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甄素静 每经编辑:卢,嵘

日前,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及《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的批复,为前海和横琴两个合作区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指引。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表示,特区政府将带领社会各界抓紧前海和横琴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发挥香港在“一国两制”下得天独厚的优势,共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顶层设计蓝图及支持政策不断完善和颁布,政企学各界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抱有高期待。自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后,加快把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世界级创新平台和经济发展战略高地成为各界奋进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江表示,在城市协同共进进程中,各地方政府在营商环境改善方面展现出积极态度,不断探索制度创新。图为林江 受访者供图

粤港澳大湾区,从地理上看,是由珠三角九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组成的面积5.6万平方公里土地;从经济上看,粤港澳大湾区2022年经济总量超过13万亿元人民币以不到全国1%的国土面积、5%的人口创造了11%的经济总量。

在世界版图上,粤港澳大湾区与美国旧金山湾、纽约湾、日本东京湾并称为世界四大湾区。这些湾区是全球经济最发达、最开放、最活跃的地区。而这四大湾区中,粤港澳大湾区又因其多样性、复杂性而最为特殊。

就世界四大湾区中为何粤港澳大湾区最独特,作为中国开放水平最高、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当前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表现出何新特点、新趋势,在全球经济形势和地缘政治变化的大背景下,大湾区应如何把握机遇应对挑战,以及以香港、深圳、广州这些代表性城市目前是否如海外舆论所说遇到发展瓶颈等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了知名学者林江。

林江现任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是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也是每经智库香港中心的首批专家。林江表示,随着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颁布,湾区内城市经济正在持续进行一场高质量发展变革。

从各自为政到协同并进

林江曾在香港工作生活十余年,先后担任香港招商局集团研究部研究员、金融中心副总经理、香港中国企业协会咨询服务部副主任等职务。他密切关注全球市场走向,并把在港的商业实操经历及切身体会转化为了一套独到的模式,以跨学科的思维方法,对宏观经济走势进行研判与思考。

在林江看来,当下全球化日益加速,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新引擎,正逐渐崭露头角。粤港澳大湾区独特优势在于其“一国两制”制度设计,这种制度上特殊性使粤港澳大湾区在国际贸易中占据有利地位,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后,湾区内各城市间经济合作与交流愈发紧密。经过4年统筹发展,当前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表现出何新特点、新趋势,林江表示,随着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的颁布,湾区内的城市经济正在经历一场高质量的发展变革。特别是在过去几年,城市间界限逐渐模糊,从各自为政到协同并进,湾区内城市正在共同书写崭新篇章。

在这场变革中,城市间互动合作亦是亮点。“江门市与深圳市合作互动就是其中例子,尽管两座城市并未直接相连,但江门市通过与深圳互动,共同举办招商引资洽谈会,共同挖掘新发展机遇,这种跨越地理界限合作,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地理位置更近城市。”林江强调,这种合作并非浅尝辄止,而是有着明确目标和规划。“这说明湾区内城市正在形成一个协商机制,围绕着产业分工进行差异化发展,避免恶性竞争。这种深度互动,正是大湾区城市发展、企业发展突出特点。”

在政府层面,这种协同性也得到了体现。林江观察认为,过去各城市各自为政,规划缺乏协同性。但现在城市和产业规划、地理空间规划、土地规划和城市规划间协调性得到了加强。这种多规合一做法,使得不同层次规划能够更好地互动和协调。

同时,港澳与珠三角9市间联系也得到了加强。林江举例说道,现在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和贸易发展局等,均在内地设立了办事机构,积极推动港商与本地民营企业合作。这种深度合作,使得大湾区的9个城市能够共享香港的资源,进一步推动湾区经济发展。

此外,在城市协同共进进程中,各地方政府在营商环境改善方面展现出积极态度,不断探索制度创新。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现实情况是各方对营商环境理解仍存差异,对于外资等企业而言,现有营商环境可能仍需要不断完善。

林江举例说道,当下,湾区城市普遍共识仍是基建是营商环境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家关注焦点,完善的基建如高速公路、地铁等,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然而,仅有基建并不意味着营商环境一定良好,如果基建使用率不高,反而可能加重地方债务负担。其次,在粤港澳大湾区,法律制度和营商制度接轨仍是关键问题。再者,在营商环境方面,服务质量和政府流程的优化固然重要,但真正的软环境或称之为“制度创新”才是关键。横琴深度合作区是一个例子,如果只是与澳门对接,意义有限,如果能将香港元素融入其中,将更有意义。

林江分析称,要实现营商环境高级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在制度创新和营商环境改善方面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这也为其未来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

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

在全球化日益加速大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以其独特制度优势、科创发展潜力以及与国际接轨的营商环境,正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林江表示,粤港澳大湾区独特优势在于“一国两制”的制度设计。这种制度上特殊性使粤港澳大湾区在国际贸易中占据有利地位,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科创成为推动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中央政府明确提出将其打造为中国版的硅谷,而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规划正是这一战略体现,广东省也制定了相应高水平对外开放政策。

“在打造科创中心过程中,大湾区可以依托香港这一国际城市优势,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从而推动高质量发展。”林江指出,高水平对外开放与科创相结合,使得大湾区有望成为全球创新中心,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林江教授还谈到了大湾区与其他国家级战略区域的不同之处,“粤港澳大湾区,依托香港这一国际城市独特地位,使得高水平对外开放和高水平科创成为可能,这为其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同时,‘一国两制’制度优势为大湾区的制度创新提供了空间。例如,前海地区允许港资企业考虑使用香港法律来制订商业合同,这种深度制度创新将有助于提升大湾区营商环境,使其更加接轨国际。”

近两年,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全球经济的不断变化,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已经深刻认识到转型升级必要性,很多企业都表现出了强烈转型意愿和行动力。这种转型不仅是企业生存和发展关键,更是提升湾区整体竞争力重要途径。

在技术创新方面,大湾区企业在0~1的原始创新和从1到N的复制创新方面都取得了不俗成绩。林江表示,企业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此外,大湾区还涌现出了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这些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大湾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活力。

林江表示,在企业转型过程中,地方政府支持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林江以东莞为例解释说道,东莞市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包括降费、鼓励研发、提供转型基金、财政税收支持以及土地资源支持等,以助推湾区企业转型升级。“这些政策不仅与中央和省的政策保持一致,还结合地方实际,为企业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保障。”

大湾区在产业升级和创新方面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企业案例。“但这些企业目前还只是个案,尚未形成产业化和产业链”,林江强调,要实现从个案到产业的转变,需要解决上下游产业链的配套问题,关注产业集聚的布局问题,实现区域和空间的无缝链接。政府和企业需要加强合作,制定明确指引性发展政策,推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香港金融中心的独特优势

粤港澳大湾区在“双循环”格局下,其国际国内市场联通性体现得尤为明显。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加速发展,以及受全球经济形势和地缘政治变化影响,其面临制约因素和瓶颈问题也备受关注。

林教授指出,近期,香港股市表现相对较弱,与国际上一些其他金融中心的股市相比存在差距,同时2023年香港IPO融资额也低于印度。但他强调,“看待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不能仅局限于眼前数据。”

林江说,内地虽然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但拥有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和消费市场,经济发展潜力依然巨大。因此,对于香港来说,其作为进入内地市场的桥梁作用依然不可替代。他表示,如适度松绑房地产行业等措施有利于香港金融市场恢复,同时强调香港金融中心地位并非一蹴而就,也不会轻易失去。

林教授表示:“我们应该对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抱有乐观态度。”他解释说,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地位。香港背靠内地庞大的市场,与内地的经济紧密相连。与此同时,香港拥有成熟的法律体系、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以及专业的人才队伍等方面的优势仍然独特且难以替代。

面对当前的挑战,林江认为,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静和理性,既要看到短期内的困难和挑战,也要看到长远的发展趋势和潜力。他强调,只有通过全面、客观的分析,才能更准确地把握香港金融中心地位的真实状况和未来走向。

此外,林江强调,站在更为宏观角度,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涉及范围广,包括经济特区、自贸试验区等。在政策制定上,需要注重各区域之间协调和统一,避免各自为政,导致发展失衡。例如,横琴、前海、南沙和河套地区的发展需要形成一种递进关系,从区域协同到科技创新,每个板块都有其独特定位和功能,但也要将它们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发展拼图。

“这个拼图不是简单相加,而是需要将各个板块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整体效应。”林江教授解释道。他强调,拼图内部不同板块之间需要有内在联系,包括产业、区域和空间布局联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1+1+1>4>5>6的效果。

针对大湾区发展制约因素,林江指出,软环境和硬环境是互动的,需要共同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也需要从0到1再到N转型升级。

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创新重要平台,港澳的先进经验与内地市场相结合,为大湾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也为港澳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提供了契机。

对于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投资者和企业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发展机会这一备受关注话题,林江表示,对于投资者而言,当前市场环境需要更多耐心。随着经济发展趋缓,短期内赚取高额回报可能不再是易事。相反,投资者应将眼光放长远,做好三五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准备。这要求投资者和企业从长远的角度出发,进行中长期布局,而非追求短平快的投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