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国大典》上映之前,在大部分的影视、文学作品中,毛主席是伟大的、是崇高的、是光辉的、是敬爱的,却从来缺了这一份“可爱的”。自从李前宽、肖桂云夫妇拍摄的《开国大典》之后,人们才惊奇的发现:原来这么拍毛主席居然也如此可爱,如此真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大写意

在2012年中国文联组织的一次赴海南采风活动中,大导演李前宽成了这个考察团的“显眼包。李前宽生性开朗,风趣幽默,多才多艺,能说善演,整个采风团在他的带领下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有趣的是,作为导演他居然能够能惟妙惟肖的模仿出毛主席、邓小平、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话语风格,甚至一度让大家怀疑古月、孙飞虎、刘怀正、郭法曾,这些著名的特型演员都是跟他逐字逐句,“学”出来的。

李前宽夫妇的电影作品成就斐然,对于生活他们也同样怀揣热情与善意。了解他的朋友都知道,他经常赠与好友字画,也不吝啬帮助电影界同行,了解李前宽对人对他的印象是“充满激情的艺术家,一个善良的前辈。

从《佩剑将军》到《七七事变》,

从《开国大典》到《重庆谈判》,

据统计,他是目前唯一获批进入中南海进行实景拍摄次数最多的导演。特别是他《开国大典》中采用了纪实与艺术相结合的手法,以当年的真实现场影像与今天艺术再现的场景交替间及,真实与艺术相互辉映,营造出了如同油画般厚重的历史氛围,以一幅恢弘的画卷,成功诠释了开国大典这一伟大的主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文讲过,李前宽有着深厚的国画功底,曾经分别跟随李苦禅、傅抱石、蒋兆和等国画大师学过。对于素描写生,也是手到擒来。他经常支起画板,分分钟就能为采风团成员画一张“速写”图。

然而,最难的莫过于在荧幕这块“大画布”上对历史人物进行描摹。

二、逛北平

毛主席会怎么看待自己?

在电影《开国大典》中有这么一个细节:侍卫替毛主席梳好了头发,他静静地在椅子里坐了一会,然后起身在镜子前端详自己。

这个片段一共长达25秒。

在这样一部浓缩战争与历史的巨片中,出现这么一个停顿,显然是导演李前宽、肖桂云夫妇采用国画技法中的“留白”。

接下来,这对夫妇就要专门“搞事情”了。

开国大典前夕,毛主席瞒着大家伙悄悄逛了一趟北平城。在这里,他不仅领略了风土民情,还倾听到了最真实的平民心声。特别有意思的是段落是:路人朝他借火,毛主席一抬头,脸上的笑容立刻凝固了,墙上赫然贴着:“毛主席万岁”的标语。

毛主席当时心中是怎么想的,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想到前面那个长达25的“停顿”,对应在此处也就不难理解了。

在北平一家普通的羊肉泡馍馆里,毛主席兴趣盎然地为自己掰着馍,一边听群众侃大山。

“哎我说,毛泽东的面相,一瞅就是大富大贵之人”

“怎么着,就凭您,还能给他看相?”

“嗐,我瞅相片啊”

老北平人聊起天来,跟说相声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个逗,一个捧,从小白玉霜的评剧,说到马三立的相声;从马连良的《借东风》,侃到谭鑫培的《定军山》。

聊到兴高采烈处,甚至能来上两句地道的京腔京韵:我正在城楼~观山~那啊~景。

毛主席一边吃热气腾腾的羊肉泡馍,一边感受这难得的世间烟火。

一摸口袋,糟了,忘了带钱。

如果不是警卫员叶子龙及时赶来付账,毛主席差点就会因为兜里一文不名陷入窘境。

几乎是他们前脚踏出饭馆的同时,那个号称自己会“相面”的老者才醒悟过来:“毛泽东,这人是毛泽东啊!”

跑堂的后悔不跌:“哎,我怎么跟他要钱呢?这话怎么说的?”这个真实、自然、生动富有人情味的电影片段,正是取自曾经在毛主席身边工作的机要室主任叶子龙写的《叶子龙回忆录》。

在以往的历史影片中,越是描写重大题材,越是写伟大的革命领袖,就越是格外注意“淘汰”掉伟人身上发生过的“羊肉泡馍”事件。

其实,正是这些看似“不重要”不“伟大”的细节,才让领袖人物变得更加”可爱“,更有生活气息。

在当年,正是李前宽、肖桂云夫妇大胆启用了初出茅庐的古月,让他扮演毛主席,并以主角身份展示在亿万观众面前,彰显了导演对人物的深刻理解和对演员成功的启示与精准把握。

三、受批评

在以往的电影中,谁敢批评毛主席?

当毛主席心满意足地哼着京戏回到住所时,面对的是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三位政治局常委一言不发的凝重气氛。

毛主席也是一介凡人,一样有情感,有性格,有欲望,多年前他曾在这里求学、工作,认识了自己的一生所爱。进城之前来这么一次突如其来的“故地重游”,实在是人之常情。

“哦豁,都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一看三个人都不搭理自己,只能讪讪地走到办公桌前。看到桌上的电报,毛主席灵机一动,一边念电报,一边回头看众人。

观众都明白,这就是典型的没话找话。

“彭大将军又打了个大胜仗,阎老西当了行政院长”。

面对几位重要领导的严肃与沉默,即便是毛主席也不得不检讨自己:“关于毛泽东私自进程,违反纪律的事嘛,这怪不得叶子龙和警卫员啊。我说完了,你们说吧。”

看着毛主席像个犯了错的小学生,大家开始了轮番“教育批评”。

朱德:你都说了,我们还说啥?

周恩来:但要下不为例.

刘少奇:关于这一点,中央是有决定的。

毛主席一看气氛缓和了,马上坐过来:是的,是的。

等毛主席坐下来马上开始谈自己逛北平的“收获”:北平虽然有金碧辉煌的故宫,可也有许多破破烂烂的房屋。紧接着话风一转,他就从北平的市政工程问题,谈到了建设新中国的问题。

名著无闲笔,导演就是用“毛主席逛北平”这么一个小插曲,引出了“为人民服务”这个大道理。

这就是毛主席他们在长征路上,在延安,在西柏坡就确定下来,并一直贯彻到底的“为人民服务”精神。电影就这样不动声色地把深刻的思想内涵,用平实的语言娓娓道来。

白羽点评:《开国大典》诞生于电影市场不景气的1989年,它的巨大票房号召力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观众并不是反对“主旋律电影”,而是反对居高临下的“说教式”电影。细节是链接历史事件和我们现代人的窗口和纽带,只有实现感情上的同频共振,才能打动观众,教育观众的目的。

李前宽、肖桂云导演夫妇一起开拓了主旋律史诗电影创作的新境界。他们用电影的生花妙笔,浓墨重彩地描摹了党史上的伟大人物和重要事件。这种深厚的家国情怀、杰出的艺术成就将永远载入中国电影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