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几天,看到这样一则帖子,引发热议,这背后隐藏着无数父母的悲哀。

帖子的内容如下:

从帖子可以看出,北京一女子的女儿听她们班去过迪士尼游玩的同学说,迪士尼很好玩,她也很想去。

女子回答说:“你长大以后可以自己去。”

女儿问:“长大以后是什么时候?”

女子回答:“等你能够根据园区的规则去排队,可以看懂地图和方位可以管理一些钱的时候,就自己去,可能等你上小学四五年级就可以了。”

女儿不解地问:“那你呢?”言外之意是为啥妈妈不和她一起去呢?

女子对女儿说:“妈妈和朋友如果很多次了,这次妈妈就不去了,我帮你买好门票,把你送到门口,你可以跟你的同学或者朋友一起去玩,拍美照,玩够了妈妈再过来接你们回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女儿听到这里还是很不解,继续反问道:“妈妈,那你去干什么呢?”

女子简单地回答道:“我可以去逛街或者喝咖啡呀。”

但实际上,她的真实想法是:

我真的真的不想在迪士尼被一个四岁多的人类幼崽“妈妈”“妈妈”的喊一整天。
迪士尼这种地方,就该和自己的小姐妹一起,打扮的美美的,一起尽情地玩耍尽情的拍照。
迪士尼在我的心目中,就是属于姐妹们的一方净土,连老公都不想带进去,更别说孩子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看到这位女子有这样的想法,我第一想法是挺为她感到高兴,想着社会终于进步了,就算已经已婚已育,也不影响女人享受自己的生活。

但是当我打开评论区,满屏的批评让我猝不及防:

把嫌麻烦不想带孩子去玩说得这么高尚,世界已经发展成这样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尊重你的想法,但不支持,你女儿有点可怜……”
“你都去过好几次迪士尼了,都不想帮女儿完成她的心愿吗?玩就是玩,哪来那么多理由,你这是PUA 给她洗脑啊!”
“如果不想带她去迪士尼,为什么还要把孩子生下来呢?真的很离谱,不去就不去,还上升那么高的高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真的不太懂这位女子的做法有什么问题,她没有不允许孩子去,只是换了一种方式,一种她和孩子都可以接受的方式而已。

这都要被这么多人去指责和批评,难道只要孩子提出要求,家长就想尽一切办法去满足,这才叫正确的吗?难道只有有求必应才配生孩子吗?

我想反而是那种事事只顾孩子,天天绕着孩子转,以孩子为中心,完全丧失自我的妈妈,才真的让人觉得悲哀。

正如一位著名的教育学家所说:

一切都让给孩子为了他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

02

有一种付出,叫中国父母“牺牲式”付出。

有一种教育,叫中国父母“牺牲式”教育。

这种事情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正如前段时间很火的“只配吃芒果核事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位发帖人标题是“有俩孩子后我吃三个芒果核”

并且抱怨地说道,芒果肉都是孩子的,我只配吃芒果核了。

另一位发帖人说“我竟然也到了负责吃芒果核的时候了!?”

她正文里说道,其实家里不是没有芒果,有一冰箱的芒果,因为家里人都爱吃,所以家中常备,几乎每天都会买。

就是在和孩子削皮的时候,会习惯性地给爸爸也削一个,也给削出肉,然后她自己自觉地把核上的肉吃掉,还不吃肉,准备好以后分别把肉端给他们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觉得这好像就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孩子吃得开心了,她也就开心了,自己吃不吃根本无所谓。

但是她们似乎忘了:

过度的牺牲不是爱, 是不能承受的负担。

03

相信很多子女一定听过自己妈妈这样的抱怨:“我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什么都给你们好的,起早贪黑地干活都是为了你们,为了这个家,你却这样不懂事,真让我伤心。”

也许是旧社会的观念的复制,认为母亲或者女人就应该为了家庭,为了子女牺牲自己,奉献自己。

也许是母性使然,母亲会爱护孩子,热爱家庭,为了家人任劳任怨,不断付出,委曲求全。

总之母亲这一角色总是与奉献和牺牲联系在一起,但是一个人过度牺牲自己,长期让自己受委屈,既不会让自己感觉幸福,也会让身边的人产生愧疚、压抑的情绪。

多年前有一则新闻引起广泛的热议,哈尔滨有一个单亲母亲,从儿子中考一直陪读到儿子考研。

孩子两次考研两次失败,为了母亲,他还想再考。

但严重的抑郁症,使他再也考不下去了。孩子持刀自残,母亲夺刀相救,结果误刺母亲,险些要了她的性命。

据说这位母亲本来是一个性格开朗、工作干练的基层妇女干部。

当她下决心进城陪读的时候,刚刚40岁出头。

她拒绝再婚,辞掉工作,卖掉房子,把自己生命的全部都押在了儿子身上。

结果她换来的不仅是孩子考试的失败,也毁了孩子的人生。

母亲为了孩子,过度牺牲自己,一个把全部心思都放在孩子身上,没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不单自己活得累,而且还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和负担。

04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话题:孩子会感激牺牲型父母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一篇高赞回答是这样的:

不会。答主说道:

我钦佩一种父母,他们在孩子年幼时给予强烈的亲密,又在孩子长大后学会得体退出,照顾和分享都是父母在孩子身上必须完成的任务。亲子关系不是一种恒久的占有,而是生命中一场深厚的缘分,我们既不能使孩子感到童年的贫瘠,又不能让孩子觉得成年的窒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吧,不是你盲目的牺牲,就一定会换来孩子成才,也不一定会换来孩子等量的感恩和爱。

对他们而言,这不是爱,更多的是束缚是压力,更可能是一种痛苦的存在。

事实告诉我们:不过度牺牲,才会有真正的幸福。

我鼓励女性不要牺牲自己,要建立起自己的价值。

一个女人,首先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存在,然后才有其他属性,作为妻子,或者作为母亲的角色。

如果你把自我的价值建立在男人和孩子,你自己既不幸福,也会使得男人、孩子因为要对你负责而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不管是面对孩子,还是面对伴侣,女性要学会爱自己,避免过度牺牲掉自己的自由、独立和幸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上我们应该认识到:幸福是一种能力,真正的幸福感并不是来自外部的给予,而是来自自我内心深处的滋养。

德国情感医师爱娃写了一本书叫《爱自己,和谁结婚都一样》表达这样一个观点:你的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请将寻找爱的触角伸向自己的世界。

我们是有能力让自己获得幸福的,不必通过自我牺牲的方式获得。

不要再等待别人来斟满自己的杯子,也不要一味地无私奉献。

如果我们能先将自己面前的杯子斟满,心满意足地快乐了,自然就能将满溢的福杯分享给周围的人,也能快乐地接受别人的给予。

从现在开始停止一味奉献,拒绝过度牺牲,学会爱自己,只有爱自己的人才能更好地爱他人,得到他人的爱。

共勉。

我是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