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耳朵里响起老狼的《恋恋风尘》时,情绪就“嗖”一声,穿越回了那天,那晚,去酒吧……胡子唱的歌里,就有这首《恋恋风尘》。

欢和我,一边喝着“Corona Extra”,一边听胡子唱歌,有的歌听过,有的歌第一次听,随着歌声,过往的回忆,层层叠叠在脑海浮现,瓶中的酒,不知不觉已下到“瓶肚”……

隔壁桌的,从扬州专门来听歌,男生看着女生,眼神中满是爱意,他们的爱情里有胡子的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个春夏秋冬,每一个晚上,胡子都会弹着吉他,唱别人的故事,也唱自己的故事,听歌的人,来了一拨,又走了一拨,有人,从青涩变成熟,有人,相爱又别离……

岁月流转,光阴更迭,什么都在变,可胡子还是胡子,只是胡须悄悄变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胡子 在路上酒吧创始人

被誉为“西安民谣教父”的胡子,他的“在路上”已经开了20年。

“我最早的时候是吉他手,当时,我们是一个乐队,有贝斯手、键盘手……广东是当时的中国流行音乐中心,每年会冒出很多新歌,大家一个乐队,吃住、学歌、练琴都在一起,当时,在夜总会演出费用挺高的,一晚上150元,后来又去了杭州、绍兴……

但是这种生活状态持续久了,感觉一眼望到尽头,跟养老似的,而且4个人必须统一行动,有些不自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做吉他手时期的胡子

“我从小就喜欢唱歌,就是腼腆,不太在人多的地方唱,小时候,看着我爸只要把一首歌听上一二遍,就能把谱子唱出来,觉得他特神,心想这本事我一定要学会……

做歌手后,学了很多歌,还有欧美的,但是觉得情绪驾驭不了的,或者这首歌不属于我,就算了。学歌,只有一个标准,就是要打动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胡子说,他不喜欢上学,但喜欢读书,关于音乐、航海、旅行……书中看到了打动自己的地方,总是按捺不住行动的心,“说走就走”的旅行,那些年经常发生。

“回西安后,‘背包客’刚刚兴起,每次出去,都背着吉他, 梅里雪山、冈仁波齐、珠峰大本营都去了。虽然没有像登运动员那样攀登顶峰,但是和藏民一起转神山过垭口,转经祈福,也是种圆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吃住就在藏民家里,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打卡,五湖四海的年轻人,分享各自的故事,分别的时候,总是惆怅一片,还有抱头哭的时候……

记得在去梅里雪山的路上,在虎跳峡附近,遇见一旅馆,看到‘Half Way’(中途)的名字,特有感觉,人生的意义不就是在途中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3年,胡子做了老板,开了一家酒吧,取名“在路上”(On the road)。

“在没有导航的年代里,来酒吧要进个小巷,不太好找,但每晚7点,门刚开,就有人来了,一直到凌晨二三点,甚至通宵,当时,古城热线BBS论坛特火,驴友们玩回来,就约到我这里……

赵雷、宋冬野、 南京Li先生、万晓利、五条人 、张玮玮、野孩子、张佺哥等很多民谣艺人都曾到‘在路上’办过巡演专场,门口的巷子,经常被围得水泄不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胡子的相貌,粗犷厚重才是与之匹配的音感,但听他歌声,清冽嘹亮又醇厚温婉,一曲唱罢,饮者往往沉浸在弥漫的温情中,停顿几秒,才掌声响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唱歌不止于民谣,流行歌也唱,大家可能更喜欢听我唱民谣,曲不离口的琢磨歌曲韵味,是不自觉的下意识……

我给不少年轻音乐人分享过演出经验和音乐技巧,尤其年轻人需要演出机会,曾经有一个从北京来的音乐人,没有自信,‘在路上’给他提供了展示和锻炼的舞台,现在,他已经很成熟了,定期演出,还自己创作作品。

唱歌,就是用声音去表演,好比舞者的动作,不能有一个地方掉链子,但不是说,技巧用的越多就越好,‘现场演出时’只要真情流露,即使某个音唱破了,或者歌词记错了,都没有关系,虽然需要尽可能追求完美,但是感染力才是最重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唱别人的歌,是‘临摹’,自己创作才更有意思。

那年去云南大理,朋友开的民宿在沙溪古镇的东南村,每天下午,都有一个小拖拉机‘突突突’驶过古镇的街巷,车上挂着喇叭,播放着清脆的龙头弦子伴奏的山歌,只要音乐响起,街上开店铺的,就出来纷纷倒垃圾,山歌来了,污垢走了……

临走那天,喝大了,酒醒之后,怎么也想不起来,这么窄的楼梯,自己怎么上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来后,就对着照片,先成词后谱曲,写成这首《酒醒来,想不起上过谁的阁楼》:”

晨雾炊烟在山下的村落停留

黑山羊群挡住了东南村八号路口

宇宙面包像天上的云时无时有

骡马市到牛街还有多少路要走

四方街上踢毽子的是白家阿哥

咖啡馆里呆坐着寻梦人的自由

龙头弦子吵醒了打瞌睡的阿姐

山歌声里把生活的污垢带走

广场边只留空空的 戏楼

树下咿呀着游人的服装秀

昔日马帮喧嚣和生活争斗

戏台上再没有变换的歌喉

玉津桥的石狮子是谁敲碎了你的头

黑惠江水倒影出多少叶黄的午后

凹凸的石板路跌跌撞撞在路口

酒醒来想不起如何上的阁楼

酒醒来想不起上过谁的阁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胡子爱酒,自己曾经做过精酿,不过,谈起酒吧经营,他说了六个字——“爱与痛的边沿”:

“我就一个店,外面一有风吹草动,客流就会受影响,何况这么大的疫情……尤其周日、周一的晚上,很长时间没人……还有朋友说,就算你是张学友,唱了20年,一直像你这样唱,估计也不会有那么多人听了,该变一变了。

朋友说的有道理,‘在路上’开业的时候,西安还没有一家将旅行和唱歌相结合的酒吧,现在光酒吧,就至少有一千多家了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也想过,要是自己不唱了,这一屋子的乐器,该放到哪里呢?音乐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东西,通过唱歌,表达自己,早已成为我的生活方式。路有千万条,适合自己的只有一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过《海上钢琴师》吗?大海对‘1900’来说,太熟悉,他不可能下船,只有在船上,在钢琴的世界里,他才能拥有纯粹的快乐和自由的灵魂,我觉得自己和‘1900’挺像,还专门写过一首歌,叫《海上钢琴诗》。

这个世界,一切都在变,拥有过‘水泄不通’,也必须要面对‘空无一人’,崔健的歌里不是写着,现实像个石头,精神像个蛋,石头虽然坚强,可蛋才是生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旅行、活动或者“不可抗力”,每晚9:30分,胡子都会准时开唱,一年至少开唱300场,20年坚持,已经唱了6000场。

“每天唱什么歌,往往取决于当晚来什么样的客人,有心里有事找地方排遣的,有失恋了难受的,还有来壮胆表白的……‘感觉’往往八九不离十,即使那个猫在角落里不吭气的,我也会有一首歌唱给他/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路上”曾经的样子

“就最近,一个客人问我,胡子哥,你还认识我不?我一时真想不起来,原来,20年前他经常来,那会儿还在西安上大学,现在济南开了公司……第二天,他又来了,送了我一把琴,近一万元,他说,‘在路上’是他的青春。

还有一哥们,每次都是一个人来,好多年前,他在我这儿认识了一个女孩,恋爱了5年,都准备结婚了,两个人还商量,要不要请我?后来还是分手了,现在,他只是一个人来,不带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像这样的朋友还真多,有些是看着从上学到毕业,再到结婚生子,还有中间‘断片’的,也有‘消失了很久,忽然出现的’,有经常相聚,也有‘一生只有一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胡子眼里,“在路上”就是他与世界保持联系的方式,双方相互滋养,彼此见证。

在众人眼里,“在路上”早已不止于一个酒吧,它有歌声,有酒香,更有生活的滋味和人间的烟火,胡子在,琴声就在、吟唱就在,路就一直在……

后记

“一会,一个扬州的朋友来。”采访当晚,胡子对我说。

“哦,来西安出差?”

“不是,专门来听歌。”

“这么远,专门来听歌?!”我将信将疑,扬州距西安1148公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晚上9点半,胡子去唱歌,中场休息时,扬州朋友推门而入,两个人……原来,半月前,扬州朋友出差来西安,经人介绍来了“在路上”,结果,听了一晚上,回去后,不敢沾酒,只要沾一点儿,就想听胡子的歌……趁今天周六,早上9点从扬州出发,开11个小时,晚上到西安,还能赶上听胡子的歌……

晚上11点30,歌听罢,我明白“开车千里来听歌”并非冲动,而是一件非常自然和美好的事,回到家,几天了,余音还在耳边缭绕,以及由歌引发的情绪交替,伤怀欢喜,似和扬州朋友一样,上了瘾。

好在胡子就在西安,不必开车千里,最近,打算再去一次,约上欢,还有琳、冰,佳,一起……

2024年“在路上”跨年音乐演出

演出嘉宾:

查新(梧桐树乐队)

王钢&轮回(A.F不含酒精乐队)

杨学(豹子)

陈璐

代凡

杜金辉(唢呐)

胡子

演出地址:东大街菊花园饮马池正信大厦一楼

演出时间:2023年12月31日晚21:00~01:00

门票:预售80元/现场100

预订电话:13991959736

“在路上”跨年音乐演出,免费!(原价100元)

酒水88折 名额6个

1、转发本文,并关注朴里微信公众号;

2、私信发送“在路上+本人手机号”及手机转发截屏;

3、我们根据发送顺序抽出幸运粉丝;

4、跨年演出当晚,幸运粉丝进店报手机号即可享受福

利,祝你好运~

联系微信:Z1399186319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憋了三年终于出国了,一个“85后辣妈”2023年的真实经历

他用一亩地,盖出“三进宅院”,还有14间房和一个大露台

秦岭山下,这个全中国最长的食堂,值得去看看

这是一份属于西安人的“喝茶地图”,请收好

云南姑娘花100万在蓝田盖了“红砖小院”,还有个阶梯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