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熊怎么办?没有比猎熊师更了解熊的人了吧?“如果不了解熊的话是猎不到熊的。”

《遇到熊怎么办》由日本阿伊努族最后的猎熊师姊崎等口述,节目制作人兼民间语言学家片山龙丰采访记录而成。

回顾整个采访,姊崎先生描述的棕熊形象前后一致,无一丝混乱。每结束一次采访后,过一段时间,我总会产生新的疑问。随后在下一次碰面时,我便会把疑问再抛给先生,就这样反复地质疑解答,不知不觉近两年时间飞速而过。

片山龙丰对姊崎等进行了六次采访,把海量采访内容整理成书,留下了人与熊的故事、人与万物的反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成为猎熊师

姊崎等,1923年生于北海道。12岁开始狩猎,22岁开始单独猎熊,于2001年结束了65年的猎熊生活,2013年10月离世。

他说:“熊是我的恩师。”关于山林的一切知识都是熊教给他的,猎熊给了他收入来源,度过了生活危机。

姊崎等小时候家里条件不错,父亲曾买下一座小山建了七座烧炭窑。后来大雨造成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父亲因此破产。

他八岁那年,举家搬到阿依努族的部落。母亲是阿依努人,他们就此安顿下来。在他十二岁那年,父亲去世,母亲眼睛不好,没有工作。他在小学三年级就开始拼命思考如何赚钱养家。

我的哥哥因为在上学住在亲戚家,不和我们住在一起。家里只有两个妹妹、母亲和我四个人,但几乎没上过学的就我一个了。我几乎没去过学校,即使在三年级之前我也是经常请假,因为我如果不工作家里人就吃不上饭了。

▲ 宫崎骏电影《幽灵公主》男主角阿西达卡的原型是阿依努族。

尽管被别人嘲笑穷,但他知道自己生下来并不是穷人家的孩子。他讨厌穷,每天早起去钓鱼,把鱼卖给旅馆。

部落里打猎的人很多,小孩子能猎到黄鼠狼、兔子之类,这是他走上狩猎道路的契机。

除了上山采集、打猎,他还去打工。十五岁去了一家五金厂当小工;十六岁养过牛、去林场做调查员的小跟班,“为了撑起一家的生活我真是一刻不停地在努力工作。”

十七岁那年,他终于为家人盖了房子。为了赚更多的钱,他还去札幌做雕刻工作。

总之,我既不抽烟也不喝酒,一心埋头工作。很多人喝酒把身体都喝坏了,看到这些人,我就觉得老喝酒的话只能一辈子当穷鬼。当然,我没有工夫抽烟喝酒,也完全没有去尝试的心。

他22岁入伍,做过苏联的俘虏;25岁结婚,妻子患有结核病,身体虚弱,治病很贵,他开始在千岁的美军基地工作。

白天工作,晚上上山狩猎、采蘑菇,他不得不单独行动,胆子就此练出来了。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熊皮的价钱涨起来了,他想猎熊。

刚开始他也不知去哪猎熊,先往高山里钻,熟悉山里的情况。

我就这样用自己的双腿去熟悉每一座山,后来在山里任何一处我都可以过夜,没什么好担心的,没带食物也没关系,带上盐就行。松鸡和其他能捉到的野味都可以是我的食物。天色再暗也无所谓,看得见的时候就赶路,天色晚了不管在哪里我都能找到睡觉的地方。我自己都觉得自己和野生动物没什么分别了。

他在大约二十五年来单独猎杀了近四十头熊,加上指挥集体猎杀的大概有六十头,数量算多的。

“比熊更可怕的是贫穷。”这是我常挂在嘴边上的话,说熊呀妖怪呀可怕的人,那是他们生活上有余裕。像我这样的,连说这样的话的空闲都没有,在我看来,贫穷可要可怕得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日本阿依努族“最后的猎熊师”姊琦等(来自书本)。

猎人的智慧

姊崎等不喝酒,但会带酒进山,用来拜祭火神和山神。他把周围的山都摸透了,基本不会迷路。

在山里生存,他认为最重要是火,“在山里连火都生不起的人是活不下去的。”用火烤背,身体就暖和起来,也容易消除疲劳。尽量不穿厚衣服睡觉,穿薄衣服方便感知火堆的情况。

在气温低的地方掉进河里,长靴进水,一般人都会脱下靴子把袜子拧干再穿,但他说这样做不行,马上会被冻伤的。

在这些气温低的地方,即使长靴进水也不要把里面的水倒出来,就这样穿着,靴子里的水会慢慢变温。不要去想脚上是轻是重,这样做都是为了能够保住性命。如果一下子把水分弄干,那靴子里的脚立刻就会被冻伤。被冻伤的话脚就无法走路了。

在山上过夜,要注意附近的树木,不要在有断树的地方过夜;要注意观察周边的地形,避免在“兽道”(动物会经过的地方)过夜;山脊内侧和山谷之间也不能过夜。

进山之前,他会仔细研究天气图,在山上遇到暴风雨、大雪、大雾人会迷路,野兽也会。

狐狸迷路的时候是不会勉强行动的,一般来说是会撤回或者躲在树桩里,等放晴后再行动。

他有只得力猎犬叫“龙”,有着牢固的信赖关系。他说一般按毛色挑选猎犬,尽量不选黑狗,喜欢茶色和白色的猎犬。

▲ 姊琦等和猎犬“龙”(来自书本)。

猎人抓到猎物会给乌鸦留点东西,把肺脏等东西切碎穿在树枝上。乌鸦很聪明,知道猎人不会猎杀它,而且有小恩惠,就会一直跟着猎人,用叫声来提醒猎物的所在地。

阿依努人把熊视为神明,神明会给人类带来恩泽,不会伤害人类。因此吃人的熊是不能进家门,也不会向它敬献供品。

猎熊是抱着“招待熊”的心情,以前猎到熊会进行复杂的送灵仪式,现在没那么多严格规定了,还是会礼拜神灵。

猎人是取动物性命的,这并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比如像松鼠这样的小动物,会双手合十对着你一直拜,好像在说:“放过我吧。”即使如此,猎人还是会用枪瞄准并击落它,用这些动物的生命滋润自己的生活,所以有一颗感恩的心非常重要。
招待熊和招待人一样,如果没有诚意熊也不会高兴的,我想阿依努神谣里说熊希望被善良的人家招待,这是希望人人都可以有一颗正直的心。

▲ 2015年,日本北海道纹别市的猎人击毙了一头重达400公斤的大棕

熊的智慧

熊很聪明,会特意留下很多脚印来混淆视听;也会使用“脚印反追踪法”:精确踩到原来的脚印上往回走,返回相反的方向。

被人追的时候,熊会尽量不从雪上走,而是经常从水里走,这样就不会留下脚印了,它们应该是认为脚印留下得越多就越容易被追到。

熊的巢穴并不固定,尽量不留下让人追踪的痕迹,它们换来换去也是为了生存。

有些经验尚浅的猎人发现熊的巢穴会用刀在树上刻上标记,熊会分辨刀削和树木自然折断痕迹的差别,熊发现标记后就再也不回那个巢穴。

负伤的熊没有逃走的力气了就会躲起来,即使猎人接近也一动不动、静静隐藏。如果你不管不顾一味向前,熊就会扑过来袭击你。

负伤的熊更恐怖,濒死之际它们会竭尽全力做出最后的反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熊也是分等级的,地位高的熊选择去高山,因为安全,而且冬眠时也不需要觅食。

冬眠结束后,熊并非饿得东倒西歪,反而是活力充沛,玩得不亦乐乎。两周后等身体调整好了再觅食。

总之这段时间,熊会待在巢穴附近雪化的地方,滑来滑去,玩耍嬉戏。有孩子的熊会带着熊仔一起出来,在雪山上做个滑梯或者台阶,比人类做得还要好。滑梯和台阶是供小熊玩耍用的,可以爬上去再滑下来。

熊是杂食性、偏草食性动物,食量其实不大;在发情期不会特别暴躁,也不会伤害人类,只是叫个不停寻找配偶。

熊特别注意保护自己,有固定的饮水处,总是走同一条路线,踩在同一个地方,不发出任何声音。

我开始打猎后就觉得熊真的特别警惕人类,即使它们平时走惯了的路也不会贸然现身,之前会花长时间确认饮水处是否有人类在周边埋伏。

熊在三岁之前都跟父母一起冬眠、一起生活,学习生存技巧,三岁之后才有能力独自返回山上。带着孩子的母熊都会一心一意保护熊仔,猎人要特别小心带孩子的母熊。

熊的性格和毛色没有关系,但下巴特别长、鼻子特别长的熊比较凶暴,鼻子比较短的熊性格比较温顺。

熊喜欢吃猿梨、橡实,喜欢吃甜的东西,被蜂蜜扎得哇哇大叫也要吃蜂蜜。外行人说熊在冬眠时会在熊掌涂上厚厚的蜂蜜是假的,什么“左熊掌比右熊掌美味有营养”也是假的。

熊讨厌蛇,有时猎人会向熊扔绳子让它误以为是蛇。

熊行动敏捷,奔跑速度大概有六十公里时速。很多人低估了熊的速度,因为它跑起来看上去不快,其实它的瞬间速度甚至比鹿还快,熊在袭击鹿的时候基本没有鹿能够逃得掉。

熊很聪明,它们一直在观察人类,但尽量不让人类发现自己的踪迹。

曾经有一只熊袭击村里的家畜,村里派出一批猎人守在那户人家,熊却去袭击溪流对岸的另一户人家。当猎人移到被袭击的第二户人家守护时,熊在高处看到了猎人的动向,袭击对象也再次转移到别的农家。这头熊一直没有抓到,它能猜到人类的想法。

▲ 1915年12月,一头北海道棕熊闯入村里,七人被吃,三人重伤。

最危险的一次狩猎

姊琦等对自己的枪法很自信,一般不会补枪,这样太浪费子弹了,也会养成不好的习惯,让自己胆子越来越小。

只要熊死了没必要去补第二枪,何况我已经看到熊踉跄了,也知道之前一枪大概打到了哪里。另外,在熊濒死的时候接近它是最不明智的,因为熊这种动物虽然倒下了,但只要它还有一口气就会反扑。在这种情况下要格外小心。有些熊还故意躺着装死等待逆袭。

猎物只要倒下就没有逃跑的力气了,这时需要的只是耐心等待,再上前确认熊的死亡。

姊琦等在狩猎生涯遇到最危险的熊是一只带着孩子的母熊。

当时,他看到熊的时候还有八到十米,但等他托起枪,熊又靠近了两米,动作快得像闪电一样,而且接近人类的熊果然是大叫的。

那时他和熊之间有一棵直径五十厘米左右的大树,熊就藏在树的阴影里,身子趴得很低,从树的两边不断探出头来,发声的频率也越来越快,一副要扑过来的样子。

他全身紧绷,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是输还是赢。

只要熊探出头,无论左边还是右边,他立刻调转枪口瞄准,也大叫起来,用气势让对方有所畏惧。

他用的是村田枪,一次只能开一枪,枪里也只有一发子弹,第二发子弹是夹在手指里。在熊情绪激动的时候,即使子弹命中心脏,熊在近距离仍有余力一掌击毙开枪的猎人。

即使在数十年后,在现在已经猎了数十头熊的我看来,当时没有开枪,确实是一个十分明智的决定。如果当时我手里拿的是现在这种自动连发式猎枪的话,毫无疑问我应该已经被熊干掉了。在装入第二发子弹的时候,我突然想通了:我才是强势的一方。在装入第二发子弹之前,我确实也有想过会不会被熊干掉。
在对方一直蠢蠢欲动要扑上来的时候开枪的话,那就是给了对方一个扑上来的契机,然后我就会被熊干掉。当时手里的单发猎枪反而保住了我的性命,正因为手里的枪只有一发子弹,身家性命都压在了上面,所以才不会那么轻易地开枪。

双方僵持不下,直到熊忽然向另一侧连跳三次,移动了二十多米。旁边冒出了一个黑影,原来它是带着熊仔,难怪它刚才有所顾忌。

此时熊距离他有二十米,他完全有时间填入第二发子弹,于是他打出了第一发子弹。他还没拔出空弹夹,熊已经退回原处。

在装入第二发子弹的时候,我突然想通了:我才是强势的一方。在装入第二发子弹之前,我确实也有想过会不会被熊干掉。但现在我的枪已经装上第二发子弹了,所以现在我是强势的一方。认为自己比对方强这样的自信很重要。我比较强,这样想着全身都充满了勇气。

秋天天黑得早,也下起雨来,他想大概过了两小时吧,距离二十米也完全看不清。他使劲分辨一下,瞄准熊的心脏部位开了第二枪,之后没有任何反应。

他觉得是打中了,但天越来越黑,他绕远路慢慢靠近。他发现熊在那里,看起来没力气逃走,他想补枪,但立刻清醒过来。

熊是夜行动物,夜里也可以看得很清楚,但我不行,我马上意识到目前自己是处于弱势的一方。

他很心急,但也不能立马掉头就走,继续用枪瞄准熊,双脚慢慢往后退。山里树木很多,他不小心就撞到树上。他一直退着退着,直到他觉得熊不会过来,才终于转过身子行动,还要扭头往后看,撞到的树不比刚才的少。

第二天一早,他和哥哥重回现场,终于找到了熊的尸体。带回去解体后才发现,第一颗子弹擦过熊的面颊打入了大腿,可见熊摇头的速度很快,避开了子弹,第二颗子弹则正中心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苫前町乡土资料馆中陈列“北海太郎”模型,此熊体重达500公斤

环境与生存

北海道的棕熊逐年减少,从1990年开始,政府下令禁止猎杀,由“驱除”改为“防除”,也就是看到熊不再射杀,而是将其驱逐回山林。姊琦等作为防除队的一员。

虽然号称要和熊共存,要保护棕熊,但人类连不入侵熊的生存空间这一点都无法做到。

现在,熊喜欢的自然原生态的山林没有了,越来越多熊出没于村落附近,实属生活所迫。

人与熊对彼此的存在都已习以为常了,人和熊的生存空间从未如此接近过,可以说人类对熊的生存空间已过度入侵。

现在的熊一方面小心避开人类,一方面慢慢地向有食物的森林方向移动。

它们真的很讨厌人工造出的树林,因为栽的树不结果。树林里日照也差。稍微注意一下就可以发现,带着熊仔的熊从来不会在背阴处休息,阳光对于熊的日常生活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以前,熊的数量很多也不会下山侵犯人类的领域。现在,让熊食物匮乏的始作俑者是人类,而且人类还不断在山里丢弃吃剩的食物,这些食物足以引诱熊下山了。

即使制定了规则,熊这边也许会遵守,人这边却是遵守不了的。

举个例子,规定了进山不可以遗留任何食物垃圾,要全部带走,人们也无法完全遵守。熊的鼻子很灵,即使就地掩埋了,它们也会从土里刨出来。

▲ 2010年10月,两头重约136公斤的棕熊出现在北海道小镇街头。

姊琦等一直和营林署提,不要只种针叶林,要保留一些杂树。

在城里人眼里,这里有山有水,一切如故。山林也是郁郁葱葱,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但在我看来山林已死。山上种植的全是针叶林,里面又以松树居多。枝叶遮天蔽日,阳光无法照入,地上草木不生。

更可怕是,营林署为了保证栽种的树木生长,大量灭杀野生老鼠,甚至从空中撒灭鼠药,破坏力极强。肉食动物因为吃了被毒死的老鼠而送命;毒物渗入土壤,溪流的鱼虾也因此死亡。而且,杀虫杀得太厉害也没有传粉的昆虫了,山里的树都不结果实了。

熊有一片可以安心生活的地方,一般不会随意离开。但即使划分给熊的区域再大,没有食物,熊也无法生存。没有食物熊就会入侵人的领地,被人看到后将其杀害,熊何其无辜。

我认为要想与熊共存,首先要给熊提供一个很好的居住环境。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谐共存才是最终目标,仅仅是某一物种数量单方面增长并不科学。

“熊很可怕”,其实可怕的不是熊,而是这句话本身。

姊琦等说两岁左右的小熊其实很喜欢和人一起玩。

在我小的时候就经常和小熊一起玩,小熊的性格和小孩子其实很像。摔跤的时候如果它老是输的话就会急,一起玩的时候也不会用牙齿咬你的。

遇到熊怎么办

人类不断蚕食野生动物的领地,遇熊的概率也在增加。那么,遇到熊应该怎么办呢?

最不应该转身逃走,绝不可以背对着熊,这样等于给熊一个信号:我这条命不要了,送给你。

有一次,姊琦等在采蘑菇时遇到熊,他就站在原地不动,发出“嗷”的吼叫,向对方显示一种压倒性的力量。熊也会直起身来,这样视野比较开阔,它这样做是在确认自己的安全。

当熊直起身后,如果人没有把视线移开还是牢牢锁定熊的话,熊反而会移开视线四处张望。当熊直起身后,还没有退去的意思的话,这时候要继续大叫。

熊有追击逃跑猎物的本能,跑得快反而容易被袭击。而且,熊掌握不发出声音离开的技巧,你以为熊走了,其实它在一旁守着,所以一定要耐心等熊真的离开了才可以移动。

姊琦等说,遇到熊不要动,不要逃走,直直地盯着熊看,放松地坐下来也可以,总之不要让你的视线离开熊,让熊感觉你没有什么敌意。熊也害怕被攻击,很多时候它攻击人类是因为觉得你会攻击它。

熊会发出警告,譬如拍打地面发出“梆梆”声,鼻子发出“嗤嗤”声,警告你不要闯入它的地盘。

熊是爬树高手,人爬上树被熊拖下来的例子不少。

熊闻到烟的味道就知道有人在,这与摇铃、敲空罐子、吹喇叭、吹笛子差不多原理,就是提前告知熊有人类经过。姊琦等发现熊特别讨厌捏塑料瓶的声音,一般会自动回避。

熊没有越过障碍物的习惯,因此拖着某样东西从熊口逃生的例子不少。有人钓鱼遇到熊,拖着钓竿逃跑,熊紧追不舍,一直追到竿头处,却迟迟没有越过钓竿。

熊比较忌惮长条形的东西,挥舞皮带、烧T恤都有一定作用,但避免用尖锐的东西戳它,容易惹怒熊。“可以做一些让对方畏惧的举动,但是最好不要做激怒对方的事。”

遇到熊怎么办?姊琦等总结十条建议:

▲ 遇到熊怎么办?姊琦等总结十条建议(来自书本)。

假如不幸被熊扑倒,熊正好张大嘴巴要咬过来,最后的自救方法是:握成拳,一口气把胳膊捣进熊的嘴里,然后抓住熊的舌头,来回拖拽。

最好整个胳膊插进去,被熊咬几下也断不了的,因为熊的喉咙被塞住,也使不出什么力气。手里握着东西也可以捅进熊的嘴里。熊被堵住喉咙难受不已,就可能会放弃逃走。

姊琦等说,熊不会主动袭击人类。熊不是肉食动物,也不是想吃人,被扑倒后就尽量不要乱动,熊一般会先攻击动的部位。一直不动的话,熊会觉得面前的人类不会攻击自己,有可能会放弃离开。

但吃过人的熊另当别论,它看到人类不害怕,既不会藏起来也不会逃走,会直接冲着猎人过来,这样反而好抓,会成为猎人的猎物。

一般熊都会觉得人是一种很强大的动物,不会轻易发难。但是,一旦袭击过一次人后,熊会发现原来非常容易,不需要花费什么力气,人也没有什么强烈的抵抗,这时熊便自信满满起来:“什么呀,看似强大的人类原来这么弱。”吃过人的肉后,也知道了味道之后,便再也不畏惧人类,一次又一次地进行袭击。

“熊是我的恩师”

阿依努族有句老话: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用之物。生物都有其各自的价值。他们猎熊,有“招待熊”的传说,举办盛大的送灵仪式,感谢熊来我家,有种万物有灵、万物守恒的哲学智慧。

姊琦等是阿依努族“最后的猎熊师”,因为后继无人了。他和熊厮杀大半辈子,但并不认为熊凶暴恐怖。他希望地球上的生物都能和谐共存,每一类生物都有其价值。

政府规定不能猎熊后,他成为防除队的一员,协助留存阿依努人的传统习俗的无形文化遗产,协助大学进行棕熊追踪调查,他预测棕熊的行进路线是极为准确的。

▲ 被驯服的大棕熊名叫斯蒂芬,它在森林里被猎人发现时仅三个月大

姊琦等说“熊是我的恩师”,他刚进山是很害怕的,熊善于行走,善于选择地形,“熊能通过的地方,人肯定也可以通过”,他就这样掌握了在其他猎人看来无法通过的险地行走的本事。

同样,熊能吃的东西,人也能吃,“既然熊能吃那应该没有问题”。

熊走过的路上会长出蘑菇,因为熊翻动和踩踏带来的震动。进森林种蘑菇,只要简单敲击树干就可以了,用这种“人工干预”的方法采到的蘑菇比自然生长的蘑菇要多得多,这也是熊教给他的。

托熊的福,我顺利度过了生活危机,而现在熊遇上了生存危机,我也希望可以帮助它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对熊的感恩之心永不改变。

总说“人是高等动物”,归根到底也是动物中的一员,把自己归入“高等系列”而已。要不是善用工具,人类比很多动物的战斗力都弱。

仔细想想,不是熊,野生动物都何其无辜。人类拼命挤占资源、不断破坏环境,野生动物为了生存而迁移,躲开人类但被人类猎杀;误入人类领域也因此被杀害,人类有多贪婪自私?

如果强调弱肉强食、强者生存,那么别忘了还有因果循环、恶果反噬。

遇到熊怎么办?遇到野生动物怎么办?最好的策略难道不是各安其所、各得其乐吗?侵占与破坏它们的空间,谈何和谐共存?

(除说明外,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