我们,一只军纪严明不掳掠的军队战斗力更强。但是历史事实告诉我们,这句话的前半段说对了,后半段却不一定。军纪严明会让军队内部的沟通成本极低,执行力特别强,这是他们战斗力的先决条件之一,但是把军纪严明与不抢劫、不杀人、不屠城是无法划等号的。我们反倒经常看到,历史上那些军纪严明但是异常残暴、经常掳掠甚至屠城的军队往往是同时代军队战斗力的天花板。

3、安史之乱之后的唐朝一直面临一个困局,那就是外有吐蕃、回鹘两个强敌在侧,内有藩镇割据,永远要面临两线作战,天下的膏腴之地被军头们瓜分殆尽,虽然玩命的改革税制,但是回血的速度经常跟不上流血的速度。一直到唐武宗时期解决了回鹘汗国、吐蕃帝国也解体龟缩回高原,才有余力解决藩镇割据的问题。但是那个时候的大唐社会完全板结、阶层对立非常严重,政治上世家贵族垄断了科举仕途、经济上世家贵族将天下的财源瓜分殆尽,看不到希望、活不下去的大唐普通百姓才会在黄巢的带领下,以同归于尽的方式把这个帝国掀翻踩碎。很多小文人读这段历史的时候将所有的罪责统统都扣在唐朝的皇帝脑袋上、扣在宦官的脑袋上、扣在党政的脑袋上,仿佛没有他们去主政就可以弹指一挥间就把那些史书中看起来战斗力不强的藩镇们一股脑的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中。说了这么多,只想说大唐藩镇之祸从来不是藩镇强横而是大唐朝廷面临的问题过多,根本就腾不出手来解决。这也是李希烈等可以横行一时的根本原因。吐蕃、回鹘这两个主要矛盾不解决,藩镇这个次要矛盾就永远也解决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