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主要源自海洋进化,非洲智人源自陆地进化,“尼安人”与“丹尼人”应该属于更早的人类,当前地球人类主要源自4大基因的交叉繁殖!

◆华夏(中华)民族应该来自“原生”文明!不然很多遗址出土的史前文物无法解释!

◆特别声明:这是极其严谨的学术研究,绝非臆想、无根据推测!也仅限于学术探讨,若要扩展话题争论,请移步它处!

作者简介:吴粲又名代蔚,毕业于四川大学。策划学(策划经济学)的开拓研究者;并致力于从自然科学角度研究时间;还花大量精力研究过希尔伯特几何、非欧几何、极限问题及自然哲学。2021年3月偶然发现了与所从事的祖传工艺的相关性,进入三星堆的研究,然后扩展到全球史前文明,提出了一些新观点。

◆提醒:原创学术文章,转载或摘引必须指明出处、必须符合学术规则、法律许可,否则追究学术不端或法律责任!

◎前言:遗憾!近120年几种极端观点,以及缺乏科学探索的有效方法,导致对华夏(后来称为中华)文明认识严重不足。

一、很多经典史料记载,华夏文明第一个王朝是夏,接着是商、周。虽然这些记载比较零碎和稀少,但限于当时的条件,已经十分难得和珍贵。

清朝末,受外来观点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中国的第一个朝代是周朝,夏商朝代并不存在。

第一个极端:抹杀论

1909年,日本学者白鸟库吉受军国思想的影响,在《东洋时报》发表文章“中国古传说之研究”提出“尧舜禹抹杀论”,将华夏文献历史贬为传说。

第二个极端:盲目否定西方历史、考古,动不动就直接认为西方“伪史论”。

这些观点很多是“反科学考古派”、“臆想考古派”或“情感考古派”。

第三个极端:急于证明,生拉硬扯

1899年,即清朝光绪二十五年,身患疾病的王懿荣无意中发现甲骨文,被罗振宇、王国维、郭沫若、董作斌等解读为商代的文字,即商王们的占卜资料,这样以此作为商朝存在的证据。并把大量发现甲骨文之地解读为“殷墟”。后来,又为了急于证明夏朝的存在,想强行把二里头作为夏都遗址。从而生拉硬扯中华民族有5000年历史,以免本国大众、国外学术界质疑我们悠久的历史。

然而,这种急于求成,违背科学、历史的解读,不仅漏洞百出,相互矛盾,很多人根本无法相信,反而阻碍了我们对真正悠久的历史认识,何止5000年?

二、笔者无意中的进入

由于与笔者从事的祖传工艺的相关性,从2021年无意间进入三星堆的解读。由于笔者对众多传统工艺的实践、参与、了解的特殊经历,以及多专业学习并从事研究的经历,无意间找到了打开上古史的钥匙,至今扩展到整个全球史前文明的研究。

笔者破解后发现甲骨文肯定不是记载的商王们占卜的资料,发现之地也肯定非殷墟而是周朝(东周或成周)的王都。甲骨文是周朝记录本朝,以及先前的商、夏以及更远时期的一些资料。

二里头也根本不是夏,只是早商而已,殊不知,良渚、石峁作为先、后夏却是铁证如山,其时间比二里头要早得多。

到今天,笔者沿着源流,不仅仅找到了华夏民族的源头,夏商周,而且从自然科学体系的严谨方法研究,最终得到结论:华夏民族本来是原生!

◆这是从考古证据、基因数据库支撑、模型框架上建立的基础理论。

三、西来说、疑古派、与考古派之争

西来说:1894年,法裔英国作家鲁克伯里(Terrien de Lacou-perie)出版了《中国上古文明的西方起源》一书,认为中华文明不是本土文明,而是来自西巴比伦的文明。

这只是作为一个作家而非严谨的科学考古结论,但这种说法在清朝流传开来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支持这种说法。

我国著名学者傅斯年在《夷夏东西说》也主张“夏西商东”。

疑古派:1923年,顾颉刚《与钱玄同论古史书》否定大禹存在,讲“时代愈后,传说的古史期愈长”,被称为“古史辨派”或“疑古派”,以顾颉刚、钱玄同、胡适为代表。胡适说“东周以上无信史”。

考古派:与之相反,王国维提出了“二重证据法”,强调了建构中国早期历史框架必须找到考古学依据。

◎根据自然科学体系,主要依据:进化、基因、考古等得到的现有的人类演化理论。

一、现有理论:地球人类来自非洲;笔者新理论:华夏民族主要进化于海洋,并非非洲!

1.现有的自然科学体系理论得到当今地球人类来自非洲

瑞典遗传学家斯万特•帕博(Svante Pääbo)通过对已灭绝古人类基因组序列比较分析得出,现代人类是解剖学上的“智人”,大约在30万年前首次出现在非洲,大约7万年前,“智人”群体从非洲迁移到中东,并从那里迁徙散播到世界其他地区。

他因对已灭绝古人类基因组和人类演化的贡献,获得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是自然科学极其严谨的理论,属于基因与考古的交叉领域,经常被作为考古界的重要支撑理论,但由于一些人不了解这些自然科学基本知识或者反自然科学者,对此理论往往无视,只是臆想或用非自然科学的方法给予反驳,从而得到一些远离科学考古的结论。

2.笔者的新理论:华夏人的祖先主要进化于海洋,并非非洲!

如果照现有的理论框架,当今中国就非原生文明,但是依据笔者对史前考古的发现:很多史前记载或出土文物却与此理论相矛盾。

由此产生了新理论,但新理论并非是对现有理论的完全否定,而是从另外的途径和方法研究人类演化历程,也借用了现有的成果,虽然笔者的方法完全不同,产生了全新的理论和新的发现,但同时对现有的理论的漏洞进行了完善和补充。

相关论文正在撰写,由于涉及的内容太广,所以需要一些时间,请大家耐心等待。

二、全球范围的众多疑惑

重大疑问1:地球人类为何从肤色、外形等存在差异形成了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棕种人?并且为何互相没有生殖隔离?

当今科学理论体系得到:地球人类都源于30万年前的非洲智人,形成这些特征和部分差异,主要是由于适应各自生存的区域的气候而造成。

笔者新理论:通过对大量史前遗址及出土文物的研究,发现真正的原因并非如此简单!只是以前人们没有破解这些出土的史前遗址及出土文物。

重大疑问2:中国文明究竟是原生文明?或者源自非洲?

A.中国出土的很多文物用图案、文字或器物模型记载了他们的祖先是“从鱼转化(即今天的自然科学的进化)”而来,而当今自然科学体系也有理论得到:人是由鱼进化而来。

B.从远古文献及出土的史前文物知道华夏应该是“原生文明”,来自海洋进化并非非洲智人。

假如华夏不是原生文明,当今中国出土的一些史前器物就不可能出现在这些遗址中。尤其一些重要的科技源自良渚:不仅用了很多理论(图案或文字)解释了为何要这样做,而且石峁遗址、二里头、三星堆又作为强大的佐证,并且与华夏民族的核心完全吻合。

从多个史前遗址出土的文物可以看到,某些技术诞生于近万年前,经历了几千年发展的全过程:诞生简易品、逐渐改造、升级、某个时代被大规模用于本国,然后推广繁荣到全球。如果不是原生文明,不可能出现这类的技术发展的全过程。

重大疑问3:陶器为何最早诞生于中国?

◆作为影响了整个人类生存、发展的一项重要技术,又随着后来升级的陶瓷技术,成了华夏民族的代名词。中国高操的陶瓷技术一直领先世界,延续至今。

2012年世界权威学术刊物Science发表了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吴小红教授等关于“中国江西仙人洞遗址两万年陶器”的文章,该研究是由北京大学、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美国哈佛大学、波士顿大学等合作进行,研究结果将中国早期陶器出现的时间确定为两万年前,这是目前世界已发现陶器的最早年代。

江西仙人洞和湖南玉蟾岩早期陶器的测年结果表明中国南方是世界上陶器出现最早的地区,此后一直延续使用没有中断,并在冰期时传播到日本和远东等邻近地区。

2000年发掘“上山遗址”,至今已发现21处,主要分布在浙江的钱塘江上游流域和灵江流域,以金衢盆地为中心的浙江中南部地区。遗址出土了大量彩陶,形成了一定规模,其技术也达到了一定水平,距今约11000-8500年。下图为“上山遗址”及出土文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1922年,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在河南仰韶村发现了一种中国境内前所未见的史前遗存,出土了大量彩陶,距今约7000-5000年。

1958年发现的大地湾遗址是仰韶彩陶技术的源头,距今8000年-5000年。大地湾-仰韶彩陶技术,传播范围之广,地域跨度当今中国9省,时间跨度5000年,直到衰落于距今约3000年的辛店文化,它是人类史前达到的高峰科技之一。随着半坡、庙底沟、马家窑等文化遗址陆续被发现,一幅波澜壮阔的史前彩陶艺术图呈现出来:从约8000年前开始,以黄河中上游地区为中心的彩陶文化向四周强势传播,其向东临近海滨,往南越过长江,向西到达新疆西部,往北则直抵塞北。见下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884年,罗马尼亚在雅西市的库库特尼(Cucuteni)发现史前遗址出土了大量彩陶,至目前发现遗址有2500多处。1893年,乌克兰在基辅以南第聂伯河右岸的特里波利(Tripolye)对几处史前聚落进行了系统发掘出土了大量彩陶。目前发现的该文化聚落和墓地已经有2000多处。由于这两个文化风格相近,地域相接,因此通常被称作库库特尼-特里波利文化(Tripolye-Cucuteni Culture),距今7200-3000年,分布范围十分广泛,西起喀尔巴阡山东麓,东抵第聂伯河左岸,覆盖了近35万平方公里的区域(遗址及出土彩陶见下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库库特尼-特里波利彩陶技术与大致同时期的仰韶彩陶高度相似,并且彩陶上的纹饰也有很多相同成分。

◆让世界考古学界一直困惑的是:东欧出土了与中国高度相似的彩陶,那么技术有无师承关系?或是各自发源然后中途存在互相交流?

上世纪20年代,被称为“仰韶之父”的瑞典学者安特生提出假说:中国的彩陶文化起源在西方。

◆而经笔者对中国以及世界彩陶本身的技术、上面的图案、真正用途,以及中国彩陶的起源、发展历史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库库特尼-特里波利的彩陶技术源自中国!

并且目前全世界考古学界对中国大地湾-仰韶,乃至东欧的库库特尼-特里波利的彩陶最重要的用途,根本不了解。

也有人认为这两者之间分布着数支史前文化圈,这种跨越式传播的可能性很小。对于此问题下一个疑问就有分析。

丝毫不夸张地说,笔者对其中的用途可以说是一清二楚!后续将用论文发表。

存续了几千年年的彩陶技术最重要的用途,也是被华夏另外升级的技术所替代,逐渐衰落。而最关键被淘汰的地点和时期就在良渚的夏朝。

笔者一直敢肯定良渚是中华民族第一个王朝——夏,这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之一。

◆很难想象,如果中国不是原生文明,在漫长的古代,这项与人类生存紧密相关的技术能在其土地上诞生、升级、繁荣、持续发展?

◆另外一个派生出的重要问题:无论中国彩陶或是库库特尼-特里波利的下图中这些图案,绝非一些人臆想的“太极图”!究竟表示的什么?以后会在论文中详细阐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些对《易经》一知半解者,经常仅凭相似而根本不解其意,就牵强附会扯上太极。而当真正涉及这些知识的遗迹、遗址又无法解读,比如对贵州红崖天书却近百年无人能正解,还有对河南鹿县太清宫之墓,就连出土了如此明显的卜卦之物都不认识,也不能想到是姜子牙先师的灵墓!

重大疑问5:史前全球人类有无交流?会不会相距较远比如跨洲、陆上交通不便而无交流?

一个重大误区:以为史前地球各个部落是封闭的,因路途遥远不存在交流,这是非常大的错误认识。从出土的文物看,即使几万年前甚至更早,全球人类都是非常开放和互相交流。

人类是由鱼进化成人,那么早期时候对水路还拥有优势,只是随着后来人类完全进化成人而才失去水中的能力,但对地球上原来的便捷水路可能还存在记忆,并且向后传递。而且当时没有如此多的国界线和护照之类,无论陆地或水路都是选择最近、最顺畅的交通,这样交通并非就非常难。

在笔者的理论框架下,以上的一些疑问及更多疑团才能得到解开和理顺。

三、现有自然科学理论(主要是基因和史前考古)得到的当今人类演化历程

现有理论:当今人类演化理论的基础,来源于用基因技术分析现代人的基因,与考古发现的古人类遗骸基因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到某种结论。

1.智人

关于人类起源,一般被分为两个节点,也就是人科起源和现代人起源。当今理论认为最初的人类出现于600万到700万年前的非洲。而现代人类的起源约200万年前非洲大陆上一种被称为森林古猿的动物,约80万年前这些古猿进化成智人,是当今人类共同的祖先。

为什么许多人接受“非洲起源说”的原因,是因为在非洲人们发现了400多万年以前和150万年到300万年前的人类化石,这被看作是人类演化发展的证据。

1967年埃塞俄比亚出土了一些骨骼化石,经过科学家研究发现,这可能是目前被发现的最早的现代人种化石,这些化石年龄可能在19.5万年以前;而1997年“赫图化石”在埃塞俄比亚出土,这些是大约16万年以前的人类头骨化石,使得人类进化史曾经缺失的重要一环被填补了起来,这也再次佐证了“非洲起源说”。

约20万年前智人们跨过曼德海峡,离开非洲前往亚洲,从阿拉伯半岛走向了世界,随后他们不断游走向世界各地,约用了13万年的时间,分布到地球很多地方。

2023年5月,人类进化理论又有新的补充,人类进化模型表明,人类起源于非洲大陆的多个祖先种群。认为智人是从非洲多个不同的种群进化而来的,在经历了长期的基因混合后,最早可检测到的分裂发生在12万至13.5万年前。

目前学术界对此理论也还存在着巨大的争议,主要是所依赖的理论基础无限多位点假说和分子钟假说被普遍认为是错误且不切实际。

而多地起源说认为,虽然非洲大陆也许曾是最早出现猿人进化的地方,但其实同时代的人类也曾经出现在世界各地,只是目前在非洲发现了最古老的人类化石,而其他地区还暂时没有出土或古老的人类化石被损坏了。

2.尼安德特人(Homo neanderthalensis)。

尼安德特人和智人最近的共同祖先生活在大约80万年前。

尼安德特人是现代欧洲人祖先的近亲,12万年前他们统治着整个欧洲、亚洲西部以及非洲北部,但在约3万年前,这些古人类却消失了。

2010年,尼安德特人基因组草图发布,结果发现,除非洲人之外的欧亚大陆现代人均有1%~4%的尼安德特人基因成分贡献,欧洲人带了1.8%~2.4%,东亚为2.3%~2.6%。

2014~2015年,研究得出智人是在5~6万年前和尼安德特人发生了基因上的交流。

2017年Science发表“中国许昌出土晚更新世古人类头骨研究”论文称:10多万年前生活在河南省许昌市灵井遗址的“许昌人”,可能是中国境内古老人类和欧洲尼安德特人的后代。

3.丹尼索瓦人(Denisovans)

丹尼索瓦人和尼安德特人的关系非常密切,他们是姐妹群(由同一祖先衍生的两个分支),是在约60万年前才分道扬镳的。

斯万特·帕博对来自世界不同地区的当代人类的基因组序列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丹尼索瓦也和智人之间发生了基因交流,说明两类人群之间有通婚。这种关系首次出现在美拉尼西亚和东南亚其他地区的人群中,那里的个体携带高达6%的丹尼索瓦人DNA(EPAS1)。

丹尼索瓦人约3万年前,也消失了。

中国人汉人很少有丹尼索瓦人基因,但在高原上生活的藏族人和夏尔巴人都有这个基因,说明丹尼索瓦人也曾与藏人有过基因交流。

EPAS1基因在缺氧环境下特别重要,它能增进氧气运输的效率,让人适应低氧环境。

(4)其他观点

1983年,科学家们根据线粒体DNA系统发育树构建了首个现代人类起源的分子模型,认为现代人类起源于东亚,但1987年随即被“人类起源于非洲说”取代。

1960年海洋生物学家爱丽丝哈代提出了这个惊人的推测,她认为人类的直系祖先可能来自海洋。

这一假说并不是凭空推测,地质学家们发现,在800万到400万年前,由于气候变暖冰川融化,当时非洲大陆被完全淹没了,非洲大陆淹没后,原来生活在森林里的古猿不得已进入水中生活,从而进化成了水猿,直到地球的大冰期海水后退,从古猿进化的水猿们才再次回到陆地。

这个假说因为无实证,暂时无法得出结论。

◎笔者的新理论,主要依据:全球人类现状、全球史前考古证据(尤其更多中国出土的史前遗址和文物)、现有人类发展理论,然后对全球人类演化尤其中国人祖先的来源进行反推。

一、人类从非洲起源的学说比较适合欧洲和非洲地区,对于亚洲尤其东亚而言,而是另外一支起源说。

中国出土了很多旧石器、新石器时代的文物,跟欧洲、非洲同时代的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很多方面中国的生产工具、祭祀礼器要远比欧洲、非洲起源要早。

此方面的考古,以前全世界考古学界都没有认识和解读出来,笔者会有系统的、深入的论文进行分析。

二、近120年中国出土了大量的史前遗址及器物、图案、文字等,记载、反映了大量的信息,遗憾的是以前考古界没有破解

当破解后能够知道很多珍贵的史前信息,其中包括记载了中国史前的祖先来自何处,人类很早以前其实就有千方百计记载、反映、保存这些信息的习惯,正因为如此,所以当随着人类文明程度越高、科技越发达的时候,人类继承和保持了这种习惯,用了更多的方法、手段来记载、反映、保存,直到今天,所以后来的时代能够通过这些记录了解到前时代的信息。

中国出土了大量史前遗址和文物,建立模型分析,最终发现,他们一直用图案、文字、器物造型等,延续不断记载了自己祖先的来源过程:

从鱼(鲸鱼)→鲸鱼的两栖形态→人

而这种转化过程,与当今自然科学体系得到的人类的进化过程殊途同归。2022年9月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以封面文章形式同期发表团队的4篇学术论文,集中报道了:人是由鱼进化而来的研究成果,追溯到4.4亿年前的远古鱼类,填补了“从鱼到人”演化史上缺失的最初始环节。

在距今约8000年-5000年大地湾遗址-仰韶的彩陶上,当时的人就通过图案进行表达、记载;而到距今约5000年的良渚,则通过陶器、玉器的符号来表达、记载;到了后夏的石峁,用了石雕模型、石刻图案;到了早商的二里头和晚商的三星时,尤其三星堆遗址不仅出土了大量的“上古语”,而且已经有了简单的线条抽象文字,表达、记载的内容已经相当丰富,并且还有一些甲骨文被周朝带到了河南安阳(这些记载见下图)。

注:笔者的新成果的断代与当前学术界的结论有差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古人一直用多种方式记载、崇拜、祭祀自己的祖先,对鲸鱼进化到两栖动物的形态时称为“龙”,几千年一直称自己为“龙”的传人。也一直流传自己的祖先是“伏羲、女娲”,而且这二人是“人面蛇身”,其实应该是从海洋的鱼已经进化到能够在陆地生存,并且成人脸但还未长出脚这个阶段的形态,只是过去误会为是“人面蛇身”,实际是“人面鱼身”。

三、中国古代记载的鲸鱼从海洋到陆地,然后进化成人,最大的可能是从浙江沿海上岸

从沿海上岸到陆地再回到海洋,然后在此往返进化,最终选择在陆地生存,此过程相当漫长,而在此地也具备了相当多的优越的自然条件。

1.自然条件

中国出土的“上山文化”与“良渚文明”正处于沿海区域,而且此区域地理位置和区域环境都较为特殊:海洋、江河、平原三系交汇的地带。

很显然这种区域和环境正好适合鱼:从海洋,到江河,再到陆地,整个过程的往返、缓冲、过渡生存,最终才到陆地。

身体失去了水中生活的本能后,人类最初是择水而居,此地优越的地理环境也当为首选。

当进入更高的文明需要交通时,由于早先没有陆地上的交通,而此地水网密布,通江达海,只需要简单的木料制成木筏便可用作交通工具,出行便利。

2.此区域存在相当多的人类文明起源的痕迹和底蕴

能够在此诞生华夏民族第一个王朝——夏,也是源于这种几万年、几十万年甚至几百万年的底蕴。

此区域的“上山文化”出土了大量彩陶,并且是11000前,也是对此最好的佐证。

从良渚自身也可以看出,在此区域发生了很多重大的人类文明的转折、科技产品的重大升级:

a.形成国家性质的宗教信仰的统一、完善、集中,并形成图腾——对祖先崇拜的龙图腾、夏朝的国家图腾。见下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b.彩陶的一项重要应用被逐渐替代升级。

尽管“上山文化”的彩陶比大地湾-仰韶先诞生,但从出土的彩陶与大地湾-仰韶文化进行对比,彩陶在良渚并没有持续发展,正是因为良渚对彩陶的一项重要应用使用了更为先进的替代技术(将在论文中阐述);

c.水稻的大量种植(水稻种植是否原生技术需要更多研究);

农业耕种带来的收成比落后的捕鱼、狩猎要稳定得多,更容易养活,生活水平提高很多;

d.良渚使用了一项重要的科技,并且用文字、图案解释了这项科技的来源。

由此可以肯定,毫无异议,此项全世界受益的技术,应该诞生于良渚。

那个刻在玉璧上的石破天惊的“夏”字(见下图),然后与良渚的众多图腾一起形成庞大的证据链,得到良渚就是中国第一个王朝“夏”都。

如果不是来自原生文明的延续,不可能在良渚形成这样的科技成就(将在论文中论述此项科技);如果没有这样的底蕴,也难以在此诞生如此重要的第一个王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将用论文作深入的、系统的分析,并且将展示强大的证据链)。

四、相比基因分析得到的非洲起源论,中国祖先的记载更为缜密和完善

中国祖先记录了人类进化的整个过程:

从鱼(鲸鱼)→鲸鱼的两栖形态→人

当今基因分析得到的结论:

?→非洲古猿→人

当今基因分析得到的非洲起源论却缺少了前面的未知环节,这也是需要此理论体系补充、完善出来的部分。

五、笔者新理论依据:全球人类现状、全球史前考古证据(尤其更多中国出土的史前遗址和文物)、现有人类发展理论,再对全球人类演化过程进行反推。

几百万年前,生活在海洋中的一群鲸鱼最大因素可能是受食物丰富的诱惑,爬上了陆地(现今的良渚一带),再经过了几百万年进化成了两栖形态,又再经过几百万年而失去了在水中生存的能力,最终只能在陆地生存。

再经过几百万年,约距今100万年前进化成了人,从大量出土的史前文物分析应该比非洲智人稍早进化成人。

(出土的众多史前文物上面一直记载称为“龙”,并崇拜为自己的祖先,这些史前文物主要在当今中国的国土上出土,中国人一直也称为“龙”的后裔,所以这应该是当今中国人的祖先,以下简称为“龙人”。)

约25万年前“龙人”发展成为较为成熟的部落和掌握了一些生产工具,开始由近及远向地球各地迁徙。

A.向近的周围迁徙。

向今天的东亚各国;向今天的中国的河南、陕西然后扩展到四川等地。这些人一直用大量的器物、图案、文字等记载他们祖先从鱼进化而来,并称为是“龙的子孙”。

B.一部分沿着西藏一带迁徙。

与在此已经生活了几十万年的“丹尼索瓦人”共存,并且进行了基因交叉,所得的后代就是藏族人;

C.一部分向更远的欧洲迁徙。

与已经在此地生存了几十万年的“尼安德特人”共存,其中也有少量基因交叉,产生了“新尼-龙人”就是欧洲人的祖先中的部分(因为非洲的“智人”也到达过欧洲与“尼安德特人”产生过基因交流,产生了“新尼-智人”,他们也是欧洲人祖先的部分),这些新人后来又有部分返回了华夏,以及后来多轮互相的迁徙,所以现中国人也有部分人携带有“尼安德特人”的基因。

D.一部分向亚洲其他区域及非洲迁徙。

由于亚洲与非洲交界的中东已经有大致同时期的“智人”、另外还有先期的“尼安德特人”在此生活,所以“龙人”与“智人”、“尼安德特人”在此形成了碰撞、交融。

中东就形成了:“龙人”、“智人”、“尼安德特人”、“龙人”与“尼安德特人”交叉形成的“新龙-尼人”、“龙人”与“丹尼索瓦人”交叉形成的“新龙-丹人”迁徙于此,这5种人的交汇。

然后再进行基因交叉产生新人。

由于中东位置非常特殊,是亚、欧、非三大洲陆地的交汇处,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为“两洋三洲五海”之地,所以当时的地球人类迁徙就会在中东交汇。他们最初可能会有碰撞,但无论如何都会产生交融,多种本来有差异的基因交叉后,对人的智力和自体都更有利,所以在此诞生了高度的文明——苏美尔文明。

◆此理论也解释了世界史学界一直难以解释的难题:高度文明的苏美尔从何而来?

全球经过第二轮及N轮基因交流后,至今天纯“智人”、纯“龙人”的基因已经非常少甚至可能已经不存在。

从中国还有其他各国出土的大量史前的众多文物也可以看出,地球人类在几千年甚至几十万年前都存在大量的互相交流,并非一些人认为的部落之间是封闭或者因为相距甚远无法交流。

对于洲际之间如此遥远的距离,通过何种交通工具和方式得以实现?需要深入的研究。但出土的一些史前文物,除了与地球人类存在紧密交流,是无法解释的。如果史前没有深入的交流,各大洲不可能会有这些相同、相似的史前文物。至于这些技术各自的原生地,有从其他洲诞生然后传到华夏,也有在华夏诞生传到其他洲。

◆以后会用论文展示并深入分析这些文物。包括彩陶、农业种植、金属冶炼、蒸馏工艺等等。

苏美尔文明衰落后,在世界很多地方诞生了更多繁荣的文明,如古埃及、古希腊、古印度、古中国等。

◆古中国到商朝中后期时,则诞生了一个高度繁荣的世界闻名的三星堆文明,全面开放吸引了世界各地来此交换物品。该遗址出土了包括很多重要文物、独特的“上古语”、加上已经形成的初期的抽象线条文字,综合显示:这里曾经是高度发达的世界文明中心!

所以与物品交易相关都与“商”字有关系,比如“商人”、“商品”、“商贸”等。

六、只有在笔者的新理论框架下,才能从源头理清当今地球人类的很多疑难

a.“尼安德特人”与“丹尼索瓦人”应该比从非洲陆地进化的“智人”和从海洋进化的“龙人”还要早几十万年甚至几百万年存在,可以认为属于“前一轮文明”的地球人;

当今地球人类无生殖隔离,通过基因分析,同宗同源,但又表现出前面讨论的不同肤色及一些差异。正是这4种源头基因的人如前述过程的迁徙产生的基因交叉的结果;

b.经当今的基因技术检测与统计分析,发现不同地区的人存在“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的基因,欧亚大陆人均有1%~4%的“尼安德特人”基因。亚洲又主要是中国西藏有很多“丹尼索瓦人”的基因,也是前述理论模型形成的结果;

c.只有此理论模型下,一些史前出土文物才能解释得清楚;

d.史前地球人类一直是开放交流,出土的文物也可以作为实证。至于使用的什么交通形式和工具,则需要深入研究。

e.非洲人为何没有“尼安德特人”的基因,主要是“尼安德特人”没有往非洲或亚洲更远地方主动迁徙,而一直生活在欧洲,直到“龙人”迁徙过来与“尼安德特人”产生了少量基因交叉形成了新欧洲人,所以新欧洲人保留了1%~4%的“尼安德特人”的基因。而新欧洲人也未大量向非洲迁徙,最远只是中东的非洲;

f.中国人汉人很少有“丹尼索瓦人”基因,但在高原上生活的藏族人和夏尔巴人都有这个基因。也正是前述理论的结果:“龙人”向西藏区域迁徙与“丹尼索瓦人”产生基因交叉,形成了藏族人;

◆特别注解:此新理论框架、模型、推演是依据大量史前考古证据,以及当今基因数据统计与分析的基础上,绝非凭空臆想。

这只是普通的分析,以后的论文将一一展示强大的文物作为证据,并且要通过更严谨的基因数据来验证,而笔者已经设计了一种巧妙、简单的基因模型来分析,就能验证本理论的真伪。

◎后记

◆只有从基础理论的源头进行探索,才能解决我国出土的一些史前遗址的疑难:先后时间关系?夏商周的都城在何处?而非武断得到结论,甚至反自然科学或只是臆想的观点。

有人盲目反对非洲起源论,或一意孤行地认为中原自古就是华夏民族的中心。这是缺乏根源依据的认识,难道华夏人最初是从非天上掉至中原?或无中生有就在中原诞生?这也等于中原就是宇宙的中心这样的荒诞认识。

而史前人类的诞生涉及人类共同的祖先,需要用自然科学理论、考古证据,并不是“反科学考古派”、“臆想考古派”、“情感考古派”就能左右世界科学界的结论。

◆让人实在惋惜和遗憾!中国近120年考古确实严重耽误了,因为无能力破解,把如此一个高度的古文明完全被掩埋了!

当笔者现在哪怕用极其严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来考证得到新结论时,甚至被一些人视为“另类”,庆幸没有作为“异端”!

◆笔者用大量的文物实证、严谨的基础理论重构了整个全球文明的史前框架,中华文明只是其中的部分。

我国研究史前文明的学者应该迅速转变思路,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早日重建华夏文明史,而不是抱残守缺,极力阻止新观点、新结论。

当今世界学术界是完全开放、互相交流,新领域、新观点,只要方法、理论正确,反而更容易受到世界学术界的推崇,谁也无法阻挡。

2024.01.05 15.41 于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