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首发挑战赛#

道光三十年十月十九日辰时,广东普宁行馆里,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卧在病榻上,步入人生的最后阶段了。只见他用尽最后的力气,抬起瘦骨嶙峋的手臂指着天空,轻声呼了三声“星斗南”后闭上眼睛,与世长辞。

这位老人,正是钦差大臣林则徐。十几天前,他被清廷派往广西,参与平定太平天国运动。那时候,林则徐的病情已经很严重了,不得不抱病上路,离开福建侯官,日夜兼程赶往广西。可是,当他抵达广东境内时,病情更加恶化,到了普宁行馆再也无法行走。几天后,病入膏肓的林则徐病逝于普宁行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则徐

这时候,陪伴在林则徐身边的,只有儿子林聪彝和幕僚刘存仁两人。

当林则徐病逝的消息传到京城时,咸丰皇帝悲恸不已。环顾四周,庙堂之上几无可用之人。如今,就连忠心耿耿、鞠躬尽瘁的林则徐,也离开了他,如何不让他有长城摧塌之痛?他传下旨意,赠林则徐太子太傅,照总督例赐恤,并赐谥“文忠”。

在清朝,文忠是仅次于文正的谥号。此前,只有索尼、傅恒等寥寥可数的几个满人亲贵大臣死后获得过这一谥号。由此可见咸丰皇帝对林则徐的看重。

咸丰皇帝

不仅如此,咸丰皇帝还亲笔题写了一幅挽联。

上联是:“答君恩清慎忠勤,数十年尽瘁不遑,解组归来,犹自心存军国。”下联是:“殚臣力崎岖险阻,六千里出师未捷,骑箕化去,空教泪洒英雄。”

在上联里,咸丰皇帝追忆了林则徐数十年如一日为国家社稷鞠躬尽瘁,哪怕是被发配边疆,也毫无怨言,依然心存军国大事。在下联里,咸丰皇帝引用杜甫咏诸葛亮《蜀相》诗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将林则徐比喻为三国名相诸葛亮,表达自己对林则徐的无限哀思。

清朝时期,朝廷重臣病逝后,皇帝一般都会有赐谥号、赐恤或赐祭葬的待遇,但极少有赐挽联之举。咸丰皇帝亲笔赐挽联,是一种极为特殊的礼遇。

林则徐病逝的消息传到了湖南,传到了湘阴柳庄,正在柳庄从事耕读的左宗棠闻讯也是悲痛异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柳庄

左宗棠很早就是林则徐的仰慕者。在“虎门销烟”之后,左宗棠便关注林则徐的一举一动。当林则徐蒙冤被朝廷发配边疆时,左宗棠深感痛惜,在与亲友的信件里为他鸣不平。

林则徐也在关心左宗棠的成长。当他从两江总督陶澍、左宗棠好友胡林翼口中听说过左宗棠的名字后,对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度通过胡林翼邀请左宗棠来做自己的幕僚。不久前,林则徐卸任云贵总督后,举家从云南返回福建老家,在途经湖南时,他特意绕道长沙,在湘江边见了左宗棠一面。一见之下,林则徐对左宗棠极为欣赏,与他彻夜长谈,还将自己在边疆收集的资料送给他,供他将来治理边疆时使用。

他们是相见恨晚的忘年交,有着惺惺相惜的情谊。如今,林则徐病逝,左宗棠痛感失去挚友。在情绪稍微稳定下来后,左宗棠挥毫写下一幅挽联。

左宗棠

上联是:“附公者不皆君子,间公者必是小人。忧国如家,二百余年遗直在。”下联是:“庙堂倚之为长城,草野望之若时雨。出师未捷,八千里路大星颓。”

在上联里,左宗棠抨击了穆彰阿、琦善等对林则徐挑拨离间的奸邪小人,赞颂了林则徐忧国如家的家国情怀。在下联里,左宗棠表达了林则徐对朝廷和民间的重要性,以及“出师未捷”的遗憾。

咸丰皇帝和左宗棠,不约而同将林则徐比作诸葛亮。可见林则徐与诸葛亮,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精忠报国的践行者和提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