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周微信好友唐蔚桦约我线下见面。我们是在一个心理培训上认识的,而在那次相识之后,她躺在我的朋友圈里已经7年了,偶尔会在微信里交流,但在线下就再也未曾见面。我知道她最近正奔波于深港两地,一边去香港读金融硕士,一边照顾家庭与孩子,也对她的近况有些好奇,欣然接受了她的邀请。

听了她的故事,我的内心萌发了做一期访谈,于是就有了下面的对话。

1、是什么让你去寻求心理帮助?

唐: 我在上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晚上经常失眠,白天又起不了床。当时并不知道是抑郁了,去医院开了些安眠药,可是情绪低落的状态并没有得到什么好转。 后来曾经去看精神科,随便问了几句就开了药。

药物能带给情绪带来一定的缓解,可是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的问题,我开始看书,自己学习,了解到还有心理咨询,决定去做更多的自我探索,解决自己行动力不足、拖延、无力感的问题,于是开始尝试寻求心理帮助。

科普

抑郁的人通常会出现 三低,就是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以及自我评价低。同时还可能伴随身体上的暴肥或者是暴瘦。另外还有失眠,食欲减退等症状。

情感低落: 抑郁症患者通常表现出长时间的情感低落,失去了往常的愉悦感,感觉沮丧、无助、悲伤等。

兴趣减退:抑郁症会导致患者对日常活动和兴趣爱好失去兴趣。他们可能觉得无法享受以前喜欢的事情,对生活变得漠不关心。

自我评价低:抑郁症患者往往对自己的价值和能力产生极度的负面评价,缺乏自信心,认为自己无法胜任各种任务,甚至可能有自责和自罚的倾向。

2、你用什么样的标准去寻找心理咨询师?

唐: 当初对于心理咨询不够了解,所以仅仅是凭直觉上网上去搜 。 假如以我现在学习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再让我去找心理咨询师,我可能首先会去看他的受训背景 , 他是否有督导以及他从事心理 咨询 工作的时长。

科普

首先,寻找咨询师可以先看看他的背景。

一般咨询师有学院派的,也就是经过高等院校心理专业临床咨询方向毕业的,或者是在大学从事心理研究和教学的。

第二类是医院派,也就是在医院从事精神科以及心理治疗的专业人员,他们具有处方权,可以接比较重症的患者。

最后一类被称为社会派,也被称为野生派,他们很多是从各行各业转行进入心理咨询的。这个群体是最具有活力的群体,但同时也是最容易鱼龙混杂的群体。他们一般具有较为丰富的职场经验,甚至有一些还具有管理经验、商业经验,这些领域的经验都可能是未来能够帮助来访者的资源。

第二, 要看咨询师的擅长领域 。 每个咨询师 不是 什么样的来访都适合 。 比如,有的适合 低龄 儿 童 的咨询,有的适合青少年的咨询,有的适合婚恋,有的适合职场,有的适合危机干预,有 的 适合抑郁 、 焦虑等等 。

第三 , 要看他的受训背景 。 通常来说,一个成熟的咨询师至少要经过1 到 2个的2 ~ 3年的长 程 培训,这样他才可以在某一个领域有一些深入 系统 的研究。

第四 , 要看他是否有持续学习的动力 。 比如是否有持续地参与一些新技术的培训,阅读相关的文献与书籍,有督导小组 等等 。

第五,看他是否有接受过被咨询的经历 。 因为咨询师只有勇敢 地 去探索自我 , 面对自己的问题,他才能够在咨询中不会被过度卷入 , 以及可以体会到来访者在被咨询的过程当中,他的 攻击性、 羞耻 感以及 被评价等等感受。

3、有人说找一个匹配的心理咨询师比找对象还难,你有什么感想?

唐: 有时候找心理咨询师 确实 比找对象还难, 即使 你花了很高的价钱找了一位大咖,但可能他并不适合你,与你的咨询目标或者与你并不匹配 。

我在寻找咨询师的过程中,也踩过很多坑 。 最初只是在网上随便凭直觉找了一位咨询师,感觉到他并不能够共情我 。 后面连续找了好几位咨询师,有的咨询了几次,有的咨询了二十几次。感觉他 们 并不能够帮助我,或者不能够共情到我,我都放弃了 。 直到我找到现任的咨询师,目前跟 她 工作了将近6年,并且现在仍然 在 继续。

科普

咨询师的价格并不是越贵越 有效 ,也不是越便宜 越好。 目前市面上3000块钱一小时的咨询师 , 往往大多数是在满足你的自恋或者是满足他的自恋 。 因为心理咨询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心理问题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那么心灵的探索一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一个让来访者舒服,咨询师也舒服的收费,会为咨访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来访者不会感觉到被剥削,因为收费太贵,来访者就会在每一次咨询中,对咨询师有非常高的期待,希望自己快速的好转,在每一 次 咨询中要获得很多。

如果收费太便宜,咨询师会感觉到内心不平衡,尤其是对于一些困难的来访者,被贬低 、 被攻击,在咨询中很无力 。 而当咨询师耗费太多的心力,在收入上无法与这些消耗相匹配的时候,他就会感觉到不平衡,他也就无法 全然地 去支持 、 帮助到来访者,这也是为什么免费或者低价的心理咨询常常难以起效的原因 。

我们所说的这部分往往是潜意识层面的 , 在意识层面 我们还 是很愿意去帮助 每 一个来访者的,甚至于会把它上升到一个道德标准,但潜意识是最真实的 , 而这往往是我们会忽略的部分 。

4、问一个比较隐私的问题,你在心理咨询、心理成长以及心理学的学习方面一共投入了多少钱?为什么愿意花这么多的钱?你觉得最值得的是什么?

我大概在心理咨询和心理学习方面一共投入了将近50万元,我觉得投资自己是一件非常值得的事情。虽然我的家人并不完全支持我投入这么多的钱,但是他们也希望我快点好转起来,否则我的这种抑郁的状态,也会给他们带来很多的麻烦 。 比如说我的情绪很不稳定,我可能会向我的父母发脾气,我的情绪低落,无法上班照顾孩子。

我最开始是去学习心理学,在心理学的课堂上遇到我现在的咨询师 。 最初学习的时候 , 我掌握了很多的心理学概念,但那只是一个概念而已, 它 并不能给我的生活带来什么改变 。 直到我遇到我的心理咨询师,我开始去理解这些概念背后的意义以及情感体验 , 我的人生 、 我的生活才开始发生真正的改变。

我觉得这其中最值得的是,我遇见了一个在这个世界上最理解我的人,最能够包容我 、 支持我的人 。 在我人生当中很多重要的选择,我的咨询师都会鼓励我勇敢的向前走 , 她 成为了那个托举我的人。

科普

心理学的学习不能代替心理咨询。我们所有的心理问题,都是在关系上出现了问题,而关系的问题,必须在关系当中得到疗愈。

心理学知识上的学习,只是帮助我们去理解这个理论,或者是帮助我们理解自己的一部分,这只是跟自己在玩 。 我们必须要学会在跟别人玩的过程中看到自己不知道的那个部分,而心理咨询就是帮助我们去探索和了解那些我们不知道的部分。

关于心理咨询的收费 , 通常比较资深的心理咨询师收费标准在1000~2000元,中档的收费水平是在600~800元,而一些实习的咨询师一般收费在300~400元。

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收入水平,去寻找与之匹配的咨询师。通常每个月的咨询费不要超过你工资收入的1/4 。 我也 曾 遇到过借钱或者是贷款支付咨询费的来访者,但这种情况往往会让咨询师感到内疚,也会让咨询师因为想要帮助他而减少费用 。 当然每个咨询师都有自己的做法,这个因人而异 。 比如我的督导师会每周抽出半天做公益咨询,会收很低的费用。

5、心理咨询给你带来了哪些改变?

心理咨询可以说给我人格上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因为父母对于我的严重的忽略,让我有些不自信,长期处在一种自我封闭、压抑的状态中。经过10年服药治疗,以及将近8年的心理咨询,目前我的抑郁已经痊愈,并且已经停药。

我可以更加勇敢的去表达我的需要,我也更加具有活力和行动力。比如今年我申请了去香港读研究生。我过去会非常“鸡娃” , 也极度的焦虑,现在我可以更松弛的与孩子相处,可以尝试放手 。 我现在更愿意主动向朋友发出邀约,主动去见朋友,建立更多的社会网络,为我的事业带来助力。

当然我能够支付得起这么多的费用,从另外一个层面也可以 说 明我是具有赚钱的能力的,透过心理咨询可以提升我的这部分社会功能,让我更具有赚钱的能力。

6、你是如何避免内心的羞耻感?很多人会认为去心理咨询就是有病,会贴上有病的标签,你是如何克服这种病耻感的?

在我出现抑郁之初,人们对抑郁并不了解,我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是得了抑郁,后来去精神科 看门 诊,医生三言两语就给我开药 , 好像我得了精神病一样。 当时 我很不愿意去承认这一点 , 也不愿意告诉别人,我是心里 生病了。

当我开始逐渐接触心理学,了解了抑郁之后,我接纳了自己得了抑郁症,它就像感冒一样,不过就是一种病症而已。每个人都有可能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有情绪低落的时候,当然症状有轻有重。

在我得益于心理咨询以及心理学的学习走出抑郁之后,我很愿意将我的经历分享给大家,让更多的人看见抑郁的人,在严重的情况下是很难有任何的行动力的,也是很需要人支持和理解的 。 同时 , 我在与抑郁共处的日子里,也有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以及方法,我也很愿意把这部分的经验分享给那些正在经历抑郁痛苦的人 。

在参加了 任丽 老师举办的 《 人生设计课 》 的读书会上,我有了自己的一个奥德赛计划,也就是出一本书,写下自己的故事,告诉别人方法和经验,用我的故事影响更多的人。

科普

抑郁是一个连续谱,从抑郁情绪到中度抑郁,重度抑郁以及精神病性的抑郁 , 是一个由轻到重的连续 谱。 比较重度的抑郁,会有强烈的自杀愿望,这一类的病人需要接受药物治疗,甚至需要进行住院治疗,而普通的抑郁情绪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或者是心理咨询获得帮助。

在被确诊为抑郁症之后,有些病人会突然感觉到轻松,因为病症本身也可能会带来很多的好处 。

受 益于 这么多年对于抑郁的科普, 抑郁患者在 被确诊之后,家人们可能会对病人有更多的体谅 、 关心 、 支持和包容,这会让病人周围的家庭环境 、 工作环境变得更为友善,这有利于病人的恢复 。

同时抑郁的病人通常会总觉得自己不够好,对自己有非常多的攻击,会压抑自己的需求,而在确诊之后,他们往往可以允许自己变得有些任性,可以 向 家人或者是周围的人提出自己的需要 , 在情感 层 面获得某种满足 , 这 也有利于症状的恢复。

克服“病耻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程 。 当抑郁症患者接纳自己的抑郁,并且愿意与抑郁共处 , 他就可以带着这种疾病去生活,而不是要去除到 它 之后才能做些什么 。

对抑郁你还有什么想要了解的,可以在公众号后台留言,也可以添加我的微信预约咨询:juliar0602

直播回放已生成,欢迎关注视频号收看完整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