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英魂寄千万雄鹰翱翔神州,

尽智魄载十亿慧芯呼唤华夏。

——《国务院给予江上舟同志挽联》

01

前沿导读

对于美国这种科技强国来说,这台设备的交付,无疑是让美国在半导体芯片领域的话语权又加重了一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国产制造设备

对比产业链强盛的欧美国家,我国在微电子产业的布局上面,晚了许多年。最开始的大爆发,是在千禧年。

那年国家发布了18号文件,确立了国家应该给予微电子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进行政策扶持,大陆的半导体产业链迎来了第一波的技术发展。

我国的芯片设计行业不缺企业高手,龙芯、海思、申威这些企业就是典范。但是在制造方面,尤其是在产业链的制造协同上面,是我国一直以来的弱势方面。哪怕到现在,这个问题依然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华为mate60pro的先锋计划,事发突然,上下游供应链根本跟不上华为的节奏,导致产品的货源一直供不应求。光有芯片不行,存储、屏幕、光学镜头等各零部件的供应商都要达到一定产能,才能让产品在市场上面进行大面积铺货。

我国的半导体发展,从千禧年国家发布18号文件开始,以中国上海市为中心,由上海市政府高管江上舟牵头,准备把上海市打造成中国工业和微电子产业的重点城市。

通过上海市来影响周边的长三角地区,带动中国大陆进行半导体全产业链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半导体制造离不开光刻机、刻蚀机等高精度制造设备,光刻机最早期一直是日本的尼康和佳能掌握着光刻机的话语权,后来荷兰的ASML跟台积电的林本坚达成合作,用上了先进的浸润式微影技术,把日企甩在了身后,一直到现在,asml都保持着行业领先者的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8年,时任上海经委副主任的江上舟在美国硅谷发表了演讲,他讲述了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前景,并且还描绘了产业链的发展路线。

光刻机一度被大众认为是超过原子弹的科技产物,许多华人在听到江上舟的演讲之后,知道他要搞中国的国产光刻机,许多人被他的家国情怀和宏伟蓝图感染,纷纷来到中国上海发展。

2000年,江上舟帮助张汝京在上海张江地区成立中芯国际之后,他立马就投入到半导体其他产业链的发展当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2年,由江上舟牵头,上海市政府出资,成立上海微电子公司,开始主导光刻机的技术发展。在江上舟的带领下,上海微电子公司在光刻机的设计制造上面开始闷头狂奔,也在后来开发出了几款可以投入商用的光刻机产品。

但是随着江上舟的逝世与欧美国家的技术发展,我们跟欧美国家在半导体制造设备上面的差距越来越大。不过我们在制造设备上面也并不是完全没有优势,当初江上舟解决了光刻机的发展问题之后,他又盯上了刻蚀机。

当时国际上最强势的刻蚀机企业是美国的应用材料和泛林科技,这两个企业的刻蚀机技术都是由美籍华人尹志尧开创出来的。

尹志尧最开始在泛林科技工作,在他的带领下,泛林科技的刻蚀机产品在市场上面大获成功。几年之后,他被应用材料公司挖了过去,一直工作到退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尹志尧退休之后,江上舟向他发出了邀请,邀请尹志尧回国,再次创业,主要的研发方向就是他最拿手的刻蚀机,打造属于中国的国产刻蚀机。

在当时那个年代,江上舟的名号在美国硅谷的华人团体中颇有声望,尹志尧也了解过他。

在江上舟找到尹志尧之后,尹志尧已经是在美国企业功成名就退休了,如果要回到中国大陆去搞产品研发,那么就要放弃在美国获得的所有荣誉,甚至有可能会成为美国企业的公敌。

在权衡之后,尹志尧完全信任江上舟的为人,相信他能带领着中国大陆在科技方面向前跑,于是他选择来到上海,从头开始。跟随尹志尧一起过来的,还有几十位研发人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江上舟通过自己的人脉,说通了政府给予尹志尧5000万启动资金,并且还获得了国家部门对于刻蚀机项目的政策支持以及人力支持。

2004年,由江上舟牵头,尹志尧为主要负责人的中微半导体成立。成立之后,尹志尧带领着核心研发团队30余人,用了3年时间,开发出了双反应台除胶刻蚀一体机,产品的工作效率对比同期的其他企业产品,要高出30%左右。

产品面世之后,也标志着中国大陆在高端半导体制造设备上面有了自己的东西,极大缩短了和国际主流水平的差距。

当然了,美国的应用材料和泛林科技并不是善茬,这两个企业开始疯狂反扑中微半导体。分别在中国和美国起诉中微半导体,起诉内容是专利侵权。

在专利官司进行的过程中,中微半导体一直处于上风状态。早在尹志尧回国之前,就已经让所有回来的技术人员签订合约,不带走任何美国的设备技术。

在开发国产刻蚀机的时候,尹志尧把刻蚀机现有的3000多项专利列出来,全部避开,坚持做自主技术。

最终,应用材料公司跟中微半导体庭外和解。而泛林科技,则直接败诉。

这次中美企业的专利竞争,以中方胜利结束,同时也为中国大陆在刻蚀机项目的发展上面扫除了最大拦路虎。

现在中微半导体的部分刻蚀机产品,已经出口给了其他海外国家,甚至已经给到了台积电。

这也是到目前为止,中国大陆在半导体制造领域能拿出来的,拥有自主技术的最好产品。

2011年,江上舟在上海因癌症复发救治无效去世。

尹志尧以及其他几位大陆半导体行业的老总是这样评价他的:“江上舟先生曾是我们的领路人,在事业的道路上,我们都得到过他的指引、建议、引荐、推举和批评,得到过他以各种形式的帮助和扶持,及时而有效。沪上新兴的半导体装备和材料企业亦大多如此,绝少数例外。”

可以说,上海市作为中国半导体产业链的中心城市,绝大部分的产业链都是江上舟一手扶持起来的。

甚至在千禧年左右,江上舟已经动手招揽系统软件层面的技术人员,组建两支研发团队,一个负责搞国产化操作系统,另一个负责搞国产化CPU,两个团队协同发展,去挑战以英特尔、微软为首的欧美国家在基础建设上面的垄断地位。

03

国产操作系统

江上舟认为,我们有制造行业的团队还不行,产品的基建平台依然是美国说了算,只有用国产技术去打造操作系统和CPU,我们才有可能拿到行业话语权,有能力去制衡欧美国家的企业。

科泰公司,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江上舟招揽到麾下的。科泰公司内部100多位技术人员,用了7年的时间,写了上万条代码,打造出了一款从设计到后续软件一条龙的自研手机操作系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是3G时代,科泰公司的产品占据了天时地利,但是栽倒在了人和上面。

在完成开发之后,科泰公司准备申请软件著作权,但当时上海市的相关部门看到科泰公司人员拿来长篇大论的代码之后,连看都没看,直接就说:“中国没有任何一个单位的软件写过这么多,肯定不是你们自己做的。”

就这样,科泰公司的手机自研系统“死在了”自己人手里。这是科泰公司的悲剧,也是中国大陆的悲剧。

在后来的采访中,科泰公司的老总苦笑着说:“不多说什么了,这个项目说的再好,做出来,卖不出去有什么用?”

不只是我们的自研操作系统,其他国家的自研系统也是如此,都是倒在了市场化这一个阶段,没有庞大的市场来支撑系统的运转。

不过可以期待一下华为在2024年的鸿蒙NEXT,如果华为真的完全割裂安卓底层架构和软件生态,打造一个纯openhomeny的操作系统平台,那么这个技术项目将会对世界移动操作系统产生质变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往期经典回顾:10万+阅读量

往期经典回顾:100万+阅读量

觉得文章6,点下【赞、在看、分享、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