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从禁止燃放鞭炮,到除夕当天不放假,在国外,从Chinese New Year改为Lunar New Year,到韩国为春节申遗的传言。

春节,世界上最古老文明的最大节日,正在一步步被边缘化。

提出禁放的30年后,终于迎来了最有力的解禁呼吁,我们的文化要靠自己守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化到底是什么?有多重要?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民族的“原生家庭”,它决定了其价值观和世界观。

《天道》中丁元英说:“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这是客观规律,也可以理解为天道。强势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规律的文化”。

而中华文化正是遵循宇宙规律的集合,比如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也就是咱们的春节。

古时的节,并不是现代人期盼的假期,而是一个个关卡,《黄帝内经》中有:“春三月,此为发陈”。

而春节正是一年阴阳俱生的大日子,各种疾病自然也变得活跃,人的身体需要适应这种大变化,所谓“年关难过”就是这个意思。

全家人聚在一起,以求顺利平安的度过这个坎,鞭炮就在此时应运而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火药中的硫磺杀菌,鞭炮的声响可以振奋人心提升阳气,阖家燃放又能愉悦心情,对来年充满希望,这才是古人的智慧。

另一方面,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是“家国”,所谓“家和万事兴”,“齐家治国”,“成家立业”,反映在社会中就是家族或者说家庭概念的延续。

但是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使社会原子化成为趋势,春节也许是文化层面的最底线了。

所谓的年味,早已摆脱了对物质层面的记忆,更多是精神上的凝聚。

中国文化的属性是内敛的,除了婚丧生死外,很少有大张旗鼓的时候。而辞旧迎新的放鞭炮,本是中国人的一场狂欢,却被压抑和淡化,这显然违背了自然规律。

对文化最大的保护,不是把它放进博物馆,不是刻意设立接班人,而是让文化本身,自然的在社会生活中传承下去,和人民群众产生不可分割的交集。

爆竹作为重要的文化符号,是中国人对喜悦的表达,对希望的憧憬,结婚迎新、店铺开业、金榜题名,哪一个缺的了鞭炮呢。

在三年疫情重压和经济着陆的今天,我们需要一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狂欢”,为了庆祝当下,更是展望未来。

你觉得如何燃放烟花爆竹更合理呢?

我是刘大力,只分享个人观点的独立账号,如果喜欢,欢迎留言、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