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今天的旗舰头戴耳机市场,除了极个别的静电单元作品外,几乎全部都是平板振膜产品,2023年甚至连中低端市场都开始「平板振膜」化了。毫无疑问,以今天电声转换技术的限制,平板振膜单元所能带来更加宽广的声场营造能力、丰富的中高频细节以及全频段的高密度声音表现无疑更趋近于我们心中音乐体验的最理想状态。但是,这种看似「完美」的振膜解决方案却也有着诸多设计上的难点。首先是单元尺寸的限制,想要达到相对优秀的音乐现场重塑能力与声音规模感,更大规模的平板振膜尺寸是必须的。同时,为了营造全频段的高密度声响,更密的单元有效震动面积布置,更强大的磁体结构也让整个平板振膜单元的重量与体积进一步扩大。这就是为什么市面上大多数平板振膜耳机的个头和重量都要比动圈耳机高一个级别的主要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以上,在头戴式耳机上设计搭载一套优秀的平板振膜单元都如此困难的情况下,想要在「耳塞」这一耳机形式上选用平板振膜结构无疑就有点「天方夜谭」的味道了。不过,追求声音极致表现的耳机设计师们并不这么想,最近这些年来不少品牌都在不断尝试将平板振膜单元小型化、高效化,以期可以在耳塞产品中能够搭载这一声音表现相较动圈与动铁更具优势的单元。其中平板振膜大厂Audeze早年的LCD-i4就是这类产品的杰出代表,当然还有后来被广大发烧友所熟悉的iSine 10/20等等。不过,哪怕是通过新技术、新材料与无数巧思叠加打造的这类高性能小型化平板振膜单元「耳塞」的体积依然是无法塞入耳道内的,所以这类产品无疑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单元「挂在」耳朵外侧,利用固定声学导管将声音传递进耳道内侧。

借由平板振膜的搭载,Audeze「平板耳塞」在声音表现方面相较普通耳塞类耳机有着几个突出的优势,首先就是远远超越同类的声场重塑能力,更加接近自然听感的声音细节分布与极高的声音规模感。当然它们也有着非常明确的缺陷,传统设计下的平板振膜单元所需的高驱动要求让单元体积、重量依然偏大,这就造成了为了满足稳固的佩戴需要增加耳挂设计,这让佩戴舒适度与耳机与耳膜间的密闭性表现都大打折扣。同时,Audeze的这几只平板振膜「耳塞」均为全开放式设计,大音量播放状态下的漏音问题也会影响实际听音感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GL30来了,踩着先辈成就自己

用如此多的篇幅来介绍平板振膜耳机的优缺点皆为更好的让读者能够理解今天九段要聊的金平面GL30这一全新时代平板振膜「耳塞」的设计难度以及它的突出特色是多么的让人兴奋。金平面作为一家知名耳机代工大厂,有着丰富为众多国内外知名品牌ODM/OEM的经验,自身耳机研发能力与技术储备毫无疑问是业界顶流。如果你对这家厂牌还不了解,可以翻阅我曾经写过的金平面AMT16评测文章,里面有对这家厂牌以及主理人的详细介绍。

GL30平板振膜耳机自我在去年北京耳机展上首次接触就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虽然它并不是,但我总是会把它看成金平面以Audeze几款同类为参考全面革新而来的作品。因为不管从声音风格、技术特点还是佩戴方式与使用体验,GL30几乎可以看作是LCD-i4的「完成体」。首先,GL30搭载了一枚接近30mm的大尺寸平板振膜单元,那些标榜自己搭载「1Xmm超大尺寸单元」的动圈耳机是不是弱爆了?当然,这一平板振膜单元采用了金平面的全新一代设计理念和技术,最新一代的硅化物基膜与定制超薄且极轻的压延合金铝组合而成的振膜在超强铷磁磁路系统的加持下配合CNC精密铣削而成的铝合金前腔体,在反复不断的实际测试验证后确定而来的调音滤波部件的共同帮助下,GL30拥有了相比包括AudezeLCD-i4在内的市场同类都无法比拟的声音表现,更重要的是它的体积与重量也呈现出了巨大的优势。

设计巧思解决平板耳机佩戴问题

声音体验与重量体积的问题解决后,接下来就是耳机用户最关系的佩戴感受了。这里有两个问题,首先是佩戴的牢固与舒适,其次是佩戴密闭性的表现。金平面的设计师在这一方面的努力可能要比上面的声学结构设计还要费神,因为从去年的几次耳机展上看到的样机几乎一直都在不断「精进」,而这其中就有大量设计巧思的呈现。比如GL30并没有采用同类常见的独立耳挂设计,而是通过在耳机内侧腔体上设计的一只「小飞翼」配合耳机线挂耳来实现耳机与耳部的固定,而这只「小飞翼」在几次公开展出试听中一直不断微调造型,通过大数据与大量实际佩戴建议的收集,金平面努力将其设计成能让绝大多数用户戴牢又几无压敷感的表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小飞翼」,进入耳道的腔体部分要通过耳塞套作为另一个支点来保证GL30耳机的佩戴牢固与声音密闭,金平面的设计师同样在这一问题上进行了以年为时间单位的深度测试与调整,最终在市售版本上附赠了「空前规模」的耳塞套组合,而这其中又以与国内大厂达音科合作的「水桶套」的表现最佳,不管是在佩戴稳定、舒适感上,还是声音密闭感上皆是官方最为推荐的搭配。

除了以上,尽可能的降低耳机重量与体积也是设计师的重要考量。精密铣削的铝合金腔体经过精细抛光后再通过静电喷涂极细手感砂,然后通过阳极氧化成太空银配色,这些属于业界顶级的外壳加工工艺都被用在了GL30这只耳机上,当然因为采用了极高强度精密铣削铝合金外壳,这也在保证外壳强度的前提下让这枚耳机外壳的重量相比普通金属外壳同类得以大幅降低。像是这样的不计成本的工艺选择与设计巧思在GL30的生产设计上其实还有非常之多,限于篇幅我就不做一一介绍了。

总之,通过以上设计,GL30看似是一只「挂在」耳边的耳机,但实际佩戴的体验上不管是牢固度、压迫感,还是声音密闭性都来到了入耳式耳机的相仿水准。传统平板振膜「耳塞」的佩戴不牢固,长期佩戴不适感等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不同于所有「耳塞」的「平板声」

金平面GL30的声音表现是极具特色的,跟市售大部分动圈与动铁类耳塞具有完全不同的风格。GL30特别的声学结构让其声音传达方式更接近头戴式耳机中AKG K1000的感觉,「耳塞」也有声场这你受得了么?是的,九段这里要聊的是整个声音现场的重塑感受非常接近自然真实的明确「声场」,与我们普通谈论的耳塞的左右、纵深声场大小有别。这种更接近真实的声场营造能力会给到更贴切的音乐包围感与带入感,是任何入耳式耳塞都无法做到的,这是GL30声音的第一个特点。

细节明确且丰富的中高频细节是金平面GL30的第二个特色。相比普通入耳式耳机,GL30在中高频部分的细节揭示能力与回放质感都要更加卓越,比如弦乐中弓与弦摩擦时的微小跳动与结尾的尾韵展现明确且悠长。与高质量高频动铁单元的呈现方式不同,平板振膜下的中高频回放并不会有密度超高的冲击感,更接近于音乐现场的听音感受,不会给人以特别高素质但却更舒服的体验。

中低频部分的量感也值得一聊,不过并不是说GL30这部分的表现有多么的优秀。而是相对头戴式平板振膜耳机,GL30的单元与耳膜间的距离更短,低频量感的保持会更加容易。所以哪怕是在驱动条件并不充分的情况下,GL30的低频基础量感也是有所保证的,这跟头戴式平板振膜耳机驱动不良时低频容易「瘸腿」不同。GL30的低频氛围与量感的呈现都是较为丰盈的,但与大尺寸动圈单元那种弥漫感不同,总体更趋向于速度与控制力。

驱动要求及搭配建议

虽然金平面GL30的阻抗很低,但它的灵敏度并不高,这是典型的平板振膜耳机特点,看似不难驱动但实际想要「推饱」则对前端的功率储备与电流驱动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所以,GL30是可以被绝大部分常见入门级随身音乐播放器所驱动的,甚至一些推力较大的手机小尾巴都可以让它「愉快」的欢唱。但是这时的GL30在中低频部分的量感与下潜呈现上有着可闻的不足,而高频部分的「平板」特色也有所缺失。但是中频部分的质感与丰富的细节是可以较好的保留的,这时的人声表现相当悦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如果你想更全面的体验金平面GL30的声音特色,那一台旗舰大推力随身音乐播放器无疑是必须的,我甚至更喜欢把它插在Goldenwave序曲Pro台式解码耳放一体机上聆听。这时的GL30的声音规模感颇佳,音乐画面的重塑能力可以拉开绝大多数普通入耳式耳机一大截,不管它售价何许。Astell&Kern SP3000Copper与海贝R8是我平时出街搭配GL30的首选,虽然声场的边界相比台机要弱化且拉近不少,但该有的全频段密度感与中高频华丽的细节都得以保留,而这时的中低频厚度与量感也在水准之上,这是标准的高水准均衡「耳塞」的表现,是大部分万元价位入耳式耳机都无法企及的表现。

写在最后,购买建议

从本文的篇幅大家就可以看出九段对金平面GL30的「偏爱」,我并不认为它是一只多么高端的耳机作品,但它却是一只非常具有特色的作品。在今天各类耳机同质化极其严重的时代,拥有这样一只能挂在耳边够驾驭绝大部分音乐类型回放的「歌剧院」是让人极为开心的事情。所以,如果你能接受这样的佩戴感受,想要体验高水准头戴式平板振膜耳机的声响但限于使用环境及「荷包」的限制暂时无法实现的话,那这只金平面GL30无疑会是你的最佳选择。但是如果你对佩戴牢固度有着苛刻要求,有高强度运动需求,或是你的驱动前端水准特别有限的话,那GL30无疑并不适合你,一只入耳式动铁耳机会是更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