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3年12月29日星期五,从明天开始进入元旦假期,这也意味着今天是今年最后一个工作日。年底是几乎所有公司最忙的时候,年度总结、明年规划……小编今天也想借这个时间对今年的化工行业做一些总结,同时尝试思考一下未来化工行业的形势发展,小编水平有限,望读者多多包涵!

全球化工50强,五分之一深陷“裁员/关停潮”!

2023年,全球不少化企面临着严峻挑战,以巴斯夫、埃克森美孚为代表的大型集团的业绩状况不容乐观,多家化工企业利润降幅超50%,而大降的收益叠加萎靡不振的市场也让他们陷入新的困境。嗅到了潜在危机的大厂、巨头们为了应对这种持续的不确定性,正通过不断“剥离/出售”,甚至“关停/裁员”为企业节省成本,实现降本增效。从2023年年初的陶氏第一剑至今,已有近20家巨头,包括全球化工50强的五分之一企业,都做出了相关“减负措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 陶氏公司

1月26日,陶氏化学宣布,为实现2023年10亿美元成本节约的目标行动,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员约2000人(陶氏全球雇员约为37800人,本次裁员占比约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9月20日,陶氏关闭了拉波特工厂的聚氨酯生产设备。

  1. 科思创

1月31日,科思创宣布将停止生产Maezio®品牌热塑性纤维复合材料,同时,将于今年关闭Markt Bibart工厂,未来将专注其核心工程塑料业务上。

9月27日,科思创宣布,计划从位于勒沃库森的总部控制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的销售,这意味着该公司将关闭位于瑞士弗莱堡的办事处。媒体报道称,该办事处的近70名工人将全部失业。

  1. 巴斯夫

2月24日,鉴于2022年盈利大幅下降以及能源危机带来的沉重负担,巴斯夫计划在全球范围内裁员2600人。

  1. 3M公司

4月,3M公司宣布裁员,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减约6000个职位;3M表示,此次裁员是该公司更广泛重组计划的一部分,预计将削减高达9亿美元(约62亿人民币)的年度成本。

此前,3M已于1月宣布裁员2500人,以应对需求疲软的环境。

这些仅仅只是这场巨大“裁撤”风暴的冰山一角,不过世界顶尖的大型化工企业的这种裁撤举动也说明化工行业同样受到国际经济形势的巨大影响,那么很容易可以判断出占据行业绝大部分规模的基层、中层乃至高层企业经营现状都不太乐观。近日,根据全球三大国际评级机构之一惠誉预测,2024年,全球化工公司将面临持续低迷的挑战,需求疲软和供应充足将继续对产商的销售和利润构成限制。

国外的经济形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内化工行业的企业发展,尤其是部分中小微化工企业。根据专家分析,2023年1-10月,国内主要化工产品产量保持小幅增长,但化工品价格跌多涨少,国内化工相关产品出口金额同比下降较快,化工行业收入及利润同比大幅下滑。未来,“稳增长”仍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基调,但目前化工行业供需矛盾依然突出,短期内行业整体景气度仍将在底部徘徊,但部分高耗能细分行业有望提前复苏。

通过对2023年1-10月份的主要化工产品价格分析,今年化工产品价格变动幅度较大的主要还是集中在行业下游产品,上游还是保持稳定态势。而分析行业各企业的利润及债务情况,虽然由于化工产品价格下降导致利润下降,但在工业国产化形势下工业气体细分行业市场规模扩大,带动相关样本企业实现收入利润双增长,同时债务虽然有所增长,但有息负债率较低,行业信用风险整体可控,不过2024年为化工行业债券集中到期年份,其中,6月和8月到期债券较多,需关注当月化工企业偿债压力。

针对当前的经济大形势和行业前景,对化工行业的中小投资经营者来说,建议在未来的投资经营中应保持稳重谨慎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