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莽画像复原图

前言

成书于西汉时期的《礼记·文王世子》,就对“摄政”有过解释和典故:昔者周公摄政,践阼而治。

我国历史上曾经摄政的臣子很多,但却极少能够像“周公摄政、辅佐成王”那样:

1、不恋权力:周公摄政六年后,周成王成年,周公立即还政于成王。

2、众口称赞:不仅历史口碑不错,就连周成王对这位摄政的亲叔叔也只有感激,没有忌恨。周公法餐如果被葬于周文王墓地,周成王说:这表示我不敢以周公为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汉疆域示意图

3、后人平安:周公的封地在鲁国但因摄政无法履职,便由周公的长子伯禽代父赴任。伯禽成为鲁国第一代国君,在位四十六年去世,死后由其子鲁考公继位。

历史上其他多位既有摄政之名,又有摄政之实的人臣们,对皇帝可就没有那么和和睦睦,而自己的后代更不会平平安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汉首都长安复原图

壹:王莽摄政——先以名声获取高位

王莽出生于公元前45年,年青时表现十分恭俭,以“勤奋博学,孝事老母”的德行著称于世。其实这只是一种先天条件不足下的掩饰与策略。

王莽所在的王氏家族是西汉末年权倾朝野的外戚世家,王家先后有九人封侯。大家都知道,即使再显赫的世家,内部也会有亲疏远近、权利分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汉长安未央宫遗址

王莽的父兄在其年少时便先后去世,王莽只好跟着本族的叔父们一起生活,颇有“寄人篱下”的现实感触,聪明且早熟的王莽走了一条不得不走、但又十分正确的权力获取之路:

(1)王氏家族的其他成员生活侈靡、互相攀比,王莽便独守清净、生活简朴。

(2)王氏家族的其他成员不学无术、狂妄傲慢,王莽便为人谦恭、勤劳好学。

(3)并且,王莽长年服侍母亲及寡嫂,抚育兄长遗子,行为检点,作风严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汉首都长安内城复原图

人设与口碑立起来的王莽,不仅是当时世人眼中的道德楷模,声名远播,而且开始步入政坛。

王莽24岁进入西汉朝廷中枢为官,30岁先后被封为新都侯、骑都尉,光禄大夫,直至侍中这样皇帝侍卫的高官近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汉长安城遗址

贰:王莽摄政——再以摄政之名过渡

汉平帝元始五年即公元5年,此时50岁的王莽已是西汉的安汉公、四辅臣之首。这一年汉平帝得了重病,王莽领衔以自身祈祷上天代汉平帝而死。

次年汉平帝去世,考虑到年长的西汉宗室如果继位,则自己无法任意操纵朝政,王莽坚持立只有两岁的孺子婴为皇太子,而自己则代理天子朝政,称假皇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汉骑兵俑:那时可没有马镫

于是古代历史上第一位“摄皇帝”王莽便诞生了:考虑到时机和名声,王莽此时不敢自称“朕”,而是自称”予”。

不过王莽其实已经迈出了第一步:他在这一年即公元6年改元为“居摄”。称帝之心,表露无疑,所谓的时机和名声,只是王莽自己的主观感受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汉骑兵俑军阵

叁:王莽摄政——最后才露出真面目

初始元年十二月即公元9年1月,王莽逼迫皇太后王政君交出传国玉玺,“多次推辞”后最终接受了孺子婴的帝位禅让。王莽竟然进入汉高祖庙内参拜,以示感谢。

时年54岁的王莽称帝后改国号为“新”,把首都长安的名字改为常安,改元为“始建国元年”。

即使王莽的真面目彻底暴露、从摄政到亲政、从假皇帝到真皇帝,居然还能得到朝野的广泛支持,尤其是中下级士大夫阶层,对王莽称帝竟由衷赞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汉武士俑军阵:有秦朝遗风,轻甲或者无甲

结语

王莽摄政的结局用一句话可以形容:机关算尽、得偿所愿,但却换来国破家亡。

王莽共有六子,其中四个为嫡子。这四个嫡子大都死在王莽前面,或在王莽逼迫之下精神失常、或在犯罪后被王莽当成政治道具诛杀等等。

另外两个即王兴和王匡是王莽庶出的儿子,均在长安陷落时身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汉武士俑军阵:有盾,部分配轻甲

地皇四年即公元23年,西汉末年最大的一支农民起义军——绿林军攻入长安,时年69岁的王莽及其子嗣宗族等尽被诛杀。

曾经摄政的假皇帝王莽,苦心建立的新朝仅有15年国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汉骑士俑:双边马镫要到东晋才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