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诗坛 · 何逊 NO.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客心已百念,孤游重千里。
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

01

在刘裕篡晋之前,江南政权牢牢地掌控在以王谢为首的门阀世家手里。世家的子弟们大多都在朝廷里领着一份官职,不过那时候职场的“清浊”职务很是分明。高门子弟们从事的是人事、文秘以及督查等清闲又重要的工作,寒门子弟就没得选择了,即便是那些脏活累活也不是你想做就能做的。

那个时期实行的是察举制,说白了就是要上面有人。实在没人的话也并不完全没有出路,就是得走极端。比如你才华横溢到路人皆知,上位者自然不能熟视无睹;或者你孝顺到没有边际,比如”卧冰求鲤“比如”哭竹生笋“比如”埋儿奉母“,你的孝道都感天动地了,如果人间的皇帝还不为所动,那简直违背天理。

除了这两条路,还有一条比较靠谱的就是毛遂自荐。

南朝时期皇帝们都喜欢将儿子和兄侄们下放到地方锻炼,一方面是不放心旁姓人控制着地方政权,另一方面也是不放心儿子们在身边。如此一来,皇子宗族们便各自掌控了一地的政治军事权力,皇帝老子一边小心翼翼的平衡着皇子们手中的权利,一方面又通过频繁的调动属地来避免皇子宗族坐大。

当然,皇子历练又不是知青下乡,为了不耽误儿子、兄弟们享受生活,皇帝给他配的团队也是杠杠的,从文到武面面俱到,说白了就是一个地方上的小朝廷,实质上就像现代社会里的分公司。因此,这一举措倒是给社会提供了数量可观的工作岗位。这也是寒门子弟或者低层贵族最好的就业机会,鲍照就曾经不远千里带着自己的作品到刘义庆那里去应聘文秘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属地王们频繁的岗位调动也导致了团队的动荡,因而在六朝诗文里,有大比例的赠别诗作。我们常说生离死别,在南朝文士们无聊而又机械的半封闭生活里,离别倒是经常能让他们的心湖泛起一阵阵涟漪。鲍照、谢朓、庾信、王褒等都写过许多赠别佳作,究其原因,无非是真情动人。

02

何逊留存于世的作品里,篇幅较多的就是赠别诗作,总计有二十余首,约占总存诗的五分之一。如《与胡兴安夜别》《送韦司马别》《与苏九德别》《夕望江桥示萧谘议杨建康主簿诗》《日夕望江山赠鱼司马诗》等均是送别佳作。

他有一首五言四句的短诗,就名《相送》,却不是相赠离别之人,而是自己作为远行者留赠江岸送别之人的,很是清新别致。

《相送》

客心已百念,孤游重千里。

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

开头两句就直抒胸臆,写自己长期漂泊异乡的惆怅孤独感。

人生如寄怎不让人心生百念,异地思乡之愁,羁旅行役之苦,仕途渺茫之忧,人情冷暖之感,友朋难舍之念,其中种种皆在远行千里之时涌上心头。何逊最善于用景衬情,在愁肠百结之时,一切都是灰暗的。江上忽然浓云密布,烟霭笼罩江面,一场暴雨即将来临。这不仅是诗人心潮澎湃的感情外化,而且还暗含着人生中即将面临的无穷无尽的艰难险阻、严峻考验。

高手就是高手,一首小诗,便可写尽万千离别滋味。

03

送行留别这类诗,一般多是以情结出主旨,或惜别,或劝勉,或叮咛、或祝愿,何逊的此类篇什亦多如是。

如《赠江长史别》:“安得生羽毛,从君入宛许?”《与苏九德别》:“三五出重云,当知我忆君。”《别沈助教》:“愿君深自爱,共念悲无益。”《与兴安夜别》:“方抱新离恨,独守故园秋。”《送褚都曹》:“本愿同栖息,今成相背飞。”都是他与朋友在依依惜别之中的勉励或者祝福。

至于他留赠为他送行的朋友,则如《赠韦记室黯别》:“无因生羽翰,千里暂排空。”也是以抒情结出主旨。唯这首以景作结,不仅以写江上实景见工,并且景中寓情,物我融一。比兴之意优游不竭,耐人寻味,堪称别具一格。陈祚明评为“经营匠心,惟取神会。”

何逊的离别题材诗在同时代诗人当中可谓无出其右者,作者心思细腻,善于将多情多思的天赋婉转交织于别绪里。他的诗总是有强烈故事感,貌似是临别那一刻的情思,却能延展出一曲气韵悠长的老友日常。那便是他独特的天性赋予他驾驭文字的能力,因而何逊的临别诗读起来总是有丝丝入扣的致密感。

04

《临行与故友别》

历稔共追随,一旦辞群匹。

复如东注水,未有西归日。

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

相悲各罢酒,何时同促膝?

多年交游彼此相伴,这一番告别心中若有所失。此行远去山高水远,也不知何时才能团聚。无情苦雨彻夜滴沥空阶,拂晓时分灯光暗照。相对而悲各自停杯罢饮,未知何日再能如此促膝谈心。不得不说何逊是环境营造的高手,漫漫长夜、昏暗的油灯、杯中的冷酒还有那空阶前点点滴答之声,无一不是他编织的无尽凄凉的黯然别愁。

何逊不长的职业生涯是在一场场告别中度过的,像他这样的低级官吏,没有能力将家眷接到身边,也没有能力在各地置办屋产,最大的可能性就是租赁居住或者住在集体宿舍里。在背景离乡的岁月里,同僚间的交游,或许是这些漂泊他乡的游宦之士可怜的慰藉和温暖。

05

他还有一首《送韦司马别》更是将离愁别绪写得丝丝入扣。

在诗里他说送别韦司马之后,独自登上高楼,望着江上波涛汹涌,白帆渐渐远去不见,自己依然徘徊在高楼之上直到夕阳西沉。薄暮之时街上行人稀少,回到别馆也只有一室清寂,月影依旧,飞舞不息的萤火虫却怎么也填不满内心的空洞。夜半辗转反侧,空听邻居的机杼声到天明。

《送韦司马别》

送别临曲渚,征人慕前侣。

离言虽欲繁,离思终无绪。

悯悯分手毕,萧萧行帆举。

举帆越中流,望别上高楼。

予起南枝怨,子结北风愁。

逦逦山蔽日,汹汹浪隐舟。


隐舟邈已远,徘徊落日晚。

归衢并驾奔,别馆空筵卷。

想子敛眉去,知予衔泪返。

衔泪心依依,薄暮行人稀。

暧暧入塘港,蓬门已掩扉。

帘中看月影,竹里见萤飞。


萤飞飞不息,独愁空转侧。

北窗倒长簟,南邻夜闻织。

弃置勿复陈,重陈长叹息。

更巧妙的是,它运用“顶真格”将全诗分为五个段落,每段都是六句,而且一段一换韵,平仄韵相间,又每段首句入韵。如此,从形式上看非常整齐谨严,从声律上讲读来反复顿挫,蝉联不断,大有缠绵悱恻,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妙。

所以沈德潜说此诗:“每于顿挫处,蝉联而下,一往情深。”

韦爱死于502年,这一别就是永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