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韩世忠雕像

前言

韩元帅即韩世忠,宋代延安府绥德人,今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境内。1090年出生于贫寒之家,十八岁从军,既是为国效力,更是乱世糊口。

世人皆知岳元帅,殊不知韩元帅同样是抗金名将,同样的战功卓著,同样踩着南宋主和派的脑神经让他们夜不能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韩世忠画像

一:从龙有功的韩元帅侥幸入了原始股

靖康二年即公元1127年,37岁的韩世忠因抗金有功刚刚擢升四品前军统制,节制5000多人,在河北南部一带继续对金国的防御作战。

同年,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侥幸逃脱金军后直奔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境内)。当年四月,收到赵构消息的韩世忠率领所部兵马到达济州(今山东巨野境内),击退准备进犯应天府的金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韩世忠等军事将领的支持下,1127年赵构即宋高宗在应天府赵构登基,改元建炎,延续宋朝政权,史称南宋。

从此在数年内,韩世忠始终围绕赵构,为其平定叛乱、巩固皇位。

建炎二年即1128年,赵构为了躲避金军追击,在韩世忠等将领的保护下南逃至扬州。到达扬州时,镇守扬州的张遇拜见赵构时并没有解甲参拜、尽臣子礼,再加上扬州盛传即将逼宫夺位,一时间局势十分紧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军普通士兵装备复原

韩世忠至少做了四件对赵构极有帮助的事情:

1、韩世忠只身来到张遇的军营,苦口婆心的劝说张遇,勉强暂时稳定了扬州局势。

2、张遇未发难,另一支地方武装李民却密谋叛乱,韩世忠抢先出手,处死叛乱的元凶刘彦、驱逐了李民,将参与叛乱的二十九人送交上司王渊并最后处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朝背嵬军中高级将领铠甲

3、建炎三年即公元1129年,赵构因恐惧金军渡江追击,瞒着韩世忠等人,仅带亲随便秘密逃离到了钱塘。后来得知消息的韩世忠马上亲率军队从海路到达钱塘,保护赵构的安全。

4、建炎三年即公元1129年三月,之前跟随赵构的禁军将领苗傅、刘正彦等人趁其他将领对抗金兵南下之际,发动宫廷兵变,逼迫赵构让位于自己的儿子——只有2岁的赵旉。韩世忠、张浚等人得知消息后马上率军回师勤王,后来解救赵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期的金军装束

因为建炎三年的形势最为危急 ,所以此次救驾让赵构更加信任和感激韩世忠。韩世忠被任命为武胜军节度使、御营左军都统制,官居从一品,三年升了五级,这是“崇文抑武”的宋朝不多见的现象。

当然,最重要的不是快速升官,而是获得了“护身符”、拿到了“原始股”:赵构亲自书写“忠勇”字幅赐给韩世忠。

此后,无论赵构本人,还是达官显贵,即使秦桧等主和派,必须且只能称呼韩世忠“忠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韩元帅同样打过不少漂亮仗

韩世忠的军事生涯和军事功绩大致分为三段,建炎初年的几次救驾只是第二段。

第一段是在韩世忠救驾和高升之前,即在宋徽宗、宋钦宗年间的对西夏战争、平定方腊起义、坚持在河北抗金等方面,韩世忠已经表现出较好的军事才能。

作为贫寒子弟,这一时期的韩世忠是靠拼命、运气和军功获得过至少五次重要的晋升,从管辖十几人的小队长,到靖康二年即公元1127年晋升四品前军统制,韩世忠用了不多不少正好20年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金军灭辽、北宋

出身卑微且又是在时刻防范军人的北宋,38岁正四品武将,韩世忠已经相当不错了。

第三段是在多次救驾、获得赵构信任和委以重任之后。韩元帅打仗其实不输岳元帅,但却也有很多不同,举两个例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金军行军图

一是水战获胜,即黄天荡之战,这是韩元帅比较特殊的才能。

建炎四年即即公元1130年三月,金军南下遇阻后退至镇江,韩世忠已屯兵焦山寺,并伏兵金山龙王庙,重创完颜宗弼即金兀术。

完颜宗弼不敢再战,率残余金军主力约十万(《金史》中记载记为四千)退入黄天荡,企图从此处渡江北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天荡是江中的一条断港,早已废置不用,只有进去的路,没有出去的路。韩世忠见金军误入岐途,立即率兵封锁住出口。完颜宗弼率金军被困于黄天荡内,进退无门,只得派使者与韩世忠讲和,愿意把抢掠的财物全部送还以求退路,韩世忠严词拒绝。

韩世忠则准备置全歼金军于黄天荡,他派人打制铁索和铁钩,一遇敌船定要消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完颜宗弼则趁宋军扬帆行船的时候,集中火箭射烧宋军船帆,果然有效,宋军船只被烧毁许多,将军孙世询、严允战死,金军趁机冲出黄天荡,向北逃过长江,撤回黄河以北地区。

黄天荡之战,韩世忠以八千宋军围困号称十万的金军长达48天,战迹传遍江淮。阻击金军成功、获得安全的宋高宗赵构此时非常高兴,6次赐札褒奖韩世忠,战后晋拜其为检校少保、神武左军都统制兼武成、感德二镇节度使,正一品,位极人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是作战口号,韩元帅征战从不提“直捣黄龙、迎还二帝”。

岳元帅在淮北、江北作战多年,为了激发军队、鼓舞金军占领区的民众,曾多次提出“直捣黄龙、迎还二帝”的口号。

这当然是正确得不能再正确的口号。只是背后的尴尬,只有宋高宗赵构等一部分人才能深刻体会:迎还二帝归来,朕又如何自处?

韩元帅与赵构相处多年,自然明白其中微妙。而且多次救驾,韩元帅不仅多次获得赵构的封赏与托付,肯定也会对赵构产生更多的信赖与拥护。

韩元帅每次领兵作战,只会有一个口号:奉旨兴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韩世忠的夫人梁红玉,据传说麾下有女兵营

三:既义愤填膺又无可奈何的韩元帅

1141年十月岳飞被投入大理寺狱中,其长子岳云早在狱中等他了。

当年十一月初七日,宋金“绍兴和议”达成,主要内容是:

  • (1)宋向金称臣。
  • (2)将淮河以北的土地全部划归金国,其中包括被宋军(主要是岳飞所部)收复的唐、邓、商、虢等州。
  • (3)宋每年向金贡奉银绢各二十五万两、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元1141年宋金议和后的南宋疆域示意图

宋金议和既然已经达成,再关押岳飞等人其实并无必要。但赵构、秦桧、万俟卨等人却不肯放人,哪怕是罗织罪名、坐实冤狱。

当时朝中文武大臣畏惧秦桧等人的威势,无人敢为岳元帅仗义执言,只有韩世忠深感不平。韩世忠先是请求觐见赵构,却屡次不得,只好找到秦桧,当面质问。

韩世忠问:岳飞父子何罪?为何将其关押?

秦桧回答:岳飞之子岳云与张宪书(指书信),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

韩世忠说:“莫须有”三字能服天下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宋临安复原模型(局部)

为此得罪秦桧,亲友提醒他早做准备,防范报复,但韩世忠却说:今吾为已而附合奸贼,死后岂不遭太祖(指赵匡胤)铁杖?

最后岳飞在大理寺狱中遇害:受“拉胁(猛击胸胁)”之刑,也有说饮鸩服毒。岳云和张宪被斩首。

岳飞遇害前在供状上只留下八个绝笔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此后岳飞、张宪等人的家产都被没收,家属被分送广南、福建路拘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宋临安模型复原(局部)

岳元帅等人在1142年一月遇害后,直到当年十月,韩世忠终于见到赵构。因“绍兴和议”达成,金军释放了赵构的生母韦太后,赵构为表示恩遇,特令韩世忠陪同自己前往迎接韦太后。

为了进一步安抚韩世忠,1143年二月,赵构再次晋封其为咸安郡王,四年后又让韩世忠领镇南、武安、宁国三镇节度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宋临安平面示意图

别误会,南宋的节度使早就不是掌握地方军政大权的实力派,只是一种荣耀和奖赏。

岳元帅遇害后的韩元帅,不仅忍住委屈并全力配合赵构进行各种政治表演,而且也做到了让主和派比较满意的:口不谈兵、不见旧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反映南宋临安繁华的图画

四:闭门谢客、悠游西湖方得善终

从1141年卸下军权后,52岁的韩世忠进入晚年生活。

韩世忠喜欢释家、道家学说,以自己家乡延安府绥德的清凉山为名,自号清凉居士,既有思念故土之情,更有不问世事之意。

此时的韩元帅,与军事、旧部做到了彻底“绝缘”,他最喜欢的做的事情之一,就是带着几名仆人,携酒骑驴,游览西湖一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南宋西湖为主题的画作

心里清楚一切的赵构,多次召韩世忠及其家人进宫饮宴,《宋史》记载赵构对其“眷礼深笃”、“屡赐其名马、宝剑等”。

绍兴二十一年即1151年韩世忠病重后主动上表,想辞去所有官职和封号,不仅被赵构拒绝,反而在当年八月拜韩元帅为太师。

同年韩元帅病故于临安行在,时年六十二岁,后又获赠通义郡王。

当时44岁的赵构再次赐书韩元帅后人“忠勇”二字条幅,算是贯彻始终、取得圆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南宋西湖为主题的画作

结语

具体到南宋初年,主要抗金将领们陆续凋零就是当时的必然性,比如岳飞遇害、张俊倒戈等等。韩元帅既没有坚守主战,也没有委身主和,这种立场在当时能够继续荣耀并且得到善终,属于非常幸运的。

韩元帅除了入过“原始股”,算是对宋高宗赵构有“救命之恩”——得到“忠勇”的终身评语。更重要的是韩元帅多年征战,但却从不提“直捣黄龙、迎还二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南宋官员为主题的壁画

最后,“风波亭”并未出现在《宋史》等正史之中,岳元帅遇害的地方其实是南宋临安行在的大理寺狱中。

没有侥幸的从龙登基,没有赵构的网开一面,没有提前解除兵权,韩元帅恐怕也会出现在“风波亭”,这一点估计主和派们早已暗示过韩元帅:“风波亭”里足够宽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宋的特供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