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星镇地处招远市北部,与龙口市(黄县)相接壤,该镇辖区内不少村庄都分布在招远龙口两市的交界线上,石棚村就是其中之一。

从张星镇驻地到石棚村,最短的一条路是先往东北方向的“界沟”(招远和龙口市交界处有一条界沟,周边有不少以此为前缀名称的村庄)行驶,中途走到宅科村附近时转向西北,穿过该村驶入爬山路段,在翻越一道垭口之后,最终到达山另外一侧的石棚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石棚村的位置示意)

通过以上描述和地图示意不难看出,石棚村虽然属于招远管辖,但就地理位置而言,实际上处在招黄两县分水岭的黄县一侧。而倘若遇到大雪天气、刚才提到的山路无法通行的话,那么该村就如同“飞地”一般,需要向北从龙口市地界绕行才能到达张星镇驻地。(注:该村北面是龙口市北马镇的台上殷家村,以前曾介绍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于石棚村的由来,《招远县地名志》记载道:明永乐年间,史姓迁来建村,因村南有一石棚,故名。就字面来说,“石棚”可以理解为石头搭建的棚子(小屋子),能够解释得通。

不过,相对而言,还是“石硼”这个词组更为常用。“石硼”一般是指裸露在外的大块岩石,而该村附近的地形也的确符合这种描述。以此推测,现在的“石棚”名称有可能是从古代的“石硼”演变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石棚村的规模属于中等,上世纪八十年代统计有八百余人口。从村口处的修路捐款功德碑名单来看,村里姓氏种类较多,如孙、张、王、姜等。而村里修的那条“秀才路”,据记载是旧时孙氏家族祖孙三代连续出过秀才而得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石棚村里,还有一处比秀才路更有底蕴的景观,那就是村里的“无梁殿”(不用木梁支撑)。这座“无梁殿”就在村委大院内,据说为明万历年间始建,系观音殿,总体保存相对完好。前些年也经过修葺,并立有石碑记事。而在村委大院外,即无梁殿的对面,还保留有一座老戏台。听当地人说,同样历史悠久。

下面这几张图片就是无梁殿和戏台的场景。石棚村另有不少传统民居,限于篇幅,本文就不单独展示,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实地参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