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辽金和清虽然是游牧民族建立的国家,但实质上是游牧和农耕并存的二元体帝国,因为纯粹的草原帝国如匈奴、突厥、回鹘等,并没有意愿统治中原。往往是突入中原劫掠一番后返回草原,待中原休养生息后再来劫掠一番,或以劫掠(打谷草)为威胁对中原进行威胁。游牧帝国需要通过从中原不断榨取财富以确保部落联盟长的地位,游牧帝国的汗实际上是部落联盟长,一旦在和中原王朝战争中失败,部落联盟就面临着解体,到了东汉匈奴分裂卫北匈奴和南匈奴,南匈奴为了生存依附汉朝分到了河套地区,北匈奴则西迁到了生存条件更好的中亚草原,而草原帝国的大汗为了避免部落的解体,在必要时刻还要维护中原王朝避免解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安史之乱的时候,为了避免唐王朝的崩溃,回鹘帮助唐朝平定了安史之乱,因为一旦中原王朝分裂,会导致草原的部落联盟的解体,小部落不需要再依靠依附于大部落,对统一中原王朝进行战争和劫掠才能获得生存的机会,中原的分裂使得小部落可以和中原割据势力进行贸易,中原的割据势力需要从草原获得战马作为争天下的筹码,小部落也为了生存和称霸需要和割据的中原势力贸易获得所需要的物资,在这个时期双方是一种互利互惠的关系,因而在春秋战国时期,北方草原没有出现一个强大的帝国,直到秦汉统一之后才出现。

中原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突出的是正统性,皇位可以稳定的过渡,皇帝依靠官员治理国家,而草原实行的是兄终弟及,父死子继,草原的继承人必须有着威望和能力才能成为继承人,这些继承人往往是第一代大汗的弟弟或者是出色的儿子,如金朝初期还未进行汉化,金太宗吴乞买作为金太祖的弟弟继承了皇位,成吉思汗的三子窝阔台能力出众,得到了成吉思汗的弟弟和他各位兄弟的承认才成为大汗,皇太极作为努尔哈赤最有能力的儿子继承了汗位。

作为纯粹的草原帝国因为第一代开国大汗兄弟的去世,子侄们都认为自己有资格继承汗位因而造成了帝国的分裂,蒙古帝国在1206年建立到1260年分裂,立国54年,因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争夺皇位造成了分裂,因而说胡虏无百年之运。

但作为二元制的帝国,北魏和辽金、清都避免了胡虏无百年的定论。

能够稳定可持续地同时统治长城南北的二元帝国,其担纲者都来自草原和农耕的过渡地带,若要建立超越中原-草原的帝国,担纲者必须是能够同时理解中原与草原的人,这种人只能来自过渡地带。在二元帝国中,统治者同时兼有两个身份:通过可汗的身份以部落联盟的方式统治草原地区,这里主导整个帝国的军事秩序。通过皇帝的身份以官僚帝国的方式统治中原地区,这里主导整个帝国的财政秩序。中原的富财富与草原的强大军事结合在一起,因对最高统治者的共同效忠而联结在一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匈奴的刘渊最先开始了这种尝试,来自山西北部草原的拓跋鲜卑则成功地依此原则建立了北魏王朝。北魏早期定都平城,今天的山西大同,正是处在农牧交界地带,可以兼制两方。但北魏王朝并未认同这种二元政治,在孝文帝的时候主动南迁洛阳,并命随迁的鲜卑贵族说汉语、着汉服、改汉姓,一力汉化。这样一种努力便是放弃了其草原身份,这对二元帝国是非常危险的,它将使得帝国的军事力量不再认同于帝国统治者,所以魏孝文帝去世后不久,便发生了北境六镇军人掀起的内乱,以致亡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孝文帝南迁的本质的原因是,平城地区也是草原军事贵族的核心区域,军事贵族对大可汗的约束使孝文帝感到无法进行中央集权,于是力图远离军事中心,摆脱贵族的约束,运用中原地区庞大的财富资源进行中央集权,迁都洛阳因此便成为必须的选择,但其结果自然是悲剧性的。

此后的唐对漠北进行短暂的统治,草原各部对唐太宗尊称卫天可汗,则是对唐太宗是草原大汗的认可,可是唐帝国是一个一元体制的帝国,最终放弃了对漠北统治。

到了辽代,来自草原的统治者开始了二元帝国的建立,用南北两院分治汉人和契丹人。契丹作为早期是草原帝国可汗是选举产生,三年一选,耶律阿保机出身的遥辇氏,他的兄弟都有机会继承汗位,耶律阿保机则垄断了汗位,他的兄弟们发生了三次诸弟之乱,暴露了阿保机汗位的不稳,为此耶律阿保机需要进行新的战争来提高自己的权威巩固自己的地位,为此契丹灭掉了东北的海东盛国渤海国,开始吸收汉法治理汉地,到了太宗耶律德光更是把燕云十六州纳入了契丹版图,国号改为辽,耶律德光要做中原的皇帝,但是此时的契丹没有能力统治汉地最终退回了草原,燕云十六州则作为下次南下的前沿阵地,随着北宋开始了中国的统一,引起了辽的恐慌,一旦辽国失去了燕云十六州,退回漠北的草原,必然会面临着分裂,而燕云十六州的人口占了辽国的五分之二,产生的财富占了辽的大半,宋太宗的两次北伐对辽的经济进行了严重的破坏,等到了辽圣宗时期,萧太后和辽圣宗南下,目的不在于夺取中原,而是保持宋辽的和平,避免帝国的解体,最终宋辽达成了澶渊之盟,保持了百年的和平,辽得以延续二百年,辽相对来说不是一个完整的二元体帝国,辽的核心地区位于草原的上京临潢府,草原的成分占了大的比例,汉地燕云十六州提供的财富是有限的,皇帝并不定于谋一首都,帝国的权力中枢是行走的,帝国执行者四时捺钵,辽依然保持着先人游牧的习惯,居无常处,四时迁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辽、元、清都建立的二元帝国的另一个特点是。在北京(游牧和农耕的连接处)北面的草原地区另设一个草原首都,辽代在上京临潢府(实际上这才是正都),元代在上都,清代则是在承德。通过这样一种首都圈,完成单一首都难以完成的治理任务,真正统治起一个普遍帝国。

金朝立国百年的和辽、清有所不同,金和北魏类似,金朝是女真人建立的王朝,女真人是东北的渔猎民族,早期实行的部落制度——勃极烈制度,勃极烈制度以少数高级核心官员合议制的形式决定国家的大政方针,是一种辅佐皇帝的政治制度。但皇帝的权力受到各个高级核心官员的牵制,类似集体领导。第一个勃极烈成员有5人,按地位高低顺序排列为:都勃极烈,地位等同于皇帝,谙班勃极烈,此为皇储,皇帝死后的继承人。国论勃极烈,此位相当于国相,阿买勃极烈,此位相当于国相的第一助手,昊勃极烈,此位相当于国相的第二助手。金以勃极烈制度起家,曾把该制度植于辽地,但并不适用,于是全面辽的两面官制,但女真是渔猎民族并不是游牧民族,对草原的管理有限,辽的西北招讨司并没有继承,金选择了和北魏一样的策略,修建长城阻挡北方的游牧民族,由于灭掉了北宋,把陕西、河北、河南、山东纳入金朝版图,汉地的人口占了大多数,金早期无法统治汉地,采取了扶植傀儡政权伪齐去治理北宋故土,但随着汉化的加深,金采取了全面汉化,以一元体制统治全国,对北部草原采取了汉朝一样的策略,定期犁庭扫穴和在草原联合较大的部落替金朝征讨不服中央的部落。

成吉思汗接着金朝所封的札兀惕忽里(众部落之长)的管制讨伐各部完成了蒙古高原的统一,金朝内部的山东和河北又发生了红袄军起义,金朝又采取了错误的外交政策,被蒙古侵略的土地,要从南宋和西夏夺回来,最后造成了四面受敌被蒙宋联军所灭,金朝的灭亡,对此后的清有着警示作用,因而清根据蒙古地区的情况采取盟旗制度治理蒙古。

元朝无法建立百年帝国的原因,元朝是第一个大一统的二元帝国,虽然帝国统治着广大的汉地,但帝国的核心角色依然是作为草原大汗的存在,大汗半年在元大都半年在草原的元上都,草原的军事贵族民主制影响着元朝帝位的继承,帝王需要中原的财富去稳定和藩王的关系,元朝的皇帝始终想要用汉法进行中央集权,但是元朝的皇帝在位时间都太短了,无法完成汉化的过程,元朝的内斗贯彻始终,最终导致了元朝不足百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清朝则是吸取了元朝的教训,清朝入住中原后并没有选择完全的汉化,因为倘若全盘汉化,则势必难逃北魏的下场。

入主中原后的大清的秩序实际上是对中原、草原乃至高原、绿洲等多种政治生态与文化的普遍吸收,清朝采取了一种全新的制度盟旗制度来治理草原,通过联姻、藏传佛教和盟旗制度加强对草原的统治,盟旗制度规范了草原各盟旗的活动范围,使起成为了半定居的生活有效加强了管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康熙被称为了博格达汗成为了草原的大汗,此外还有个重要的原因是沙俄帝国的崛起,使得漠北草原清俄国界线的划分,使得漠北草原势力无法形成一个凝聚的势力,如清中期强大的准格尔汗国,统治着漠西广大地区,但是随着被清朝击败地盘越来越小,北部的草原被沙俄所占领,向北方休养生息的根据地到丧失,最终导致了帝国的瓦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朝无法实现对草原的治理,在于无法灭掉整个北元势力,北元的正统依然存在,并且通过萨满教进行了加强,只有忽必烈的嫡系子孙才能成为北元的大汗,作为元朝大臣后裔的也先,虽然取得了极高的声望俘虏了明朝的皇帝明英宗,但依然无法取代黄金家族成为蒙古的大汗 ,最终死在内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者中原王朝要北上打击草原,需要大量的财力物力,而采取长城对游牧民族采取战略压缩是一种最为稳妥的方式,但把蒙古各部压制在苦寒的草原地区,使得蒙古屡屡犯边,也消耗了明朝大量的财富,因而明朝在隆庆时期和土默特部的俺答汗达成和议,俺答封贡双方进行贸易互市,双方二百年的争端得到了解决,这也是一元体帝国所做的极限,通过贸易达到和平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