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前,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热词,卫生健康领域同样高度关注和积极践行。尤其是2021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以满足重大疾病临床需求为导向建设临床专科,重点发展重症、肿瘤、心脑血管、呼吸、消化、感染、儿科、麻醉、影像、病理、检验等临床专科,以专科发展带动诊疗能力和水平提升。近日,在健康报社与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联合主办的第十届大型公立医院发展会议上,设置“建强专科 实现临床服务能力再提升”分会场,会议由诺华(中国)支持,邀请与会者围绕临床专科建设的话题展开讨论。

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

医院管理与改革研究室主任江蒙喜:

用数据和技术说话

为了抓好学科建设,医院管理者应基于现有学科数据做到心中有数,在具体业务方面要脑中有思,并在此基础上将工作落在实处,即手中有活。

抓准,即看数据。医院管理应围绕学科看数据,其评价的核心是科室收治病种的能力或病种占比。要做到这一点,最核心的举措是提升技术。抓细,即谈业务。患者到医院无非有4个诉求:明确诊断、清除病灶、组织保护、功能重建。学科建设的内涵要以患者需求为中心,充实“武器库”,提升诊断能力。抓实,即抓落实。医疗机构管理者可以聚焦3件事:部署业务,即找准数据中反映的业务根源;支撑业务,即梳理诊疗业务的发展体系;兑现业务,即落实具体的方法和步骤。

辽宁省肿瘤医院党委书记朴浩哲:

以科研支撑成果转化

近年来,辽宁省肿瘤医院注重平台的搭建。医院设立院士工作站,建立恶性肿瘤防治技术研究平台;与中国科学院开展全面战略合作;建立肿瘤精准医学大数据分析中心和肿瘤标本库,打造基因检测平台;成为大连理工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联合开展医工交叉合作项目。医工交叉合作项目开展以来,团队共设立基金项目138项,投入经费4070万元。

目前,辽宁省肿瘤医院正在集中力量开展肿瘤医学研究院建设的相关工作。未来,希望研究院能够成为以医工交叉为核心、特色鲜明的区域创新技术支撑平台,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中的落地应用;以肿瘤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为突破口,深入开展医工交叉相关基础和应用研究,力争取得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

副院长王津雨:

学科建设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过多年发展,医院管理者在管理中越来越感到,医院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坚持在血液病领域深耕。一些学科和专业即便在行业内关注度很高,但只要与血液疾病这个发展主线无关,医院也会毅然舍弃。

在打造研究型医院方面,医院设定了一系列目标和任务,即:以设立血液学科技创新体系核心基地为目标,以重点实验室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为“双轮驱动”,以天津市乃至京津冀地区为基础打造三级网络,以医疗、研究、教育、产业为主线共同推进,以防治、理论、技术、规范、资源为五大任务。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党委副书记刘礼斌:

医疗机构要重视人才储备

当前,医疗机构都非常重视人才建设。然而,如果医疗机构在人才引进的过程中没有考虑人才的长远培养,那么学科建设就无法实现可持续性。因此,医疗机构要集中更多财力、物力支持高峰学科、高原学科建设,培养好第二代、第三代人才,并重视人才储备。在“一院多区”的建设背景下,很多医院的老院区都在老城。虽然它们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受到硬件条件的限制,但其文化和技术底蕴都非常深厚。因此,医疗机构在进行分院区建设时,不仅要考虑所在区域的经济水平、人口数量,还要明确各分院区的功能定位,到底是实现“大专科、小综合”,还是再建一家综合性医院。

四川大学华西空港医院副院长雷军:

资源和人才配置要有的放矢

在医疗机构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环境、不同资源配置下,医院可能不会对所有科室都进行完全均衡的分配和投入。

医院的科室通常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优势科室,需要迎风而上;二是有潜力和明确发展方向的科室,要卧薪尝胆;三是实力相对较弱的科室,要知耻后勇。

同时,医疗机构一定要有医教研协同发展的理念,尤其是区县级医院。教学和科研有着教学相长、反哺临床的长远意义。区县级医院一方面应不断提升医院的教学能力,通过规培、住培等方式扩充人力资源;另一方面,在开展科研遇到困难时,可以从横向课题和小的纵向课题方面着手突破。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杨雷:

以人才“板凳厚度”

做学科远期规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科技创新带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机制、政策的创新同样非常重要。然而,一切创新的核心,都归结在“人”字上面。

要解决人才建设的痛点,在制订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就必须强调人才梯队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的传承,要集中资源搭建人才培育平台。

一家医疗机构,学科建设的远期规划决定了人才的“板凳厚度”。每家医院都应该明确差异化发展道路,强调学科带头人的重要性,对学科规划、定位、分层提出更高要求,以患者需求为中心,抓准、抓细、抓实学科建设,实现临床服务能力再提升。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院长陈芸:

做好规划、定位和工作切换

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除了靠人才,还要靠医院领导班子的智慧、医院的规划和定位。因此,医院不仅要打好学科建设的基础,还要做好科技创新、科技引领、科技成果转化等各项工作的切换。

这是挑战,也是机遇。新时代下,医院要更加注重医工交叉、转化医学,将人才培养作为关注重点。

在发展过程中,医院不仅要紧盯学科的内部架构,还要走出医院、走出区域进行融合。

在区域融合过程中,医院管理者要对科学发展的方向、引领发展的方式、错位发展的抓手进行深入思考。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党委书记王永晨:

专科发展要以需求为导向

多年来,在国家发布的有关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政策文件中,学科建设都是重点之一。要建设好学科,最关键的落脚点可以归结为3点:人才、技术、管理。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是人才。对于医疗机构,高层次管理人才、中坚力量、后备人才,一个都不能少。

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的学科建设一直步履不停,其方向也因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变化。比如,在抗震救灾、抗洪救灾等任务中,大型公立医院综合医疗救治能力的重要性愈发凸显。随后,不少公立医院开始扩建。但是,大医院盲目扩建的问题随之显现。在抗击疫情中,“补齐公共卫生短板”又成为医疗机构建设的当务之急。因此,医院要想更好地发展专科,在以需求为导向的同时,还要做好区域统筹、科学布局、协同创新。

深圳市人民医院副院长杨超:

迎接健康湾区建设的机遇和挑战

新时期,健康湾区医院的学科发展面对诸多机遇和挑战。

一些医院在建设过程中,往往注重学科服务能力的提升,而忽略学科平台的搭建。学科平台包括医疗资源共享平台、信息平台、科研平台、教学平台等。

借助这些平台,医院可以减少资源消耗,为学科建设提供技术支撑,为科研成果提供检索支持,并将分散在各个区域的实验室整合起来,提高科研效率,整合各院区之间的教学资源,进行同质化、标准化管理。

学科要发展,核心有3点:一是战略,学科发展要有正确的方向;二是执行,不能让战略沦为空谈;三是环境,医院的内外部环境、政策支撑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在健康湾区的建设中,深圳市人民医院迎来了很多新机遇。例如,医院将打造内地和港澳地区健康体检和管理平台,实现医疗资源和技术合作;实现包括医疗服务、药品、医疗器械在内的互通;建立“医企学产”一体化区域性医联体,真正实现大湾区健康产业融合发展;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和健康湾区的建设契机,促进医疗协同发展,提高内地医疗服务水平。

与此同时,医院也面临不小的挑战。

首先,通过深港医疗合作平台,不少具有挑战性、竞争性的深港医疗合作中心会加快布局,医疗机构之间的竞争将加剧;其次,深港医学科技融合发展给深圳本地科研机构带来了压力;最后,部分内地患者可能会选择到香港就医。

因此,在进行医院的战略规划时,深圳市人民医院聚焦项目管理,进行任务分解和安排;做好医疗保障,充分调动全院多部门的力量。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副院长靳斌:

为医疗人才提供更广阔平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4年,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新院区将正式投入使用。新院区将设置约1000张床位。在新院区的建设过程中,医院一直面临一系列新的布局和思考。

经过反复调研,医院确定了新院区“大专科、小综合”的发展战略,着力提升两个重点专科的影响力。

一是在医院特聘专家的带领下,将移植专业作为医院学科建设的重要抓手。

二是完成好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突出医养结合的服务特色。

新院区的建成,加上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在2023年成功申请到30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将为人才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帮助人才更好、更快地成长。

四川省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副院长于洪涛:

后备梯队建设至关重要

要进行学科建设,各方面的政策支持非常重要。2021年,成都市政府遴选了成都市卫生健康委直属的10家医疗机构的优势专科,每年由政府和医院各拿出1000万元,帮助这些专科朝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的方向加强建设。

对此项扶持政策,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充分规划,为优势学科提供完备的孵化条件。在“十四五”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项目启动后,医院已经成功申报了两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在学科的人才梯队中,后备梯队建设至关重要。为此,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对学科带头人和行政主任提出要求,要求科室在3至5年培养出3名技术骨干和1至2名负责行政管理的副主任。

学科的发展还不能缺少平台。为此,医院在医联体和质控中心建设过程中,搭建了专门的信息平台,将医疗、科研、教学、远程会诊的能力覆盖到成都市医疗质控中心的分中心单位、紧密型医联体各成员单位以及专科联盟各成员单位。

整理:魏婉笛

审核:孙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