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高层对话,本身就是一种复杂的博弈。在历次对话之中,美国总是将网络安全拿出来,指责中国对美国进行了“网络攻击”,这就是典型的“恶人先告状反咬一口”。

杨洁篪主任多次明确回应,要论网络攻击的能力,美方才是当之无愧的“冠军”,倒打一耙是不行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2012年开始,网络安全就成了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问题,2013年的安纳伯格会议中,美方就正式向中国提出了网络攻击的问题。奥巴马政府实际上更是制定了一个政策,叫“Naming and shaming”,该政策字面的意思就是“点名羞辱”,直接的意思就是毫不知耻地要求美方的高级官员,在任何中国高级官员出席的场合,都要拿网络安全问题来指责中国,只要能带节奏,培养他们自己的政治倾向,什么证据或者说根据都是浮云。

在最近的中美高层对话当中,拜登政府继续延续了奥巴马的这个政策,简单的说,就是将“恶人先告状”政策继续延续,继续用这个老生常谈的借口来指责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网络安全会成为中美关系的重要问题,首先是因为网络空间已经成为的一个新的战略性的领域。美国军方、情报机构,对这个问题的关注,直接转变为无中生有的“战略问题”,正如美国捏造的“新疆棉”问题,两者如出一辙。

这些官员认为中国实力上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对美国的网络霸权构成了障碍,这就是美国官员将所谓“网络安全”总是挂在嘴边、不遗余力的打压中国的直接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络安全具有公共的属性,不论是中国还是美国,人们都关注自己的个人信息安全以及个人隐私保护。因此美国政府屡次炒作中国网络黑客,很容易得到美国公众的关注和认可,有利于培养美国公众对中国的反感。

同时,网络安全还具有隐蔽的属性,网络溯源有相当的难度,因此网络安全成为全球面临的共同威胁,炒作中国网络黑客的问题,也可以在国际上抹黑中国的形象。

美国的网络政策有两个关键词:一是进攻,二是霸权。中国的关键词也有两个,一是防御,二是主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奥巴马政府以来的十多年之中,美国网络政策屡次突破的是“主权”这个基本的国际关系准则,然后将黑锅往中国头上扔。美国网络司令部司令保罗·中曾根曾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说:美国的飞机不会在机场当中保卫美国的领空,美国的军舰也不会在港口里边保卫美国的海疆,因此美国的网军也不仅仅是在美国自身的网络空间保卫美国的安全。

意即美国的网军必然会进入其它国家的网络空间去监视它的对手,然后再发起相应的攻击。并将这一入侵他国网络空间并发起进攻、来破坏其它国家的网络主权的行为视为“理所当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提出了“网络主权”的概念,并有限的组建了维护这一主权的“防御力量”。在中美关于网络安全的两组不同的关键词当中,中方的理念实际上在国际上更有影响力,且更多的被世界各国接受,但这在美国是不能接受的。

美国不断的寻求中美高层对话,不断的以网络安全为由搞事情,不外乎也是为美国的“网络霸权”不断创造污蔑中国的场景,为网络霸权辩护。美国正是在寻求一把悬在他国“网络安全”头上的利剑,来换取所谓的美国安全。一方面提出要跟中国加强合作,另一方面又要求打压中国,这种自相矛盾的政策,正是美国不断泛化“国家安全”概念的一个取之不竭的借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的一些利益集团,比如美国的情报、军事和网络机构等,他们试图影响和绑架中美关系,不断夸大所谓“中国的网络威胁”,以此来扩张部门的权利和影响力。通过不断操纵这一话题,营造一种“中国黑客”的气氛,然后影响这些公众人物和民众,这样就更能获得美国公众支持他们去扩张它的权力,,捞取更多的政治资本。

美国的这种自相矛盾的网络政策,有可能使中美的网络安全关系陷入一个恶性循环,甚至影响中美关系大局。杨洁篪主任说过,我们不惹事但我们也不怕事,只要中国的政策是对的,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因为,中国的网络政策,是站在世界绝大多数被“网络霸权”霸陵的那些国家的立场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