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不久,与同事一道赴文同清风馆开展现场警示教育活动,通过参观和听取讲解,对“清贫太守”文同的生平有了一定了解,让人不禁感慨万千,文同的为官生涯处处可见“竹”的印记,时时怀有爱民之心,真可谓是“竹”印人生,清贫为民。

文同清风馆坐落于盐亭县永泰镇文同诗竹园内,这里是北宋著名清官、诗人、画家、书法家、辞赋家文同的故乡。馆内有“家风篇”“为官篇”“交友篇”“影响篇”四大篇章及“清风长廊”一个专题篇章,该馆既有介绍了文同的生平,又介绍其为官之道,交友之道和对后世的影响,通观全馆,“竹”“清贫”“清廉”不时闪现其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同食竹因爱竹,竹成为其精神的标杆。其擅画竹,发韧“胸有成竹”成语,他画竹体现的“高风亮节”、“虚心劲节”的思想内涵与他自己提出作“端人正士”的主张,折射出其清廉的节操,文同诗文《赠竹》《竹答》《咏竹》与画《墨竹图》等似为最好的例证。皆因竹之秉性高风亮节、干干净净,不被也不惧污染,这正是文同一生的真实写照。

文同生活俭朴、为政清廉、一心为民,奋然忘身,人称“清贫太守”。文同13岁时进城卖柴因避官轿不及,受到衙役鞭笞责罚,此事给他很大的刺激,也激励他下决心考取功名,当一名造福百姓的好官。而其进入仕途后,长期在地方为官,其主张“上不害法,下不伤民”,每在一地,皆有善政,素有“廉吏”、“清官”的口碑。文太守在兴元、洋州任职期间,尽职恤民,造福百姓,政声尤其显赫,留下了“清贫太守”的千古美名。

在参观和讲解过程中,我们渐渐沉浸在文同的世界中,以前听“胸有成竹”的故事,是因为这个成语来源于苏轼的诗,并未有过多思考。而在参观了文同清风馆后,更明白了这个成语背后的更多故事……在参观的最后阶段,一段古今对话的情景剧让我们不禁感慨:时光流逝,一瞬千年;斯人虽去,丰碑犹存!作为基层干部的我们,要学习传承文同为政清廉、一心为民的精神,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成为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牢牢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时代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李俊)

责编:银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