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任何时候都要求实事求是。一次,他和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著名作家王小波的父亲王方名谈话时,讲到了实事求是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的重要性。

主席说,中国革命开始时很困难,陈独秀、王明、张国焘等人跟着别人跑,使中国革命遭受一次又一次的挫败和严重损失。1949年我们要过长江时,还有人阻止,说千万不能过长江,过了,就会引起美国出兵,中国可能出现南北朝局面。

主席接着说,我没有听他们的。我们过了长江,美国并没有出兵,中国也没有出现南北朝。如果我们听了他的话,中国倒真可能出现南北朝。后来我会见了阻止我们过长江的人,他的第一句话就说:胜利者是不应该责备的。

毛主席最后概括说,可见实事求是、独立思考是非常重要的。千万不能把自己的脑袋长在别人的脖子上。

1958年8月13日,主席到天津新立村参观稻田,有领导向主席汇报说,现在亩产可达10万斤。

主席听了说:“不可能的事。”

他指着一位领导说:“你没种过地。这不是放卫星,这是放大炮。”

但当地领导仍然坚称亩产确实达到了10万斤,是用电灯为水稻照明,用鼓风机朝水稻里吹风的办法才做到的。

主席仍然摇头不相信,说:“吹牛,靠不住。我是种过地的,亩产10万斤?堆也堆不起来么!”

有领导为了向主席证明亩产确实是10万斤,就找来小孩站到水稻上,表示下面是实实在在的水稻。

主席见了,一语双关地进行制止:“娃娃,不要上去,站得越高,跌得越重哩。”

尽管主席对那些高得离谱的亩产表示不信,但报纸上仍不断登出亩产2万、5万、甚至10万斤的消息。用当时一句流行的话说就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在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浮夸风完全违背了毛主席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主席后来对工作人员说:“他们有些事瞒着我,我去哪里,他们都能作准备。了解不到真实情况,我就会犯错误。”

1958年8月中央政治局北戴河会议后,各地工农业生产放“卫星”的消息不断传来,全国上下一片沸腾。

主席虽然很高兴,但对各地反映上来的惊人的发展速度也表示怀疑。同时,主席也觉察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错误,于是决定到河北、河南、山东等地考察,调查3省大跃进的实际情况。

11月2日,主席到达郑州,在听取了一众领导的“辉煌战绩”以后,主席不放心地反复询问:“有什么问题没有?不要只说成绩,我想知道有什么问题没有?”

可是连问几遍,大家只是说好,没人说有问题。

主席见不能从他们那里问到什么问题,就提出召开一个基层同志参加的座谈会。结果仍然和上次会议一样,大家还是众口一词地说好。

主席有些无奈。他转头看到旁边站着中南海摄影组的摄影师胡秀云,便盯着她问:“小胡,你说说,有什么问题没有?”

胡秀云没料到主席会问她。稍作迟疑,回答道:“我看妇女同志们挺高兴的。原来围着锅台转,现在吃食堂,解放了。”

主席笑了,说:“你是不是吹牛呢?大锅菜炒出来的就是不如小锅菜炒出来的香么。”

主席这句泼凉水的话让在场众人愣住了。在当时全国形势一片沸腾的形势下,这句话如果换作别人说,那是会有大麻烦的。

胡秀云大概是受了主席的鼓励,忽然冒出一句:“我就有些纳闷,怎么晚上亩产还是400斤,到早晨就成1000斤了?有些干部一个比一个能吹。”

场面一下子紧张起来。

主席扭头看看河南省委第一书记吴芝圃,又望望陪同他视察的谭震林,微笑着问:“你们到底是放卫星啊,还是在放大炮?”

这句看似玩笑的话,一语道破了浮夸风的真实面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盛行的浮夸风、共产风,主席十分忧虑。他既想保护广大干部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又不同意各级干部违背经济规律瞎干蛮干。

为了纠正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为标志的“左”的错误,从1958年11月到1959年7月,在半年多的时间内,主席主持召开了两次郑州会议、两次中央全会,制定了一系列纠正“左”的错误的指示和政策。

正如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的:

“1958年底到1959年7月中央政治局庐山会议前期,毛泽东同志和党中央曾经努力领导全党纠正已经觉察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