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刚刚,万科A收盘价跌破了10元!

至此,昔日被价值投资人奉上神坛的“招保万金”,全部沦为“个位股”。

上一次,万科A站上10元(前复权),还是在遥远的2015年12月2日。

顶戴众星捧月的“核心资产”,和“宝万之争”的群情激昂,它只用了随后的25个月,便站上了36.37元的历史峰值。

从2018年1月到2021年3月,万科A在二三十的价位“横盘”了三年,很多基金经理、私募大佬、价投大V,都视每一次的回调,为抄底的绝佳时机。

只是,眼下房地产的“基本面”,已经发生了从来未有之变局——新生儿断崖下降、中年人“职场危机”、年轻人“三不”信仰(不结婚、不买房、不生娃),这些“低欲望”的种种迹象,掀起了时代的滔天巨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股价崩塌、房价腰斩,一头牵着的是百万股民的投资信仰,另一头挂着的是半数国人的奋斗意义。

当下行“周期”的漫长和煎熬,无差别地倾洒到每一个人的头上,每个人的命运和“钱途”,也都变得虚无和惘然。

1、成也房产,溃也房产

站在破旧的甲板上,梁朝伟饰演的程一言,望着维多利亚湾对岸低矮的天际线,默默地在心中占卜着“人生下半场”的命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电影《金手指》的开场镜头,上世纪70年代初,香港廉政公署与警方内讧,时局动荡之际,从东南亚“跑路”到香港的程,隐隐约约地注意到,大英帝国从全世界疯抢的钢铁,都运往香港这块弹丸之地。

一如导演的前作《无间道》、《无双》的宏大叙事和命运承合——没有大佬的时代,只有时代的大佬。

当80年代初中英谈判遇阻,香港楼市乌云密布,程一言白手起家的300亿商业帝国,也到了土崩瓦解的时候。

一部香港房产兴衰史,折叠了两三代人的命运。

在前些年内地楼市高涨之时,没有多少人愿意拿香港、日本、台湾等市场以史为鉴,当市场开始僵持、分化,最后形成一致的下跌预期时,才不得不让人对经济的“周期”,以及我们命运的“齿轮”,唏嘘不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电影《年会不能停》里有一句话:谁都无法阻挡时代的滚滚车轮,有的人注定要为车轮贡献“摩擦力”。

65岁的许家印东窗事发,38岁的关善祥命丧黄泉,楼市产业链从业者哀声遍野,背负房贷的中产断供,职场忍气吞声的年轻人望房兴叹,这种时代的“摩擦力”,看似无声无息,却又极具杀伤力。

2、再见了,“全民炒房”时代!

时也命也,造化弄人

2015年底,我认识的一位75后投资人老张,变卖了河北高碑店的房产,130多平的大三居只卖了30多万,用尽120万的公积金贷款上限,又找亲戚朋友借了几十万,买下了北京东五环外的高碑店67米一居室。

从河北的高碑店市(县级市),换到北京朝阳的高碑店(镇),尽管加了数倍的杠杆,老张依然是幸运的。

到了2017年3月份,老张当时211万拿下的67米一居室,就涨到了350万,这是他在股市中“高抛低吸”难以想象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登峰造极之时,满大街都在讨论房子的事情。

有一次,我在东二环的双层巴士上,和老张打了个电话,聊了会房价,刚放下电话,邻座就有几个陌生人问我:“你刚才说的那个盘在哪里?”

在那个全民炒房的躁动年代,我也写下了很多与房产有关的文字,比如《有人坚决卖房,有人四处淘房,一场北京房价的互撕与对赌》、《“房住非炒”下的扭曲人生:我好像失去了奋斗的意义》、《别了,学区房!》。

或许是,半辈子都习惯了“空头思维”的缘故,上文提到的75后投资人,在买了高碑店的房产后,一直担心房价会暴跌。

于是,老张在2017年下半年,挂出了这套唯一的房产。

一开始挂400万,后降至360万,又降至340万,最后又被一位“接盘者”,狠狠地砍到了311万“成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价钱,也成了此后几年的“超级大坑”。刚才,我又查了下这个小区的成交价,他6年前的“卖价”,依然低于目前最便宜的成交价。

卖掉北京唯一一套房产后,老张赚了几十万,然后以“3年20万”的价钱租下了二环内的一居室。然后,夫妻俩又各自各地投入了“股市”。

我不知道,他俩后来的故事,只记得两年前见老张时,他早已“戒股”,一心只扑在赚钱本就不多的事业上。

3、一入楼市深似海,只是当时已惘然

老张是幸运的,至少他没有“负债”。

当气贯长虹的房价,开始掉头向下,即便刺激房地产政策的“猛药”一加再加,仍看不到V型反转的迹象时,一种时代的“刺痛”,开始在背负房贷的中年人身上“收锁”。

一位985高校毕业的创业者,在2017年春天,一口气买了三套房,两套涿州的商品房,至今仍没有封顶,另一套在西南六环外,160平米的大四居。

一位投资屡屡得手的炒房客,也在楼市最疯狂的那些年,眼睛眨也不眨地全款拿下永清同一个小区、同一个单元对门的两套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开车回北京的路上,又发现一处距离大兴机场很近的在建小区,他又顺手买了一套期房做投资。

一群娱乐圈的编剧、导演、演员,在燕郊某商住狂轰乱炸的营销下,喜提十几套40年产权的商住房。

类似的案例不胜枚举,当时代的雪花飘落在每个家庭的身上,都可能成为一段悲欢离合的故事。

从某种意义上说,价值投资人对于“万科”的顶礼膜拜,它股价的十年浮沉,埋葬了很多人的狂热与信仰,而万科映照下的楼市,则消灭了更多人和家庭对奋斗意义的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多时候,万科的投资人与万科楼盘的业主是同一个群体,他们因为相信万科的品质,相信“逆境反转”的经典价值理念,而跌落在了同一条河流,成为一个时代落幕的双重“受害者”。

不过,换另外一个角度看,股价、房价跌了下来,购入者也可以更低的价格,享受此前高不可攀的股东和业主身份。

这算不算,另一种时代的造化,类似于电影《金手指》里的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