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自古以来就是人们最钟爱的食物之一,从最早的蜜糖到如今的白糖,糖类食物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在这些糖类食品中,白砂糖的糖含量最高,而且易于储存加工,逐渐取代其他糖类食品成为消费品的主流。

而这种变化,自然离不开先民们在制糖技术上取得的突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先民很早的时候就有食用含糖食物的传统。

在商周时期贵族们就开始将蜂蜜作为重要的调味品,后来人们又发现了发酵谷物可以获取饴糖。

但由于当时粮食的产量有限,因此能够用来制糖的原料很少,糖也是贵族们的专属食物。

因此,古人一直在寻找能够替代粮食来生产糖的作物。

由于当时中华文化的核心活动区在黄河流域附近,那里的气候并不适于甘蔗生长,因此白糖并没有进入大家的视线。

彼时的楚国人则已经发现了甘蔗的存在,受限于加工手段,人们虽然知道甘蔗味道甜美,但并没有人试图用甘蔗作原料生产糖类食物。

人们还只是简单的把甘蔗作为一种水果食用,当时的贵族还会将甘蔗榨汁饮用。

到了两汉时期,我国的南方地区得到了一定的开发,甘蔗的名号也传到了中原地区,但由于路途遥远再加上运输不便,中原地区的人们始终没有办法品尝到甘蔗的美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南方的百姓在生产生活中发现,将甘蔗榨出的汁晒干后,就能得到一种浓稠的蔗饧。

这种食品虽然没有经过更多的处理,但其极高的含糖量已经令其成为了极为美味的食物。

在东汉末年时这种蔗饧被称为“石蜜”,那时曹丕虽然和东吴之间经常发生战争,但他每年都会从东吴购买石蜜,这也能够看出当时贵族对于石蜜的喜爱。

由于当时中国的粮食生产力还十分有限,因此即使在广西,云南等地甘蔗的产量也非常少。

这让石蜜成为了贵族的专属食品,东吴皇帝孙亮还专门设置了管理石蜜的“藏吏”,这足以说明其珍贵的价值。

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在永嘉东渡后我国南方地区的生产力取得了快速进步。

粮食产量的提升为甘蔗这种经济作物的扩大种植,提供了契机。

在南朝时我国广西,云南,广东等地已经出现了大规模的甘蔗林,产量的提升也加速了糖制品的工艺进步。

当时人们加工甘蔗的方法和三国时期差距不大,唯一的进步在于人们在自然晾晒之外,会用加热的方法进一步浓缩甘蔗汁。

但此时甘蔗汁中的杂质问题被进一步放大,成为了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那时广州地区已经出现了大型港口,当地渔民和商人与中南半岛(中印半岛)的原住民之间交流频繁。

那里的人们有着悠久的甘蔗食用和加工历史,一些制糖的技术也经由海传入广州地区。

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技术,便是甘蔗汁的澄清方法。

在海外技术的影响下,我国广州地区的制糖作坊掌握了向浓缩甘蔗汁中加入石灰来沉淀杂质的方法。

在经过这步处理后,中国古人终于制成了固体红糖。

相较于此前的蔗饧,红糖的储存效果更好,这让糖的交易价值得以体现,制糖工坊有了更充足的收入,这对制糖工艺的进一步提高有着积极的意义。

在中国工匠熟练掌握红糖制作工艺的同时,印度人已经掌握了生产白糖的技巧。

中国古人向来善于学习他人的优点,为了提高制糖工艺,唐朝时我国派出多名工匠前往印度学艺,归来后他们带回了印度的产糖技术。

后来经过中国手工业者的不断改良,终于总结出了《天工开物》中的“黄泥水淋法”,完成了对红糖的二次精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俗话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印度的制糖工艺基础上,我国制糖从业者还发明了利用结晶的方式来制作冰糖的方法。

和白糖相比冰糖更易于保存且外观精致,也让其成为了中国市场上的香饽饽。

到了明清时期,我国的制糖工坊已经完成了细致分化,红糖,白糖和冰糖均有专门的生产线制作。

但彼时蔗糖制品的价格依然居高不下,这主要是因为加工白糖的方式还不够先进。

从三国时代开始,我国的制糖工业便以人工压榨作为获取甘蔗汁的最重要手段。

由于甘蔗外皮较硬且纤维素含量极高,为了保证压榨顺利,需要有专人为甘蔗剥皮。

同时为了增加榨汁效率,还需要有专人负责将甘蔗切成小段并蒸熟。

这令制糖的人力成本极其高昂,糖产量也十分有限。

后来人们开始利用蓄力给甘蔗榨汁,榨汁用的工具原理和磨制豆子等作物的石墨非常类似,这有效提高了甘蔗汁的榨取效率。

到了清朝中后期,我国的甘蔗榨汁效率取得了显著提高,当时广东等地的百姓开始利用水力代替蓄力榨汁。

他们对水车进行了改造,这突破了人力的限制,令蔗糖的产量取得了突破。

更关键的是,当时的工匠们对榨汁工具进行了改革,他们制作了一对能够相向旋转的转轮,在两个转轮之间留有一个较小的空隙。

人们只需将甘蔗放在两个轮子之间,此后在水力的作用下这些甘蔗就会被从两个轮子间挤过去,其中的汁水也被榨得干干净净。

在这一方法被发明后,我国的白糖价格终于从高位跌落,这令白糖走入了寻常百姓家,不但有效改善了居民的生活品质,也让我国的食物加工方法取得了突破。

写在最后

从古至今人们对于甜蜜生活的孜孜追求是不曾改变过的,而没有什么比白糖更容易给人如此直接的甜蜜体验了,因此古代我国糖制品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不过在一代代制糖从业者的不断努力下,我国的制糖工艺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突破。

最终古人成功提高了白糖的产量,令其从贵族的餐桌流向了寻常百姓家,深刻的改变了我国的饮食文化,这实在是一项巨大的贡献。

同时古人善于学习他人优点的精神,也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参考资料:

本文部分内容,参考自《中国古代糖史研究》,刘丹著作,2009年3月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