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可以让您下次继续阅读相关文章,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狐说武器
编辑✎狐说武器

1999年5月的一天,南京烈士园内,写出了《巨流河》的台湾女作家“齐邦媛”正在抗日烈士的纪念碑前哀声痛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望着眼前那块刻印着“M”字样的石碑,她的思绪瞬间便拨回到了战火纷飞的抗日时代。

那时,她和他互生情愫、无话不聊,彼此都在等待着和平的到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是那石碑的主人,也是她日夜牵挂的男人——张大飞!

那么,张大飞是谁呢?

他和齐邦媛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父亲是抗日烈士“张凤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九一八事件发生后,中华大地山河破碎的篇章便掀开了。

日军的魔爪跨过了朝鲜半岛,渐渐地向中国东北地区伸去。

由于当时国民政府的不作为,东北地区的沦陷进程很快便加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日军入侵的过程中,东北地区涌现了大量的爱国人士。

他们不愿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任人践踏,不愿看到同胞任人杀戮。

为此,他们开始了自己的抗日事业。在入侵者面前,他们不畏牺牲、坚守正义,唯一的目的便是“胜利”。

张凤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批东北地区的爱国人士中,“张凤岐”无疑是比较知名的。

作为当时沈阳警察局的局长,张凤岐并不打算屈服于日军的统治。

他满腔热血,连同警察局的一众弟兄们奋勇杀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他最终还是被日军逮捕并杀害了。

临死当天,满身汽油的他被捆绑在石柱之上,石柱的周围遍布人流。

“咔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火柴摩擦的声音随之传出,日军就这样在大庭广众之下点燃了张凤岐身上的汽油。

灼热的热浪瞬间便侵蚀着张凤岐的肉身,撕裂的疼痛感顿时让他如芒在背。

在茫茫火焰的吞噬之下,张凤岐怒发冲冠,声嘶力竭地呵斥道:

“死去的中国同胞将会苏醒,他们会回来向你们索命的,你们这群贼,你们都是禽兽,你们都不会有好结果的……”

张凤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凤岐的怒吼传遍了沈阳城的每个角落,躲在暗处的“张大飞”,眼中满是不甘的泪水。

作为张凤岐的第四个儿子,此时的张大飞不过是十几岁的学生,他根本还不具备复仇的能力。

早在父亲决定抗日之前,他便听从劝言逃离了沈阳,逃亡的地点便是北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北平的街道上,像张大飞这样的落魄学生不乏少数,他们大多都是从东北沦陷区流亡至此的。

为了照顾这些落魄的学生,总揽东北党务的“齐世英”筹建了“国立中山中学”,学生们可以申请入学,在乱世中寻得一方庇护之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大飞闻言后,忙不迭地便申请入学了。

齐世英深知,这些流亡学生初来乍到,物质方面是难以保障的,故而干脆让他们住到自己的家里。

也就是这个时候,张大飞在齐世英的家中结识了“齐邦媛”。

当时,张大飞与齐邦媛的年纪相仿,同龄人交流起来很是默契。

齐邦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相处的时间渐长,张大飞竟然向齐邦媛透露了自己的家庭情况。

在张大飞的娓娓道来之下,齐邦媛得知了他的原名是“张乃昌”,父亲则是鼎鼎大名的抗日烈士“张凤岐”。

听罢,齐邦媛心中大喜,她万万没想到的是,眼前的这个男孩竟然是抗日烈士的后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么想着,心中便泛起了一股羡慕之意。

很快,齐世英也知晓了这一情况,他同样感到了大喜。

他没想到,自己苦苦寻找的张凤岐后人,居然就在自己的屋檐之下。

齐世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心中狂喜,难以抑制,他拍了拍张大飞的肩膀,面露笑意地说道:

“好极了!孩子,你的父亲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我十分敬佩他。你以后就安心地在这儿住下吧!”

互生情愫,遗憾终生

张大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刚毅的,迷人的!”

谈及张大飞的第一印象,齐邦媛如实地说道。

当张大飞首次来到齐世英的家中时,齐邦媛便察觉到了眼前这个男孩的特别之处。

他的眼神忧郁而刚毅,这给年纪尚小的齐邦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外表看来,张大飞似乎有些沉默寡言,但开口后便充斥着一股男子汉的气概。

时间一久,齐邦媛便暗暗地喜欢上了这个男孩。

每个星期六的沙龙会议上,张大飞都在现场发表着事关家国大事的观点,说到动情之处,他的眼泪便止不住地流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齐邦媛几乎每次都出席在这样的会议之上,她在旁听时经常被张大飞的真诚发言所感动。

张大飞哭,她也跟着哭。

有一次,同学们一起去爬山。

落日时分,大多数同学都已经下山了,只有齐邦媛一人拖在了半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夜色降临,冷风直吹,山上的各种小动物不断地响起了声音,这让拖后的齐邦媛感到了后背发凉。

在恐惧心理和体力不支的情况之下,她呱的一声便蹲坐在了地上。

此时的她蜷缩双脚,正害怕且无助地哭泣着。

就在这时,她忽然发现眼前出现了一道身影。

凑近了才知道,这身影原是折返回来的张大飞。

张大飞的出现无疑让她拥有了万分安全感,两人最终也安全地下山了。

在无数个这样的生活小插曲之下,齐邦媛和张大飞慢慢地互生情愫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天公不作美,张大飞和齐邦媛终究还是成为了一对遗憾终生的乱世佳人。

1938年,日军的全面入侵唤醒了中华儿女的救国浪潮,此时的国共两党摒弃前嫌,在抗日的路线上走到了一起。

而张大飞也于这一年进入了“笕桥航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专心在军校学习,张大飞只能离开了齐邦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几年之后,毕业后的张大飞成为了一名战斗机飞行员。

在抗日的战场上,张大飞拥有不俗的表现,他曾多次完成了组织下达的任务。

1943年,时隔5年后,张大飞与齐邦媛在重庆重逢了。

见到齐邦媛的那一刻,张大飞竟然愣住了。

他没有想到,才5年没见,齐邦媛便从一个小女孩长成了一个秀丽的姑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齐邦媛的提醒之下,他才回过神了。

两人多年未见,心中自是非常欢喜的。

在散步的途中,他们相互依偎许久,活脱脱一对令人艳羡的恋人。

短暂的相聚很快便结束了,身为军人,张大飞不得不再次投入到了战斗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或许,对于他们这对乱世佳人而言,“遗憾”这个词从没有那么靠近过。

因为自此一别后,他们再也没有了重逢的机会。

1945年5月18日,张大飞殉职的消息传到了齐邦媛的耳边。

听闻此消息,她的心中顿时悲伤万分,眼泪已经布满了面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的心上人终究还是倒在了抗战的胜利前夕,纵使不甘无数,她也只能沉痛地接受。

回首过往,她把自己和张大飞的真实经历写到了《巨流河》里,读者们每每阅览时,亦能感受到两人的遗憾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多年后,齐邦媛泪眼汪汪,对着心上人的墓碑便失声痛哭!

或许,作为旁人的我们根本无从得知,墓碑上的“张大飞”三字对于齐邦媛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巨流河》的故事来看,那里面镌刻着齐邦媛和张大飞的遗憾恋情和人生,那是乱世里的一段传奇经历。

结语

张大飞与齐邦媛是乱世中的不幸之人,他们在山河破碎的环境下相识、相恋,最后阴阳分隔、遗憾终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战争是残酷的,它们是无数悲剧的源头,在它们面前,亲情、友情和爱情都有可能极大地受损。

为了和平,愿世间再无战乱,愿所有有情人终成眷属。

原创首发,严禁搬运!搬运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