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我先给大家从一个历史里面记载的真实故事讲起。

这是我以前看历史书的时候发现的,一个非常奇葩而又好笑的事。

大概是在春秋时期。

有两个诸侯国,一个是楚国、一个是吴国。

其中,吴国的边城卑梁(今安徽省天长市)和楚国的钟离城(今安徽省凤阳县)相邻,两地的老百姓都以采桑纺织为业,桑树就是他们的身家性命。

某一天(具体不详),楚国的一个少女和吴国的少女为了争一棵桑树而大打出手,跑回家一哭诉,两家的大人直接抄起家伙就干到了一起,直接导致其中一家被灭门。

两国的边邑长官很快知道了这件事情,大怒之下率兵互相攻击,结果吴国的边境小城被攻破。

吴王这下更愤怒了,直接带领大军攻打楚国,占领了两座城池。

两个女孩争桑树,结果引发了两个国家间的全面战争。

这个故事如果不是记载在《史记》里(详见《史记·吴太伯世家》),我无论如何也难以相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史记》相对于其他历史书之所以更好看,也是因为他的记载里有很多类似这样的传奇故事。

大家也喜欢看这样的故事,“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任何历史只要这样去写,传奇性、故事性、戏剧性以及神秘性就都有了。

这样的想的人很多,罗素就曾经说过:拿破仑在莱比锡的失败,是因为他在德累斯顿战役后吃了一个桃子。

但真正的历史,其实并不传奇,也不神秘,偶然性里更多的是必然性。

或者说,任何一个历史事件的爆发,都是无数必然性累积到一定程度后,偶然地点燃了而已。

02

所以,当我再去查阅更多关于吴楚之间这场战争的时候,才发现,其实双方的矛盾由来已久。

在“二女争桑叶”之前,这两个国家已经你攻我打相持了五十多年。

五十多年的争斗,吴楚之间的关系已经像热锅里的滚油,随便扔点东西进去也能炸出来。

而吴楚之间,之所以有这么严重的矛盾,在历史中也有非常清晰的脉络。

考虑到我详细地搬运史料大家看着会比较累,我就用一句话解释下吧:

吴国的祖上本来比较弱,突然有一天强大了,就忍不住拿隔壁的楚国开刀了,之后楚国伐吴报仇,再之后吴国再伐楚的时候,战死了一个国君。

从此,两国就结下了不共戴天之仇。

什么是地缘政治,这就是地缘政治。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这两个国家的战争一直持续到春秋末年。

直到吴国被越王勾践所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越王勾践画像

而有意思的是,后来楚国又灭亡了越国,相当于间接灭亡了吴国。

这也是为什么1965年,越王勾践剑却在湖北荆州出土的原因。

你看,看起来再风马牛不相及的历史事件,只要你挖的足够深,掌握的资料和信息足够多,就总能发现其间的蛛丝马迹。

这才是历史的真相。

03

而这样的历史真相。

就是历史里的必然性。

历史当然是有偶然性的,但放在更长的时间段里,更本质地去看,一定是必然性起着决定性作用。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总是会产生“小事情改变了历史命运”的错觉。

只是因为视角的局限,如果视角更大,看到的史料更多,会发现没有什么重大事件的发生是一次机会的偶然。

如果你觉得是,一定是因为你还不知道他们已经经历了剩下的99次机会。

如果只盯着一个事件无限推论下去,就一定会出现“如果丘处机没有路过牛家村”、“假如潘金莲没有开窗户”这种看似头头是道实则无稽之谈了。

天文学家卡尔·萨根说过:

“一条假说越是令人惊异,它所需要证实它的证据就越多。”

一个匪夷所思的观点背后,必然需要更多的资料来支持。

你看到的资料越多,就越能知道偶然中蕴含着的必然。

上面这个历史故事,带给我最大的启发,并不是怎么去读历史,而是怎么去思考。

我们以往的教育里,有一种误区叫“细节决定成败”。

这句话总体上没毛病,但其成立是有前提的。

那就是,大局已定的情况下,细节的变化决定了成败。

就像前面那个历史故事里,吴楚两国已经争斗了百年,这是大局;在这个大局下,才可能发生“两女争桑树”引发国家战争的事。

如果两个国家本来就相安无事,也没有必然要打的理由,别说争桑树了,争王后都不一定会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