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写徐悲鸿的四幅作品赏析

2021年10月17日,我去一个老同事家里做客,无意中看到他爸收藏的一幅破旧的国画,画中一只大公鸡站在竹林旁边的岩石上引吭高歌,红色的鸡冠与黑色的尾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特别引人注目,落款有“悲鸿怀人之作,桂林”字样,还有徐悲鸿的印章。仔细一看,原来是徐悲鸿于丁丑年(1937年)在桂林时画的,与网上的画进行对比,相似度很高,到底哪一幅才是徐悲鸿的真迹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叔收藏的《风雨鸡鸣图》与网上的对比

四幅画落款都是“悲鸿”,到底是徐悲鸿的真迹,还是后人临摹的呢?

张叔拿出同期收藏的其它3幅国画,我仔细查看,惊奇地发现,落款和印章均有同样的“悲鸿”字样。

张叔与他收藏的藤条盾与剑

张叔收藏的4幅徐悲鸿的国画,除了丁丑年(1937年)作于桂林的《风雨鸡鸣图》外,还有辛未年(1931年)画的《为谁张目》,廿九年(1940年)画的《木棉》,以及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画的梅花图《疏影》。这些破旧的国画到底是徐悲鸿的真迹,还是后人临摹的作品呢?大家不妨在文章的后面留言说说自己的看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叔收藏的画

张叔收藏的画

《风雨鸡鸣图》赏析

中国画坛巨匠徐悲鸿以画马而闻名于世,但他也爱画鸡,尤其爱画公鸡,其中丁丑年(1937年)作于桂林的一幅最为出名,画中特别注明“静文爱妻存之”, 1937年徐悲鸿与廖静文还未认识,“静文爱妻存之”6个字明显比其它字小,显然是后来加上去的。

风雨鸡鸣图的落款(残缺)

1937年初春作于桂林的《风雨鸡鸣图》中,一只长着鲜红的鸡冠和鸡髯的大公鸡,昂首挺胸,尾羽高高翘起,两只脚紧扎在竹林边的岩石上。鸡冠的红色与尾羽的黑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特别引人注目。画中的大公鸡羽毛还有点凌乱,大概是刚被风吹雨淋过的缘故吧?

大公鸡正张开嘴仰天长鸣,好像是拼尽全身的力量试图唤醒沉睡中的人们,但又还有所畏惧,所以不敢伸长脖子鸣叫。《风雨鸡鸣图》配的诗句是《诗经·郑风·风雨》中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1937年初,徐悲鸿看到1936年12月西安事变之后,中国终于结束了内战,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看到今日的喜人形势,想起过去的内战,复杂的心情难以言表,便画下了这幅《风雨鸡鸣图》,其中饱含了徐悲鸿深深的爱国之情。这幅画是徐悲鸿最成功也是最喜爱的公鸡图之一,后来在画的旁边加上了“静文(当时两人还不认识)爱妻存之”的字样,可见其对这幅画的珍爱程度之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叔收藏的《风雨鸡鸣图》

《为谁张目》赏析

中华民族正处于生死存亡边缘的辛未年(1931年),看到国民党不断挑起内战,加上日军侵华加剧,徐悲鸿感叹时局的混乱,人民流离失所,自己到底该为改变时局做些什么呢?回首过去多年的动荡给人民生活带来的重大影响,徐悲鸿感到十分迷茫,于1931年冬画了《为谁张目》这幅画,并写上“为谁张目,不堪回首,辛未大寒悲鸿写”的字样。

落款:“为谁张目,不堪回首,辛未大寒悲鸿写”

在这幅画中,一只大花猫趴在苍老的松树上,圆睁双目,警惕和茫然地回头向后张望,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猫的腹部白色,背部黑色,头部也是上黑下白,白中间杂些许黑毛,其中是否隐含了什么?放大可看到画中的松针上已结有冰凌,与大寒天气呼应,也体现了松树不畏严寒的坚强品质。

张叔收藏的《为谁张目》

《木棉》赏析

徐悲鸿1940年画的《木棉》画中,木棉的花瓣颜色鲜红,娇艳夺目,新枝和幼芽的浓墨与老干的淡墨形成鲜明的对比,凸显了新枝和幼芽强大的生命力。这是一幅浓墨重彩的画作,新枝的浓墨与花瓣的重彩又是一个鲜明的对比,黄色的花蕊与鲜红的花瓣形成了第三个对比,整幅画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张叔收藏的《木棉图》

徐悲鸿在广西住了近两年,到过十几次广东,一直想看木棉花,却无缘看到木棉开花。他在印度第一次见到鲜艳灿烂的木棉花时,观察特别认真,印象特别深刻,画下了这幅木棉图,图中诗云:“灿若朝霞色,高与青云齐。 孰具英雄气,棉花傥可师”,透过画面,可以感受到徐悲鸿对木棉花的热爱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叔收藏的《木棉》与网上的《木棉》对比

梅花图《疏影》赏析

1942年底,重庆中国美术学院在桂林招图书管理员,廖静文前往应聘,主持面试的人就是徐悲鸿,40多岁的徐悲鸿已两鬓白发,而廖静文却只有19岁,年龄的差距并没有妨碍两人的交流,对艺术的喜爱和爱国热情完全填补了两人年龄上的距离。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廖静文在重庆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任管理员。在中国美术学院,两人相知、相恋。1943年冬,梅花盛开的时候,徐悲鸿画了这幅梅花图《疏影》送给热恋中的廖静文。

画的右上方写有“《疎影》,卅二年(指民国三十二年,即1943年)始寒写与静文XX,悲鸿时居重庆磐溪,(盖章),中国美术学院画成,而有极壮烈之常德保卫战”的字样。

画中的梅花,树干柔中带刚,细枝疏密有致,淡雅的白色花瓣散发出淡淡的梅花清香,枝头上还有不少白色的花蕾含苞待放。梅花不畏严寒,敢于与寒冬抗争的精神,正是当时常德保卫战中,国军57师官兵不畏日本强敌,严防死守,誓死不降的英雄气概的一个真实写照。

张叔收藏的梅花图《疏影》

上面四幅画都体现了徐悲鸿注重写实的风格,且都在画中注入了个人的真情实感,使画面的内容更加丰富有趣,具有深刻的含义和很强的欣赏性。至于张叔收藏的四幅画是不是徐悲鸿的真迹,还是留给大家去辨别吧。

注释:
常德保卫战:常德保卫战从1943年11月26日凌晨开始,守军57师师长余程万率领8500多人,迎战4万日军,以寡敌众,死战不退。57师几乎全军覆没,消灭日军超过1万,打出了中国人的血性。12月3日凌晨2点左右,在部下的极力劝阻下,余程万率领100余人渡江突围,寻找援军,负责掩护撤退的柴意新团长率领留守的100余名战士与入城日军拼搏,全体阵亡。12月9日,余程万带领援军又杀回来,12月11日晚上把日军全部赶走,收复常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