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潘达叔叔

来源 | 青年文摘(ID:qnwzwx)

在互联网上,挤黑头、给驴剪指甲以及挖掘机铲土并称“当代职场人三大减速带”,仅仅在那里围观,就足以慰藉疲于工作的你我。

那么,有没有比这些更爽的事情呢?那估计只能是离职退群了。

四川的唐女士最近就这么“爽”了一把。

据她发布的视频称,自己在离职后足足花了3个半小时才退完600多个工作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说退完之后,自己最大的感觉就是清爽了好多,仿佛武侠小说里获得奇遇的主角一般,享受到了脱胎换骨般的待遇,整个人好像排尽了毒素,浑身上下三千六百五十万个毛孔无不在竞相呼吸自由的空气。

千万网友围观了唐女士的视频。

有意思的是,大家从质疑600个工作群到理解600个工作群,只用了一瞬间。

这年头,哪个职场人没被工作群拿捏过?

01

600个工作群,一点都不夸张

有人可能要说了,离职退群600个是不是太夸张了?

这一切就得从唐女士的工作说起了。她是做商场地产设计的,需要对接每个店铺设计图纸。而每个商场有数百个店铺,因此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唐女士就积累了600多个工作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样的经历,同为职场人的你我实在是太懂了。如今随手一拉即可成群的工作群,彻底展示了排列组合的博大精深。

微博上有位网友就分享了这方面的经历。她的部门一共6个人,居然拉了20个工作群。好么,上学时自己没学好的排列组合算法,如今靠着工作群居然精通了。

小红书上有位网友是这么说的:如果客服部门的老大,每个投诉问题都要拉个群沟通,那么手机里随随便便就要存上几百个工作群。

还有的公司为了提升VIP用户的感知,竟然采取一个客户一个工作群的组织构架!于是就有了一个客户+一个营销主管+三个生产部领导+一个运输车队+一个出票员的拉群模式。

也就是说,公司有多少客户,就得有多少个如此架构的工作群。如此看来,你以为600个工作群是巅峰,谁能想到,这仅仅是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际上,甚至有打工人因为加了太多的工作群,导致自己的号被封。哔哩哔哩网友@还是猫科比 的同事便是如此,他们那个项目组,一共有3900多个工作群。

3900个工作群,这也太恐怖了吧?估计一般人连3900个好友都达不到。可工作群却为大家实打实地“扩了列”,就是这种扩列,似乎没什么营养。

是的,如今职场里就是有这么一种怪现象,但凡需要大于等于3个人沟通的事情,都要拉个群才能体现仪式感。

可有些时候,拉群仅仅是为了传达某个通知,然后就僵在那里,无人问津。

02

职场人的工作群PTSD

工作群这种事儿不能多说,一说都是泪。

举个例子,就算是那种没人发信息的僵尸群,瘫在手机里占内存,可就是没有人敢主动退群。因为退群的时候可能会有提示,要是被领导发现了,有很大的概率触发夺命连招。

所以在一些问答类社交网站里,“如何优雅地退群”成了热门的问题。

咱就是说,拉群的时候可没见谁那么高情商问一句“能否拉您进群”啊?

微博有位网友就吐槽过这样的事情。他没招谁没惹谁地干着活儿,突然就被拉进了一个工作群。因为当时急着赶工,他就没在意。结果群里信息叮铃咣当响个不停,等他忙完有空看一眼的时候,已经攒了几百条的未读信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键是这位网友还不好意思问这是个什么工作群,于是只能在那里划拉手机,看看大家到底在说些什么。

不看不要紧,一看气得半死。原来这是一个关于放假期间做好防火防盗的通知群,而自己的工作与其毫不相干,被拉进群是因为自己与另外一位同事重名,拉错人了……

除此之外,大多数的工作群并没有什么工作与非工作的概念,最终都会变成节日问候群。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某个节假日,领导在群里发表问候,然后大家组团签到。

弱弱地问一下,这种签到算不算加班啊?有三倍工资吗?

总之,工作群让大家没了上下班的概念,它们总是全天候地弹消息,让人时刻处于一种紧绷的状态,生怕自己错过重要的信息,抑或是回复不及时,影响了自己的KPI。

也正是这样的原因,大家在围观唐女士离职退掉600个工作群的视频时,最大的体会是秒懂。

这是一种刺痛,这是一种PTSD,这是一种斯德尔哥尔摩症候群,这是卑微上班的大家吐槽前必须反复确认自己登录的账号是不是小号。

03

拿捏工作群

还得我们说了算

工作群的本意是更有效地沟通,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可是,当工作群成为一种负担,大家苦于其累赘,甚至都没有时间看群消息的时候,它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事实上,我们早已离不开工作群。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当互联网开始普及的时候,电子邮件与即时通信软件成为人们跨地域交流的主要方式。在那时,就出现了群邮件、聊天室这样的工作群雏形。

毫不夸张地说,工作群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在召开会议、讨论方案、解决投诉等方面极具性价比。

更重要的是,如今的工作群还有传输文件、任务分配、群视频等功能,这些都能起到良好的降本增效作用。

前不久有媒体曾发布过一项问卷调查,统计一下大家手机里有多少个工作群。结果显示,在2875名参与者当中,有1354个人的手机里有着20个以上的工作群。

这足以证明,在线上办公为主流的今天,工作群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所以,大家不妨换一种心态,用更加科学的方法管理工作群。比方说,咨询公司Deloitte在行业报告《工作群:新的工作方式》提出了未来工作群的三个主要趋势:

分布式工作、多元化的技能组合、以人为本的文化。

在这其中,工作群的以人为本尤为重要。Deloitte建议企业在工作群中关注员工的个人发展和幸福感,这样才能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以及工作忠诚度。

全球领先的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还在《工作群的未来:数字化的力量》中提出利用AI技术管理工作群。

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灯塔网络

这听上去似乎距离我们很遥远。然而,如今的工作群早已具备了智能回复等功能,只要预设好相关交谈的应对话术,就能极大地缩减我们在工作群里的交流消耗。

不过,也建议大家限制工作群的规模,尽可能地少而精。最好能够及时筛选工作群,那些对工作有实质性帮助的工作群可以保留,已经失去工作时效、无关紧要的工作群可以先在群里表明意图,然后退掉。

还可以利用群消息限制功能,只接收重要的信息,避免被过多的无关紧要的信息干扰。

最后,大家也不妨梳理好工作流程,进群时就表明自己在群里的角色和职责,设置好自动回复,从而避免在群里闲聊和浪费时间。

总之,使用工作群的终究是人,活人还能让群憋死?

说一千道一万,技术的进步终归是为人服务的,每一项新的技术走进人们的生活,都要经历一个兵荒马乱、泥沙俱下的时刻。

  • 我们也不用过分焦虑,工具与人之间的关系同样重在磨合。相信只要找对方法,你我都可以搞定工作群。

*作者:潘达叔叔,青年文摘特约作者。淮海路以北最美丽的笑容。本文授权转自青年文摘(微信号:qnwzwx),这里有:教你在生活打怪升级的暖文辣文,帮你开阔眼界的知识干货,让你笑到飙泪的段子趣图,推荐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