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元1488年12月8日,距离明蜀王府 (今天的成都天府广场附近)约20公里的成都城北一座湖畔大院人家,家谱新添了一个“猴娃”。 报喜的家书,正从遥远的北京快马加鞭赶来。

这个人的出生,犹如一道光亮破空而来,照亮了明代中晚期日趋黯淡的史册。

在他 出世 整整500年之后,1988年,华人世界的另一道光——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出现在他的故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8年,丁肇中参观新都宝光寺。唐僖宗李儇驻跸,夜见残塔大放光明,寓意还都长安,故赐名宝光寺。

佛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其实亦 蕴含了科学——我们看到的光线,也许来自数百年前存在、乃至更久远的发光体。1998年6月2日,丁肇中担纲的阿尔法磁谱仪 (AMS) 项目 顺利升空 , 开始寻找暗物质。

现代物理知识告诉我们:神秘的暗物质,其实也是光的一种介质。

穿越500年,我们发现,在15世纪的穹顶之下,同一缕光线,也照临在同一时期——文艺复兴时代的佛罗伦萨一个叫芬奇的小镇,东西方两个天才交相辉映:明代四川唯一的状元、“大明朝行走的百科全书 ”、新都人杨慎(也即我们开篇所述的晚明之光);与文艺复兴巨擘达芬奇

而这两个同时代的天才,竟然神奇地存在颇多的相似性:都像开了外挂的猛人,跨学科、在多个领域有着惊人的成就;都是猴年生人;甚至连家族的“族纹”,都有莫名的似曾相识……

驻足新都,仿佛一趟时光的旅行早已注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位鼎鼎大名的神人,都有朴素的家族“吉祥物 ”。

杨慎是一条紫藤,达芬奇的姓氏,则源自一条“灯芯草”。 (注1)

500年来,人们在新都桂湖驻足细赏升庵紫藤,崇拜的除了状元文脉,还有这根藤的倔强。明代三大才子两根藤,杨慎紫藤,徐渭青藤 。

在15世纪的星空下,与杨慎同存31年的 列奥纳多·达·芬奇 (Leonardo da Vinci), ——芬奇,得名于一种生在托斯卡纳附近的灯芯草。在达芬奇很多手稿中,都以芬奇挽成结的图案来作为名字的象征。

文艺复兴时代的画家中,不少人的名字只是绰号:波提切利 (Botticelli) 的意思是“小桶”,马萨乔 (Masaccio) 是“胖闷墩儿”,埃尔·格列柯 (El Greco) 是“希腊佬”,列奥纳多·达·芬奇 (Leonardo Da Vinci) 的意思就是“来自芬奇村的小李子”。当时的社会仅仅将画家看作一个普通工匠而已。(注4)

但看似柔弱的两种植物,映照的却是两位在多领域有旷世成就的巨匠。

为什么徐渭被认为是“中国版的凡·高”,而杨慎和达芬奇东西双璧同时空辉映,现在才被发现?

作为同时代的两大天才,在命运的转折点上两人都有一颗超级勇敢的心。

在达芬奇来说,对私生子这一卑微且被设定的人生说不,活出异样的精彩;对一生只做好一件事说不,在天才画家这一桂冠之外,还信手摘下天才发明家、科学家诸多王冠。达芬奇的一生正好处于文艺复兴鼎盛期,如果他晚出生50年,以他一贯的作风而推之,他大概率也一定会——对罗马教廷说不。 ( 注2 )

而杨慎36岁从北京被贬到遥远的云南蹉跎终老,从人生盛年的“”天下无人不识君,坠入边陲与“被雪藏”,一切皆源于:对皇帝说不。面对 嘉靖皇帝以藩王身份入继大统三年后把生父朱佑杬搬进太庙的“骚操作”,杨慎决定捍卫原则,大声say stop。

D君毫无疑问站在杨慎一方,因为中国人历来秉持儒家传统,笃行“天地君亲师”的顺序,既然入了这个系统,皇帝也要讲规矩。

但谁架得住嘉靖这个十八岁的宝宝?

在他看来,杨慎120斤,反骨210斤。

在1524年7月15日的抗议中,杨慎等134人全部被缚。十日之间,他两次遭到廷杖,差点挂掉,然后流放到云南永昌卫 (今云南保山县)。(注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升庵簪花图,明·陈洪绶 绢本设色画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大明朝集团公司会议室上从此消失了一个状元,南部边陲之境来了位穿越者,后世多了一个东方达芬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达芬奇和杨慎,都属猴。

Renaissance man(文艺复兴人),意味着齐天大圣般的跳跃、跨学科的博学。 而且,早慧。

11岁的你在做什么?

杨慎11岁同题竞答唐人《吊古战场文》,其叔父、兵部侍郎杨廷仪见文中“青楼断红粉之魂,白日照翠苔之骨”,不禁击节称赞。祖父杨春又让其作《过秦论》,见解和贾谊多处暗合……这简直是个穿越者

马拉松是中产阶级的广场舞,科举是文学青年的百米赛,好手必须是快手。

北宋初年,殿试曾以第一交卷者为状元。王嗣宗和陈治同时交卷,赵匡胤让他们手博,结果前者折桂。

虽然后世不再追求这种如同被狗撵一般的写稿速度,但杨慎的早慧得到了公认——正德六年 (1511年)二十四岁时,殿试第一,高中状元。

据说,其实在1508年会试中,主考官王鏊已将杨慎的文章列为卷首。不料烛花竟落下,烧坏试卷,以致又耽误了三年。

可以想象,那六年的考生好残酷:我们辛辛苦苦,却是为了打进决赛去输给杨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达芬奇髋部、膝部关节习作 纸上钢笔,30cm×21.7cm,温莎堡皇家图书馆藏。

1472年,20岁的达芬奇已经是佛罗伦萨画家协会的正式会员,6年之后,他画出了至今传世的十大代表作之一《拈花圣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分工愈加专业细密的今天,达芬奇简直不可思议。作为一个私生子,他本来可以安静地在乡村终老;却在完成画家、工程学者等诸多角色之后,留下一句,“我是一个没有学问的人。”( 注5 )

而杨慎与之同样的精彩,是“走进荒野”后多角色的成功转化。

杨慎,是摇滚界的风流人物。

词是用来唱的。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至今让有华人之处,无不知三国开篇词。

明代张岱写的《虎丘中秋夜》,湖山之中,万人合唱诗与词。电影《河东狮吼》中的苏东坡演唱会,原来并非空穴来风。

身体力行“人人有诗, 代代有诗”的杨慎,留下了将近3000首诗词。“大衣哥”至今只翻唱了滚滚长江东逝水,便从乡村一跃成为网络偶像。

而达芬奇也是文字高手。 1490年,他在米兰为公爵夫人设计了一场表演,以寓言为主题进行创作。

杨慎,是追求自然的画家。

仿佛英式园艺家, let nature breathe,强调绘画作品的形神必须是师法自然的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骏马与中国侍从》,十五世纪,佚名,绢本设色,49cm×30.4cm(骏马),39.9cm×28.2cm(侍从),《巴赫拉姆·米尔扎画册》,编纂于1544-1545年,托普卡帕宫博物馆

对于那些经常无法进入自然状态的画家,杨慎的建议是:喝点酒再画。

而达芬奇呢,他少见的一些自然画,真的很像中国同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亚诺河谷,1473年,达芬奇手稿

杨慎,是至今不过时的书法大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慎《石马泉诗》,行楷,冷金笺本,纵21.5厘米,横47.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达芬奇的书写更是奇葩,从遗留下来的全部手稿来看,他就像一个西方艺术界的“周伯通”:双手、双向均能书写。达芬奇用左手自右而左反写的许多笔记,为后人辨别作品提供了方便,然而要读懂原文必须借助镜子。

杨慎,是影响深远的教育家。

杨慎在被流放期间,开创了云南文化的新高度,“各族士子皆从游问学。”被大明朝集团董事长和CEO采取了“首位淘汰”的“下播顶流”,却被对文化趋之若鹜的民间粉丝们疯狂打call。这一幕,像不像当下的某个热门小作文事件?

元代,云南可考著作只有八种。明嘉靖以后,著述增至二百六十余种,著书者也多达一百五十余人。这些,据后来历代学者的考证,都或多或少与杨慎的影响有关。( 注3 )

“文化下乡”杨状元,薪火相继数百年,就连元世祖五子忽哥赤后人,镇守云南,后以梁王之“梁”为姓,也在后世成为了文化大家,其中包括 被媒体誉为“中国最后一个大儒 ”的 梁漱溟 先生 。

杨慎,是逆境中的神仙伉俪。

杨慎与妻子黄娥一生在逆境中的守望情深与诗书唱和,既是艰难生计的坚定共担者,也是精神生活高度契合的“灵魂伴侣”,时过500年,依然是现代人仰望的典范。

雁飞曾不到衡阳,锦字何由寄永昌?

三春花柳妾薄命,六诏风烟君断肠。

曰归曰归愁岁暮,其雨其雨怨朝阳。

相闻空有刀环约,何日金鸡下夜郎?

——黄娥《寄外》

隔着遥远的时空,我们已经想见,当收到这封从新都桂湖畔寄出、一路翻山越岭带着老家桂花余香的家书,远谪六诏 (云南)的杨慎是如何的慰藉与感伤俱下。他连续回应了三首诗,写下了“易求海上琼枝数,难得阁中锦字书”的感叹。

明代的大学者王世贞说,《寄外》一律和《黄莺儿》一词,“升庵别和三词,俱不能胜”。从此可见功力非凡。 ( 注9 )(注10)

杨慎,更是与达芬奇一样,具备科学精神的挑刺者。

作为有明一朝的公认文宗,杨慎并不因袭主流道统,他断然不同意二程、朱熹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而是笃行“性情不离”。在假正经的道学先生长期 “霸麦 ”的时代,杨慎的观念和行为,像不像刚刚从我们身边空投过去的明朝同志? ( 注8 )

不管是宇宙名物、经史百家,还是稗官小说、医卜技能、草木虫鱼,杨慎似乎无一不知。 ( 注11 )

他甚至仿佛未卜先知,提前500多年就知道了我们现代人上班摸鱼之余的广泛群众活动:吃瓜。

是的,杨慎研究了吃瓜本瓜:西瓜

你知道西瓜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吗?

《西游记》里出现西瓜,是犯了文学史上所谓的时代错误 (Anachronism)。因为它所设定的时代——唐朝,是没有西瓜的。

李杜元白,一瓣西瓜都未吃过。武则天的儿子李贤说的“种瓜黄台下”,乃是甜瓜。

杨慎在其《丹铅总录》卷四中说:

“余尝疑《本草》瓜类中不载西瓜,后读五代郃阳令胡峤《陷虏记》,云:峤于回纥得瓜,种以牛粪,结实大如斗,味甘,名曰西瓜。是西瓜自五代始入中国也。”

读过杨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徐光启在《农政全书》纷纷表示:收到。那我抄了啊。

毕竟,这可是《明史》“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的文化CPU,大家都愿意被他PUA。

五百年后,矢志打破古人观念的丁肇中走进了他的故乡

而杨慎本人,足以称得起穿越五百年的东方达芬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历史,就是一场人、土地与时间的互动。

我们常把时代比喻成河流。当水势缓和时,普通人身处其间何等惬意;若不是,则身不由己,随波逐流。

元末,庐陵人杨世贤决定举家迁移,最终来到新都。

他是杨慎的六世组。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从他的子孙——也就是杨慎的曾祖父杨玫开始, 四代出了六个进士和一个状元!

杨氏一门的血脉与新都相遇,为何能创造这样的奇迹?

在他们来新都之前,四川尤其是成都文化之盛,已经闻名。宋太祖生性好书,自蜀归宋,即命尽取蜀所刻文籍归阙。 四川地区官刻本,即有著名的“嘉右七史”;家刻本则有新都费氏进修堂刊刻的《资治通鉴》294卷,世称龙爪本。( 注7 )

而新都费氏,可谓另一个版本上的杨慎家族。被梁启超盛赞为精悍的思想家、被胡适誉为可以代表“明末清初学术思想界的时代人物”的费密集文学、史学、医学诸家于一身,活脱脱晚生了半个世纪的另一个杨慎。人们如今走入新都东湖公园的四费祠,可以清晰地窥见费氏一门三代的文采风流。

蜀刻用纸乃洁白而厚的楮皮和麻纸,版式疏朗悦目。如今传世的宋蜀刻《春秋经传集解》,字大如钱,墨光如漆,闻之犹有清香。与此相应的是,蜀学空前繁荣,四川成为文化重镇。

直到近代,有竹枝词写到:“‘盐道街’前刻字匠,藩司左右裱画师。就中拓印谁能事?独有新都向九儿。”说明彼时有个叫向九儿的新都人拓印工夫相当了得,在成都都算头一把了。

杨氏入川之前之后,赶赴新都者络绎不绝。 1888年,新都《魏氏族谱》中载其始祖从康熙年间从福建被派入川者近百支,散处成都、绵阳、乐山,以新都为最。

当移民最终成为新都人,与水土同生共长,滋养出“相如赋、太白诗、东坡文、升庵科第”。(注12)李贽感叹, 岷江不出人则已,一出人则为李谪仙、苏坡仙、杨戍仙!

李贽的“岷江”,意指四川。然而他又如何能知道,岷江之所以成为岷江,正是由于华夏人群迁移、融合的天作之合。500年来,这是命运的垂青。

而且在时代的激流中,新都再次迎来了“移民潮”。

2023年

新都区常住人口已超过 169 万人

是成都市常住人口最多的区

是四川省人口最多的区县

2019年

新都区常住人口是 91.8万人

也就是说

三年之内

新都的常住人口增加了 77万人+

77多万人啊,井喷式人口增长。

虽然言语的波浪永远在上面喧哗,而大家的深处却永远是谨慎的。毕竟,这是要真金白银、用脚投票完成的人生大事。

这77多万人站在人生舞台,决定要去的方向——新都,然后向全世界证明,选择没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几年前,新都政府部门在网上公开征求城市形象宣传语,有网友激情建言:“新都,全成都最吃香的地方,没有之一。”

这条留言之后,众多网民吩纷附议,像那个著名的张翼德表情包:俺也一样!

可能出于对兄弟区县的尊重,这条点击率颇高的留言并未最终入选,但可以肯定,其提出者一定是生活在这里并对这里爱得深沉的新都人。

为什么新都这样香?

这里本来就叫:香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过去的香,得名于桂湖之桂,甜美整座城市。

当我们暂且把2800多年历史放下,逐层剥开今天的新都,就明白了新都之香,香从何来!

新都之香,首先在于房价很香!

人口净流入和GDP是楼市最为硬核的两个指标,新都乃至其核心的香城中心,是这场“用脚投票”运动实塑的人口浪潮热区。

如果说,城南交子金融城作为主中心,是凸显经济价值的CBD。作为城市副中心,城北香城中心是以生态、文化、服务和生活为核芯的CBP (Central Business Park,中央商务公园),宜居属性更为强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截止2023年11月,成都各区新房房价统计。数据来自预售证等公开数据,By成都新楼市

这样的选择,换来的则是一种压力更小的生活。对买房人来说,第一,新都房价温和,属于“洼地”;其次,她也 在 新中心城区五区中,清水房限价最低的区域(据成都公开土拍数据)。

最近几年,年轻人“逃离北上广”,逃向蓉宁杭,成为网上热议的话题和现象。其背后,有深层次的房价驱动逻辑。

“在新都,总价百万出头就有近地铁的新房可供选择,总价200万内,就可以在新都选择不少改善型新房产品。而如果将目光放在城南,这个数字至少要翻倍。”前段时间在网上发了一段自己在新都买房生活短视频而小小火了一把的90后谢先生表示。

新都之香,其次在于时尚生活之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尚的成都人说到“ 时 尚”这两个词时,新都人笑了。真的,在新都博物馆,一尊新都出土的汉代陶俑,面带微笑,凝视着川流不息经过的现代人,表情迥异于全国其它地方出土的同时代陶俑。快乐地生活就是最久长的时尚。两千年汉俑作证,新都,是由来已久的微笑之都。

新都人为什么总是如此开心?因为他们总是很会玩,玩家那种玩。当“中国有嘻哈”节目成为当代年轻人的潮流,新都出土的汉代说唱俑,一脸的灿烂笑容,好像在说:加油,小朋友!2000年了,搞搞新意思!

既然年轻,就要奔放。风靡全国的“村超”足球,新都人很早就开始玩了。新都三河村,一道亮眼的风采早早引来了央视瞩目。

为什么三河村被誉为“成都足球第一村”?因为这里是四川“村超”发源地;而“四川最大的足球体育公园”在此崛起,更是透露出新都人对世界第一运动的热爱与坚持——从业余到职业,全了!

2023年,成都蓉城终在凤凰山主场3比0完胜梅州客家,以15胜8平7负的成绩排名中超第四位,创下成都足球在中超的最高排名。这个赛事,2023赛季成都蓉城完成了从中超二年级生到强队的蜕变,球队书写了跨赛季27轮不败的中超最长不败纪录。这支代表了成都新精神的球队注册地正是新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新都区斑竹园三河村,甚至还有“村诺克”!2023年夏天,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斑竹园三河村2023“双城杯”斯诺克公开赛,在位于三河村内的肖国栋&周跃龙专属斯诺克冠军工作室举行,持续半月,仅虎牙直播平台就狂收百万直播观看者。

从新都走向世界的,还有在新都旱雪场上走出的谷爱凌。

北新干道从凤凰山体育场开始到新都,两边运动项目林立,乡村足球、马术、轮滑、旱雪……有成都体育圈名宿笑称:这是一条名副其实的天府时尚运动新干线!

新都之香,当然还在于生态环境太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成都主城府河与南河“两江环抱”,新都也同样如此---毗河与清白江蜿蜒而过,整体规划3287亩的泥巴沱森林公园,比锦城湖湿地公园还要大近900亩。漫步毗河绿道或桂湖公园赏荷,奔腾着生命的绿意,深深浸入城市肌理。

从桂湖之香到荷花成海,木兰山的俊秀与东湖公园交相辉映,成就了新都优渥自然之韵。

甚至,连2023年全年的顶流——“花花”的家:大熊猫基地,一半的土地都在新都境内,其VIP进出的大门就在新都。

新都之香,更在于美食之香!

世人皆知成都为美食之都,但新都的美食之香,香到似乎连新都本地人都懒得告诉外人。

以一只兔子为例,成都本土生活自媒体说:没有一只兔子能够活着走出双流。新都人看了,笑而不语。只有成都骨灰级兔儿脑壳发烧友知道,新都的兔头,才是那个暗戳戳的扫地僧。

除了食材,新都的兔头自信还来自于繁复的匠人精神:先是冒兔头,冒好之后再拌之,拌的材料之丰盛,仿佛昭示:每一个兔头都值得被花团簇拥般高度重视。D号君每次手嘴流油啖食完兔头之后,就着拌料再来二两面条,如此美味,他处何觅? (码字的此刻犹然口角生津!)有吃货私家考证言之凿凿:新都的冒兔头,从出现时间来看,很可能就是成都街头冒菜的“老祖宗”。至于身有千千结、被重视程度更高的另一个新都名兔——缠丝兔,那得单独浓墨重彩写一篇,不然就是唐突亵渎世间佳物。

新都的美食自信,还来自大开大合的气度。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火锅怎么吃,公园加个岛!

新都在发现邵之飤鼎千年之后,演进出一个规模恢弘雄视海内的火锅小镇:天府沸腾小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邵之飤鼎,新都(1980年3月新都马家出土)

以创新的业态模式打造出火锅小镇IP,按照“中国味道·天府文化·成都生活·沸腾小镇”,聚焦“熊猫+音乐+火锅”IP,矢志打造“天下火锅第一镇”。年接待消费者600万人次,营业收入超5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央视报道中的天府沸腾小镇

当然,世外桃源、四海饭店、竹山老鸭、森宏鱼庄、小院渔村、史黄鳝、兰花饭店、曾锅盔、钟兔头、馋嘴猫……从人均几百到人均几块,在新都,每一个胃口,都能得到最妥帖的安抚。

其实,新都的香,是说不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七一国际广场,图片来源图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方丝绸之路起点——锦门 图据 锦门景区官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极具现代感的3号线 图源四川日报

地铁3号线,无需转乘就能直抵春熙路;5号线直达金融城、国际城南;加上建设中的27号线,进阶中的新都,高效通达性令人咋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各种“真香”如潮涌来的新都,产业强盛,风生水起。

据2023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成果发布,新都连获5个全国百强(2023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2023年度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2023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2023年度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2023年度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实力不容小觑。新都不仅有知名的“四桶水 ”(“药水”科伦药业、“汽水”可口可乐“、酒水”华润雪花、“茶水”达利食品),还有“上天 (航空)入地 (轨交)”的产业布局,70%以上成都地铁列车是“新都造”,国产大飞机C919的机头是“新都造”……简单地说:

人和产业的相彼此激荡、相辅相成,成就了今天的新都。而且,这一过程不止过去与当下,还将持续进行。

2126多万常住人口,成都跻身超级大城。一个很震撼的事实是,这十年来,平均每年大概9万以上的新晋蓉漂都选择了新都区。

也就是说,每10个人逐梦成都,大约2个人步履坚定,前往新都。

大多数城市的发展,是在高度和边界上的拓展。但新都则是在同一个空间中,叠加出来的时间之城。

她,不仅连续霸居成都人口榜第一,还拥有着全成都最多的年轻人。

据统计 (数据来源:成都发布)新都有全成都最多的“70后”“80后”“10后”出生的人口。新都65岁以下的人口比重为88.85%,正在凸显“人口红利”优势,这一比重超过了传统五区 (源数据:锦江区87.03%青羊区85.96%金牛区87.17%武侯区88.62成华区87.52%)。有意思的是,近年来,以“投亲靠友”方式来蓉的人口在新都区最多 (7.98万人)。

人们以这种简单真挚、口口相传的方式纷至沓来,印证了新都的向新而生的吸引力。

思维的激荡,经济的跃进,造就了这座城市真正耀眼的光芒。

过去

新都诞生了状元

如今

这座城市本身就是状元

注释来源:

注1:《列奥纳多·达·芬奇传》,[美] 沃尔特·艾萨克森 著,汪冰 译,中信出版集团

注2:《欧洲与中国》,赫德逊著,王遵仲等译,中华书局,1995年

注3:《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关问题(1368-1953)》, 何炳棣著,葛剑雄译, 中华书局

注4:《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艺术 》(英)韦尔奇(Welch, E.)著,郭红梅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注5: 《1515年葡萄牙人笔下的中国》,托梅·皮耶斯著,夏茂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注6:《明史》,南炳文、汤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注7:《从历史的偏旁进入成都》,冉云飞著,四川文艺出版社,1999

注8:《太史升庵文集》,杨慎,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2

注9:《杨慎诗学研究》,雷磊 著,中国社科出版社,2006

注10:《杨升庵丛书》,王文才,万光治

注11:《升庵诗话新笺证》,杨慎,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63738

注12:《三百年间最博学的那个明朝才子》,澎湃新闻,链接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8239100

撰文/Write Articles—泰格乌

视觉/Vision Design— solo 木鱼

责任编辑/Commissioning Editor—王实

主编/Editor In Chief—陈昕

出品人/Publisher—李政

法律顾问/Legal Adviser—董山

AI神复原成都历史名人相貌!

2023/06/25

爆卷的夏天:谁为成都职场火上加了油?

2023/06/15

杜兵和他的隐秘川菜王国

2023/05/29

洗车三十年:从成都生活到精神场域

2023/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