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张青松今日在国新办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介绍了《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的相关情况,为我国支付行业的健康发展描绘了新的蓝图。

个人银行账户普及率超95% 移动支付全球第一

张青松表示,我国个人银行账户拥有率已经超过95%,位居中高收入经济体平均水平之首。这标志着中国在金融普惠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移动支付在中国的普及率更是达到了86%,在全球排名第一。这一数字反映了中国在数字支付领域的领先地位,为居民提供了更便捷、高效的支付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央行发布《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 助推支付行业规范化

为了进一步规范支付行业,央行已与相关部门建立了专项工作机制,发布了《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张青松介绍了解决方案的主要内容:“大额刷卡、小额扫码、现金兜底”,旨在提高支付系统的安全性和效率。

第三方支付市场规模创新高

根据易观分析发布的《中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23年第1季度》数据显示,我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在2023年第1季度市场交易规模达到了83.33万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了8.97%。这一数据显示了我国支付市场的巨大潜力和活力,也反映了新规助力下的支付行业快速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强化公司治理 推动支付行业健康发展

张青松进一步强调,支付机构需强化公司治理,完善治理结构、规范股东行为、强化内部监管。清算机构要充分发挥对国家决策部署和重大规划的服务支撑作用,提升支付清算服务的便利性和竞争性力,为境外来华人士提供更便捷的支付服务。

央行将加强政策宣传解读 实施细则制定工作

为确保新规的贯彻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和司法部将加强政策宣传解读,指导支付机构切实落实《条例》规定。同时,央行将抓紧制定《条例》实施细则,积极进行非银行支付领域现有规章、规范性文件的修改和清理工作,为行业的规范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新的监管政策将为中国支付行业带来更规范、健康的发展环境,推动数字支付的创新和普及。随着央行和相关部门的不断努力,中国将继续在全球支付领域发挥领导作用,为居民和企业提供更安全、便捷的支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