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五脏养生,古代医籍有句格言为:“宠辱不惊,肝木自宁;动静以敬,心火自定;饮食有节,脾土安和;调息寡言,肺金自全;恬淡少欲,肾水自足。”这句话强调了心理养生与饮食调节,是中医养生学的经典语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恬淡少欲 肾水自足

"五脏六腑之精气皆藏于肾。"肾主精气,主生殖与人的发育。人的性欲,不可过纵,亦不可闭欲,而应当是有情少欲。

食疗——黑豆豆浆

做法:干黑豆浸泡一夜,与清水的比例为1:20,打浆后充分煮沸即成。

注意:慢性肾病、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合并肾功能不全、血肌酐、尿素氮升高者,不宜过多食用黑豆及其他豆制品,以免加重肾脏负担。

穴位——涌泉穴

位置:位于脚掌中线的前1/3处,将拇指放在该穴上,用较强的力搓揉20~30次,两脚都要按摩,晨起和睡前按摩,养肾效果较好。

涌泉穴对于滋肾阴、补肾水意义重大,尤其适合肾虚型腰痛者。

饮食有节 脾土安和

《黄帝内经》上曾说道,"食饮有节"是非常重要的长寿因素。

胃主纳谷,脾主运化,饮食有节,五谷才能化为气血充养五脏六腑;反之,饮食无有节制,太饱则伤肺,太饥则伤气,太酸则伤筋,太咸则伤骨,太甜则伤血。

食疗——花生衣红枣汁

做法:花生米100克,温水泡半小时,取其红衣,与干红枣50克同煮半小时,加适量红糖调味,一日内分3次服用。

注意:大枣虽然是进补佳品,但过量食用亦有害。由外感风热引起的感冒、发烧及腹胀气滞者,不宜食用大枣。

穴位——足三里穴

位置:位于腿部,外膝眼向下四横指(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处,时常按摩足三里穴,可以健脾补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足三里穴属胃经合穴,能防治多种疾病,强身健体。

调息寡言 肺金自全

"肺如钟,撞则鸣,风寒入,外撞鸣,虚劳损,内撞鸣。"这是清代中医名家陈修园对肺系疾病因素的总结。

调息不当,外卫不固,风寒湿热经常侵犯皮毛,肺的呼吸功能受到阻碍,就会发生气管炎、哮喘等疾患。要使肺金得清,先要调和气息,气息调和好了,肺金自然安宁。

食疗——白果鸡丁

做法:去皮和芯的白果10枚,鸡脯肉200克,青椒50克,葱白15克,鸡蛋清1 个,干淀粉15克,水淀粉50克,鲜汤50克,精盐、料酒、香油适量。将鸡脯肉切成1.5厘米的方丁,用精盐、料酒拌匀入味5分钟,再加入鸡蛋清、干淀粉抓匀上浆。青椒、葱白洗净切小丁。银杏入沸水中焯熟,鸡丁用四成热的油快速滑炒捞出。葱丁炸香,放入青椒、鸡丁、白果和鲜汤,翻炒均匀,水淀粉勾芡,淋入香油即成。

注意:白果不宜生吃,熟吃也不可过量,以防中毒。

穴位——太渊穴

位置:太渊穴位于腕横纹上,桡动脉搏动处。用左手拇指尖端按压右手太渊穴,垂直向下按压,按而揉之,然后缓慢屈伸右手腕,让刺激充分达到肌肉组织的深层,产生酸、麻、胀、痛、热和走窜等感觉,持续20~30秒后,渐渐放松,再轻揉局部,如此反复操作。左右交替进行,每穴按压5~10分钟,每日1~2 次。

太渊穴是肺经的源头,肺气从这里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全身各处。刺激太渊穴可以达到补气养肺、止咳平喘的效果。

动静怡然 心火自定

动以养形,静以养心。但养形与养心是互惠的,只有形体康健,心情才能舒畅;而心情舒畅,亦有利于形体的健美。

喜静则静,喜动则动,动中思静,静中思动。动静结合,身心才能自如。如果动静失于常态,或者形体劳累,就会伤及心血;而劳心过度,血脉不能通畅,形体也会感到疲乏。所以说,血脉的流通,要有“动"以养形;精神的安定,要有“静"以养心。

食疗——宁心安神汤

做法:龙眼肉15克,莲子、芡实各20克,用水熬煮直至莲子和芡实熟烂。

注意:桂圆多食易气滞,阴虚火旺者以及舌苔厚腻、气壅胀满、腹泻者应忌食。另外,桂圆性热助火,故儿童应少食。

穴位——神门穴

位置:神门穴位于腕横纹小指侧端的凹陷处。日常可随时掐、揉刺激神门穴,以有轻微酸胀感为宜。晚间睡前按摩神门穴,助眠效果更好。就寝时以右手大拇指按左手神门穴5~10次,再用同样的方法按摩右手,有利入睡。

神门穴具有安定心神、泻心火的功效。

平心静气 肝火自宁

"怒气伤肝",怒会耗散肝血,助发肝阳上亢。肝阳上亢就会出现头晕、目眩、失眠等,甚至中风恶疾。如果能宠辱不惊,肝气就会舒条有序,神志就可安宁无恙。

食疗——枸杞白菊茶

做法:取枸杞、白菊花各3克,泡水代茶饮,可辅助治疗肝血虚引起的见风流泪、白内障等眼病。

注意:枸杞偏于温热,感冒发烧、有炎症、腹泻的人最好不要吃。

穴位——太冲穴

位置: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用手指沿着足部拇趾、次趾间的夹缝向上移压,足部动脉搏动处就是太冲穴,每次持续按压4~5分钟,可改善因肝阳上亢所致的高血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感冒初期按摩太冲穴,还可减轻感冒引起的双目流泪或干涩等不适。

注:文中内容来源于

冬季养生是关键,五脏喜欢你这样做丨老年日报

如何保养五脏?来学这句话丨广东中医药

文中图片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