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日,某专家竟然认真分析起来“南方小土豆”这个称谓是褒义还是贬义。甚至上升到南北方文化差异的高度,真的让人感到可笑。

石述思分析称,“南方小土豆”的争吵背后暴露出南北文化的巨大差异,加上近年来东北发展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南北交流也远不如以往,初到东北的部分南方人面对这样的调侃会产生误会甚至反感可以理解。最好的解决方案,不是鸡同鸭讲般论战甚至攻击,而是以哈尔滨冰雪节的火爆为契机,争取把东北经济搞得红火起来,吸引更多外地人来这里观光旅游、投资创业,加速区域间文化交流融合,“亲”源于深入交往和彼此了解。

哈尔滨旅游近来火爆异常,而“南方小土豆”这个词汇却在社交网络上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有这个争议吗?反正在刷到这个专家评论“南方小土豆”的争吵的视频之前,我是没见过这方面的争议,反而是这个专家的“好心解释”成功将哈尔滨旅游的焦点从引导到这个“争议称谓”上来。

这件事情很简单,不用高谈豁论,也没必要“上纲上线”

第一,这就是一个网络梗,“南方小土豆”在其他场景称呼也许是贬义,但在这次哈尔滨旅游热潮中绝对是“爱称”。

那些说什么刻板印象,地域标签,地域黑的人就是故意带节奏,人为制造地域矛盾,就是无事生非,就是鸡蛋里面挑骨头,看不得人好。

第二,如果哈尔滨的“南方小土豆”是侮辱人,那就不会有现在的旅游热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估计那些认为哈尔滨的“南方小土豆”是蔑称的人都是没去现场的网络喷子。如果你现在真的去了哈尔滨游玩,估计就不会说出这样的话。

我目前看到的所有视频和文章都没发现针对“南方小土豆”的称谓产生争议的,反而是各地网友都在积极为自己家乡取昵称准备去哈尔滨旅游。

“小砂糖橘”“小蘑菇”“小玉米”等等,都在根据自己的地方特点起名字,好像大家都没觉得没有什么不妥,反而是一些所谓的专家在认真分析研究这些名字后面背后的意义。

第三,这次哈尔滨的旅游热和淄博的旅游热都是民间自发,专家研究的重点应该是这现象背后的“政通人和”和“为人民服务”而不是揪着所谓的“南方小土豆”不放,在哪里有模有样的进行分析解释。

第四,本来“南方小土豆”不是问题,现在却上了热搜,还引发大量的评论,真的让人气愤

有人恶意带节奏说,所谓的“南方小土豆”是针对地域的刻板印象,也有人将其引到性别议题的立场上,认为这与鼓吹“白瘦幼”一样,是对女性群体的歧视与冒犯。

甚至还上升到南北方文化差异,企图挑起地域争端,等等

说实话写到这里真的想骂人,好好的一件事情让某些人搞得乌烟瘴气。

网络上所有的地域黑都是以个例代表群体,他们故意将个别不好的现象夸大成群体形象。

他们见不得我们团结和睦,总想整出一些幺蛾子,真的让人气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