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初,人民解放军发起“对越自卫反击战”,这次战争解放军出动20万人,一路打到谅山才收兵。

解放军的攻势摧枯拉朽,但这支进攻部队其实并非主力。无论云南战线还是广西战线,士兵都以新兵为主,一部分人甚至入伍刚1个月。

新兵参战的幕后没有什么另类战术或策略,纯粹是因为解放军抽不出兵力来南方。

当时北方几个军区枕戈待旦,苏联在中苏和中蒙边境上放了百万大军,战争一触即发。但南方事发紧急,军委要调20万人南下,无奈之下各军区只能自己征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苏在冷战中期的对峙,是影响欧亚局势,改变冷战方向的军事事件。特别是后来中美建交,逼得苏联扶持越南,并入侵阿富汗,另找南下的通道。

那时,苏联对华的态度一直很难琢磨,两军剑拔弩张,苏联嚷嚷着要动核武,但苏共也一直偷偷争取和中共交流。

可惜的是,从1966年到1982年,两国的联系中断了十几年。直到勃列日涅夫生命的最后一年,他才主动对华伸出橄榄枝,希望结束对峙。

1982年,小平同志收到勃列日涅夫的善意后,他坚持让苏联答应“三大要求”,然后再谈。围绕这三大要求,中苏拉扯了6年。

那么,在中苏对峙期间,苏联对华态度是怎么变化的?小平同志让苏联必须接受的“三大要求”是什么?中苏的关系变化,对苏联又有什么影响呢?

【一】

勃列日涅夫上台,搞砸了中苏和解

建国初期,中苏之间曾有短暂的蜜月期。有人说,这段中苏蜜月有10年时间,但事实上不到8年。

从一五计划的1953年开始,之后的5年间是中国和苏联亲密无间的时期。但从1958年开始,中苏关系就走了下坡路,直到1960年苏联撤走全部专家,两国开始“斗气”。

1962年,中苏关系彻底破裂。

中苏关系破裂的主要原因,是苏联胃口太大。当时,赫鲁晓夫仗着中国对海军、核武器都有很大需求,狮子大张口地要在中国部署核潜艇,修长波电台。

赫鲁晓夫个人风格比较嚣张,有上级指挥下级、大哥教训小弟的气场。而毛主席严厉拒绝了赫鲁晓夫,结果赫鲁晓夫恼羞成怒,叫停中苏合作,这是中苏关系破裂的起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赫鲁晓夫执政后期,中苏关系一直很紧张,直到他下台后,一个叫勃列日涅夫的乌克兰高级干部上台,苏联的气象看似焕然一新。

1964年10月,赫鲁晓夫下台,中国的原子弹也爆炸,两件事就差几天。

中国有了独立的核力量,这对苏联来说是个尴尬的消息,因为中国的导弹技术也在发展,如果两弹结合,苏联在军事上就不敢说对华有优势。

与此同时,苏联当时在和美国的竞赛里也处在下风,在中东和印度的战略投资没什么回报,苏联需要中国支持自己。

于是乎,1964年末,勃列日涅夫邀请中国高层来莫斯科聚会,参加十月革命47周年的庆典。

中共中央开会后,决定“探探深浅”,派出周总理和贺龙率领代表团前往莫斯科。双方都对这次聚会期望很高,两党希望能消除误会,携手发展。

但在访问时,周恩来很快发现苏联人死性不改,心底里还是要走“大国沙文”的路线,尤其在外交上,还是赫鲁晓夫那套“指手画脚”。

在聚会的一次酒会上,苏联国防部长马利诺夫斯基居然建议让中国“换换领袖”,还大言不惭地对中国的外交指指点点。

马利诺夫斯基当时已经喝得醉醺醺,但这些话非常刺耳,在场的中国代表们都很抗拒,贺龙元帅面露难色,表示“我们应该退场抗议”。

见中方代表团反应强烈,勃列日涅夫等人表示“部长喝多了,不要计较”。虽然苏联人爱喝酒,喝醉了也爱吹牛,但这种话显然不是玩笑话。

周总理认为,这话是一种非正式的宣言,看来苏联还是喜欢指手画脚,还是要当“老子党”。

在之后的会谈里,两党之间又发生争执,中共要求苏共保证放弃赫鲁晓夫的对抗路线,并且要做个声明。

苏共则坚决不同意,哪怕苏联已经是“勋宗时代”,但苏共高层认为赫鲁晓夫的对华路线“不全是错的”,原因竟是“中国并未在国际革命上和苏联保持高度一致”。

与会最后,苏联高层甚至说出一些“人身攻击”的话,直接导致双方的谈判不欢而散。

此后,从1965年到1966年,中共接连拒绝苏共“世界共产党大会”和“苏共二十三大”的邀请,双方的联系至此断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

苏联全面南下,小平提出三大要求

1969年,中苏军队在珍宝岛发生武装冲突,苏军非常激进,曾主张要对中国进行核打击。

后来,两军又在黑龙江和新疆地区发生数次冲突,苏联也制造了“铁列克提事件”,造成中国解放军的伤亡。

冲突发生后,苏联开始在中国北方屯兵百万,其中大部分是苏军二线部队,因为苏联的精锐很多部署在西部的欧洲边境对峙北约。

尽管是解放军对峙的苏军是二线部队为主,但以苏联当时的实力,也足以给中国压力。

苏联的压力,让解放军改变了军事战略,暂缓了东南沿海的海防建设,专心在内陆搞防御。

直到今天,西北地区和内蒙还有很多“人造山”,中部山区有不少数字代号的超大型“三防”工事,这都是防御苏联时留下的。

然而,因为对苏防御导致国内围绕打仗而工作,工农业产值萎缩,极大加重了中国的经济负担。至70年代,苏联国势正盛,中国为了战略平衡,开始和美国缓和关系。

1971年起,中美开始接触,苏联则对中美握手非常不悦。勃列日涅夫虽然骄纵,但他也知道中国非同小可,一举一动都能影响亚欧大陆的局势。

70年代中期,中国第一代领导高层接连逝世,苏联政府派出外交人员吊唁,两国的关系有些许缓和。

但1978-1979年,随着苏联支持越南入侵柬埔寨,苏军入侵阿富汗,两国关系又紧张起来。

越南入侵柬埔寨,推翻了红色高棉,还要建立“印支联邦”,这是中国坚决反对的。

苏联入侵阿富汗也是为了打破美国在南方的封锁,但这场战争也发生在中国边上,引起了中国政府的警惕。

中国不可能看着边境失火而不加阻止,于是当越南贪婪地入侵中国边境时,解放军马上发起了对越自卫反击战,打消了越南的嚣张气焰。

与此同时,苏阿战争也陷入漫长的的治安战时期,苏军在兴都库什山脉和阿富汗圣战者“捉迷藏”,士兵伤亡倒是其次,武器、粮食、药品、军饷等巨大的战争消耗重创了苏联经济。

苏联知道,继续这样下去是不行的,但要破局,必须要“清理欠账”,首先就是得消除中苏之间十余年的嫌隙。

1982年初,勃列日涅夫来到中亚的乌兹别克斯坦,在首都塔什干发表了讲话。勃列日涅夫一改常态,宣布:

“苏共承认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苏联承认一个中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这场“塔什干讲话”在世界外交史上很重要,它代表苏联在长达15年的中苏对峙里首先低头,要缓和与中国的关系。

勃列日涅夫抛出橄榄枝,中国这边得知消息后比较惊讶。因为这位领袖一直很强势,喊打喊杀,目中无人。

但高层明白,眼下苏联麻烦缠身,国势今非昔比,勃列日涅夫确实有对华缓和的动机。

当时,主持政治局的领导人们开了会,小平同志主张“接苏联的橄榄枝,但不能冲动”,他让外交部东欧司开个记者会,表达中国政府的主张。

在记者会上,中方对苏联的要求有三个,都很硬性:第一要苏联撤走中苏边境的百万大军;第二要苏联命令越南离开柬埔寨;最后要苏军全部撤出阿富汗。

邓小平的“三大要求”通过外交部传给了苏联,苏联政府马上感到了压力,随后派出代表团和中国政府进行会谈。

邓小平曾说:“苏联答应这些要求,两国领导人可以随时见面,在任何地方都行。”

但可惜的是,中苏谈了5年,也没有确切的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

中苏对峙,也让苏联元气大伤

冷战时期,苏联毕竟是超级大国,有自身的战略利益,以及国际地位,因而不可能因为中国的要求而立即改变国策。

但苏联表示,能最先做到的是在中苏和中蒙边境撤军,其实这所谓的“百万大军”在后期也是虚张声势,具体人数不到50万,撤也就撤走了,还节省军费。

至于从阿富汗撤军,以及让越南从柬埔寨撤军,苏联一直没能答应。苏联政府在这些地方下了血本,轻易无法抛弃,越南人也不会同意。

当时,越南20万大军在柬埔寨打仗,把国运都赌了上去,黎笋不可能吐出这块肉。

然而,在1982年末,带领苏联走过国势巅峰的勃列日涅夫同志去世了。之后3年,苏联政治不太稳定,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都是上台一年多就去世,苏联三年间连丧三位国主。

最后,苏共中央找了年轻的戈尔巴乔夫当主席。

戈尔巴乔夫是个有新思想的人,曾受到安德罗波夫的器重,他上台后宣布要进行改革,并缓和同海外“传统邻居”的关系。

见中苏缓和有望,在1985年,小平同志通过罗马尼亚领袖齐奥塞斯库给苏共带话:

“让越南撤出柬埔寨,我邓小平可以去苏联见戈尔巴乔夫。”

这话让苏共中央很高兴,次年夏天,戈尔巴乔夫就在海参崴讲话,宣布要大力改善和中国的关系。当时苏联已经开始从阿富汗撤军,中苏之间的矛盾只剩下越南和柬埔寨。

而中国重视越柬关系,是因为中南半岛的局势也影响着中国的经济。如果越南建立“印支联邦”,会打乱东南亚局势,威胁中国南方的海上贸易,甚至给两广、云南数省施加压力。

南方是中国当时经济发展的龙头,这里如果出乱,中国的改革开放就会受影响。

1986年,越南反华领导人黎笋去世,越南新政府表示想和中国缓和关系,希望给点时间让国家转向。至此,中苏之间最后一块障碍也软化了。

越南低头,主要是因为国内经济撑不住了,在柬埔寨和中国边境“两线作战”的越军军费开支很大,导致国内经济凋敝,货币贬值几十倍,民众怨声载道。

同时,因为苏联年年减少对越南的支持,越南只好自掏腰包买物资。一个热带地区的国家,居然连大米都要去进口,这也预示着当时的东南亚即将洗牌进入稳定。

1988年,中苏之间彻底没了阻碍,但可惜的是,在这一年,苏联自己的经济已经要垮了。

苏联侵阿战争花了近800亿美金军费,最后颗粒无收,他们每年还给越南20亿美金去打仗,本身对外开销就很大。加之80年代末石油价格下跌,苏联自己揭不开锅了。

1989年,越南彻底离开柬埔寨,东南亚问题解决了 。同年5月,戈尔巴乔夫访华,中苏关系中断20多年后再次修复。

只是这次访问中,小平同志提出“只握手,不拥抱”,给了苏联人一个信息:时代变了,我们回不到从前。

后来,在对苏联最高苏维埃的报告中,戈尔巴乔夫指出:和南部邻国中国交恶,是苏联历史上最严重的失误,是导致国家战略失衡,经济亏损的主因。

报告呈递之后,最高苏维埃基本同意总书记的意见,苏联开始和中国商议经济、军事合作的细节。可惜的是,苏联的国力亏损已经病入膏肓,没两年就走向了解体。

文/商学野

参考资料:

1.《细说中苏关系恢复》,戴秉国

2.《邓小平与中苏关系正常化》,夏明星,程彦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