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颜小二述哲文

浮躁社会、争先年代,太多人在“排名”、“对比”、“虚荣心”中忘记了“真实的自己”,掩盖了自己的“真实需求”,于此,总有一些所谓的“成功人士”,光鲜亮丽的外表之下,却内心“空虚”,他们并不快乐,毕竟“用错了力”的人生,其中苦楚,只有自己最为明了。

关于上述这一点,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在他的《诫子书》中阐述得十分明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诸葛亮对儿子的叮嘱:非淡泊无以明志

相信对于诸葛亮,他的传奇经历,应该大人小孩都知道,他是三国时期的风云人物,“决胜千里之外”他称第二,也没几位敢称自己第一。

就是这样一位风云人物,对于自己的儿子,也有愧疚和遗憾。因为常年在外征战,对于儿子疏于照顾和教导,得知自己时日无多后,诸葛亮便给儿子写下了一封《诫子书》,里面的道理,足以指导千百年后的我们,让我们活得更加清醒。

在《诫子书》中,颜小二今天要和各位聊的是下面这段经典理论: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句话的意思通俗来说,大概就是诸葛亮在告诫自己的儿子,要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而想要德才兼备,就要内心安静,且自律俭朴,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安静的内心,不纠结眼前的名利得失,继而知道自己目标,并全神贯注学习,达到自己的远大理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换句话说,诸葛亮揭露了一个道理,只有内心安静、为人淡泊,才不会被眼前名利干扰,继而成就自己。

二、淡薄的内心,可以帮助我们避免“用错力”

关于上文议论的《诫子书》中的这段话,我们可以思考一下“非淡薄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底层逻辑。

在人人追名逐利的年代,是不是“财富、名利积累”就是生命的价值所在呢?很显然,不是的。生命的意义简单也复杂,有时候是肩膀上的责任,有时候是心中的憧憬....对于不同的人,是不同的存在,但是其最终意义,都不会是“物欲享受”,而是“精神富足”。

所谓的“功成名就”,从来不是成为“土大款”,而是在某个领域获能够做到无愧于自己努力的极致,这种时候,所谓的“名利”,则是“极致水平”的附加品,从来不是目的。

拥有理想、目标很容易,想要持续“不忘初心”,且能将“初心”变成现实,则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因为我们实现“从无到有”的过程中,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都会面临各式各样的诱惑,甚至会陷入名利斗争,忘了自己的初衷,不自觉中将“名利”变成自己的目标,最后作茧自缚。这样的例子,现实生活中其实很多。

而淡薄的内心,可以帮助我们在诱惑面前“保持自持”,以自律的姿态,做当为之事,在自我成就的路上坚定目标,不会在名利争斗上浪费精力和光阴,避免人生路上“用错力”。

三、写在最后

颜小二还是那句话,浮躁年代,如果不能时刻自我修炼,提醒自己保有内心,很容易跟着浮躁的大环境,变得“患得患失”、“追名逐利”,当自己遍体鳞伤、垂垂老矣时,再后悔当年荒废大好光阴、走错了路,就为时晚矣。

所以,请时刻保有淡薄内心,在人生路上“正向发力”,从现在做起,一切还为时不晚。

【本文为颜小二述哲文原创且独家发布,搬运、抄袭等任何侵权行为,发现必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注:文中图片来自网络,部分素材来自网络,侵删(两周内),喜欢请点赞收藏哦。想持续了解更多蕴含哲理的国学知识,想持续从各类文化,如影视、文学作品、历史中体察更多人性的高尚与悲俗,可关注@颜小二述哲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