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52年10月中旬,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集中优势兵力、火力,向志愿军发动自1951年秋季以来规模最大的“金化攻势”。

美军第八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执行“摊牌计划”,率领全军朝着位于金化以北上甘岭地区的志愿军两个阵地537.7、597.9高地实施进攻,上甘岭战役就此打响。

上甘岭战役共持续43天,以志愿军伤亡1.15万,“联合国军”伤亡1.5万告终。

在这40多天时间里,不足四平方公里的上甘岭所遭受的炮火猛烈程度已经超过了二战时期任何一场战役。

总之,上甘岭战役,对于整个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结局与走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因如此,敌我双方不惜一切代价想要打赢这场部且惨烈的战争。 在上甘岭战役持续的40多天时间里,志愿军12军与15军涌现出了无数战斗英雄,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孙占元、黄继光、邱少云。

可鲜有人知,在上甘岭战役中,还有一位名叫胡修道的志愿军战士曾在一天之内打退40余次敌军冲锋,他孤身一人就消灭280多名美军。

战斗结束后,朝鲜方面为胡修道颁发了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这是朝鲜勋章的最高荣誉,志愿军获此荣誉的只有12人。

除彭德怀总司令之外,其余11人只有胡修道和另一名志愿军战士杨育才生还归国。

那么,这位令美军闻风丧胆的志愿军胡修道是如何一步步历练成上甘岭战神的呢?

图|军史博物馆对胡修道的记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保家卫国,19岁英勇少年奔赴朝鲜前线

在成都龙泉山以东有一处风景秀丽的地方,即为金堂县金龙镇。本文的主人公,亦是志愿军战斗英雄胡修道便是从金龙镇净因寺村走出去的。

1931年,胡修道出生于净因寺村一户农民家庭,他饱尝人间疾苦,没怎么上过学,用李云龙的话说“斗大的字认识不了一箩筐”。

虽然文化基础较为薄弱,但胡修道与其他同龄青年一样,无时无刻不想着早日长大后参军报国。

时间转眼到了1951年,这一年6月,抗美援朝战争已经进行近一年时间,第五次战役结束后,敌我双方极少展开大规模战役,转为局部战役。

正因如此,前线志愿军各部队战斗减员过快,党中央与中央军委在全国范围内号召适龄青年踊跃参军报国。

胡修道与同乡几名青年响应号召,光荣地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具体算算,这一年的胡修道还不满20岁。许多与胡修道一样的同龄者,他们一个个稚气未脱,却怀揣着保家卫国的必胜信念,不怕危险更不怕牺牲,誓要与凶恶的敌人做斗争。

参军入伍后,胡修道被分配到志愿军第12军31师91团5连。

值得一提,志愿军第12军于1951年3月入朝作战,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1951年秋季局部战术反击作战,隶属于陈赓、王近山指挥的第三兵团。

1951年9月,胡修道与几十万新兵正式投入前线。不久后,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集中兵力与优势火力,向志愿军发动自1951年秋季以来规模最大,以上甘岭地区为主要进攻目标的“金化攻势”。

由此,持续近43天的上甘岭战役爆发。

1952年10月,志愿军第12军31师奉命参加上甘岭战役。为了减少人员伤亡,志司采用“添油灯”战术,阵地表面只安排少量人员坚守,大部分人员隐藏在坑道里,阵地表面的人员伤亡多少,坑道里就向外补充多少。

坚守阵地的战士不惧牺牲,往往是把敌人放近了才打,激烈时甚至要与敌人肉搏,但他们仍像铁钉一样牢牢钉在阵地上。

上甘岭地区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前沿的两块阵地,即537.7、597.9高地至关重要,一旦被敌人夺去这两块高地,对后续战争的进程将极为不利。

为了争夺这两处高地,敌我双方进行了一次又一次激烈地反复争夺。

1952年11月5日,“联合国军”与志愿军的攻击重点转到上甘岭左侧597.9高地,我军利用高地周围大小数十个山头,构建了12处微型阵地。

通过这样的战术部署,志愿军想分批次阻击美军的进攻。

何况597.9高地是上甘岭最高峰,这处阵地的前沿是9号阵地,右边是10号阵地,左边是3号阵地,相距都不远,十几处大小阵地联合在一起,让志愿军以逸待劳。

话虽如此,武装到牙齿的美军对上甘岭地区倾泻了如雨点般的炮火。

从11月5日凌晨3点开始,“联合国军”兵分两路向597.9高地的3、9号阵地进攻,另一部则向南侧的0、4号高地迂回,企图彻底分割至志愿军部队前后联系,战况空前激烈。

图|朝鲜前线的志愿军

固守于579.7高地左边的3号阵地的是志愿军12军。志愿军第12军31师91团6连,由于战况空前激烈,6连战士虽然连续打退敌人多次冲击,但自身付出较为惨重的代价。

此时,胡修道所在的5连2班立即投入战斗。

二、初上战场,胡修道创下单兵奇迹

在班长李锋的带领下,胡修道与另一名新战士滕土生三人奉命坚守3号阵地,这是胡修道、滕土生第一次真枪实弹与敌军拼杀。

加上当时的战场环境,一排排猛烈的炮火,与周围充斥着敌军与我军尸体的惨烈景象,让他二人着实有些慌张。

没容得及两名新兵多想,一阵炮火过后,敌人开始往上冲锋,离3号阵地越来越近。

胡修道大起胆子,抬头一看,敌人犹如一群蝗虫,乌压压根本不知多少朝着阵地冲来,左手抓住的爆破筒成为他最大的倚仗。

不知过了多久,班长李锋大喊一声:开火!他使出全力将爆破筒扔了出去,接着不顾数量地甩爆破筒、投手雷、掷手榴弹。

胡修道这一举动,能明显看出这名刚到朝鲜前线的新战士心里着实有些发怵,这才不顾一切地投掷弹药。

当胡修道想继续往外甩手榴弹时,他的右手被班长李锋抓住。

此时的胡修道才恍然发现刚刚发起冲锋的敌军早已被打退。班长之所以会抓住自己的胳膊,不是责怪,更没有其他意思,只是想提醒胡修道一定要看清楚战场局势,同时不要浪费弹药。

当时志愿军供给非常困难,在上甘岭战役持续的40多天时间里,不少志愿军部队被迫退守于坑道,断水断粮10余天都是家常便饭。

阵地上的弹药往往比生命还要宝贵。

经班长这么一提醒,胡修道十分懊悔浪费这么多宝贵的弹药,老英雄直到晚年一提起往事,还是直拍大腿,认为当初自己经验不够。

在班长李锋和两名新战士胡修道、滕土生的奋力阻击下,敌军第一次进攻被打退。

半个小时后,敌军在炮火掩护下又发起第二次进攻。

这次胡修道有样学样,他跟着班长李锋先集中火力向分散的敌群两边投掷手榴弹,迫使敌人往中间挤,然后三人再往前面猛打一阵,让前面的敌人只能趴在地上,后面的敌人一股脑往前拥。

等到敌人都聚在一堆时,突然投掷手榴弹或使用机枪扫射,这种战术打法,被志愿军称之为“包饺子”,非常适合用于集团式冲锋时使用,效果特别好。

在班长的带领下,胡修道与滕土生连续打退敌人两次冲锋,短短几个小时的时间里,他们已经由初上战场的新兵变成了老兵。

没等他二人高兴时,南朝鲜军的两个排又趁着猛烈的炮火从南边冲了上来。

此时的胡修道非常冷静,他等到敌人抵近时,才与滕土生一起开火,打得敌军抱头鼠窜。

连续三个小时激战,在班长李锋正确的指挥下,胡修道滕土生连续打退敌人向3号阵地的十余次进攻。

可是3号阵地旁边的9号、10号阵地战斗却越来越激烈。

此时指挥所传来最新命令:李锋前往9号阵地进行支援,胡修道、滕土生则继续留守于3号阵地。

临走前,班长向他们二人好好交代了一番:“你们要牢牢守住阵地,保持我们的荣誉。”

班长这一走,3号阵地只剩下两名新兵战士,他们抓紧时间准备弹药。

没顾得上喘口气,敌军又发起集团式冲锋,伴随着猛烈的炮火,新一次冲锋已经到来。

胡修道沉着地探出头,发现这次冲上来的敌军清一色装备着美式冲锋枪,武器装备和单兵素质相较于此前相较于之前几次冲锋的士兵要更为精良。

他滕土生商议一番后,还是决定采用“包饺子”的战术打法。就这样,他二人又连续打退敌军十余次进攻。

图|庆功大会上的胡修道(站立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刚想停下来喘息一会时,又传来了指挥所的紧急命令:10号阵地的士兵已经被打光,敌人攻得正急,胡修道、滕土生立即向旁边的10号阵地进行支援。

没顾得及多想,胡修道左手拎着一根爆破筒,右手拿起两颗手雷,领着滕土生从一个弹坑爬到另一个弹坑,想先在敌人登上10号阵地前赶到预定地点。

紧赶慢赶,胡修道与滕土生抢先一步抵达阵地,距离先头敌军只有七八米的距离,双方都愣了好一会。胡修道灵机一动,赶紧把手里攥着的两颗手雷扔了出去,将冲上来的第一波敌人击退。

巨大的爆炸冲击波让胡修道立即倒地不起,他大声告诉滕土生:“千万不要管我,赶紧去阻击敌人!”

滕土生立即抓起手雷和手榴弹就往敌群中央投掷。这时胡修道只觉眼冒金花,耳朵也短暂失聪,看任何东西都像有着重影。

尽管如此,他还是吃力撑起上半身,把一直牢牢握在左手的爆破筒甩向了敌群。

但10号阵地保住了,3号阵地又有险情,胡修道又是左手拎着爆破筒,右手拿起两枚手雷返回3号阵地。

他隐藏于一块大青石下,将手雷、手榴弹、爆破筒一个接一个向敌军投去,一次次打退了疯狂冲击的“联合国军”。

那时的胡修道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人在阵地在,人亡阵地亡!

当弹药打尽后,胡修道利用难得的间隙收集阵地上的剩余弹药。

临近黄昏,敌人又一次漫山遍野地向3号阵地攀爬,胡修道则一个劲地投掷手榴弹、手雷,抓起冲锋枪向敌人不停扫射。

孤身一人奇迹般地打退了敌军的十几次冲锋。

夜幕降临,敌人又一次漫山遍野地攻过来,胡修道已经扔完了最后一颗手榴弹和手雷,连一颗子弹都没有了。

此时的胡修道大喊一声:为战友报仇,为祖国人民争光!拿起刺刀就向敌群冲了过去。

千钧一发之际,志愿军大部队及时赶到,不仅收回了阵地,同时还彻底打垮了敌军。

胡修道已经虚脱,他倒在战友的怀里,不停地询问着敌军到底有没有被打退?阵地还在不在?

图|晚年胡修道

还没等到战友回话,他便昏了过去,在后方医院睡了整整三天三夜。

上甘岭战役结束后,12军军部经过仔细清点得出结论:胡修道一人坚守阵地,顽强作战,一天下来竟打退41次敌军冲锋,创造单兵作战一天歼敌280余人的记录,自身却安然无恙,这是志愿军乃至世界战争史上的一大奇迹。

为了表彰胡修道的英雄事迹,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记特等功,授予其一级战斗英雄称号。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与一级国旗勋章和金星奖章。

回到国内后,胡修道曾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九、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曾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集团军副总参谋。

1985年,部队精简整编,胡修道积极响应号召,退居二线,把舞台让给年轻人。

退休后的胡修道仍然将大部分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军队建设中,人们都称赞他:“位置虽然在二线,但工作岗位始终在一线。”

1988年,我军恢复军衔制,同志们都为胡修道感到惋惜,称:老胡再等三年一定能以军职待遇退休。

可胡修道却坦然地说道:“人的一生总要经历几次转折关口,次次考验都能过硬,才能称得上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共产党人。”

20世纪90年代后,胡修道经常深入基层连队,为官兵作报告,还担任多所中小学名誉校长与校外辅导员,被聘为江苏徐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

图|彭德怀

晚年的胡修道与儿女定居于江苏南京,2002年3月,71岁的胡修道病逝。

结语

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伟大胜利,离不开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体现在了如胡修道、张桃芳、黄继光、杨根思等志愿军英雄身上彰显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与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这些都是抗美援朝精神重要组成内容。即使在时隔80余年后的今天,同样焕发着强大的同样,令人记忆犹新,也将激励后人不忘初心,迈向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