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章4046个字,预计阅读8分钟

· 前言 ·

2023年渐入尾声,回首这一年,房地产企业和从业人员都过得不容易。

在我们之前的文章《大项目制:回归经营原点的管理实践》中,主要从组织的视角介绍了我们卓越敏捷的组织适配策略和实践。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行业不确定性和组织调整的影响下,对员工提出了新的要求,一些员工可能感到焦虑和不安。

为此,今天我们想从员工的视角,谈谈个人如何更好地适应这些挑战。

一份坚守

面对威胁,人类生存的本能是“战”或“躲”。

在当前的房地产行业,这个选择就像是围城:行内员工可能在考虑出去,但一旦离开,重返可能就变得困难。这种矛盾中蕴含着希望与失望,坚持与犹豫。

Q

A

那么,房地产行业还值得坚守吗?

放眼全球,即便是在房地产进入“后成熟时代”的发达国家,地产仍是GDP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占比超过10%。虽然房地产行业不再高歌猛进,但它不是一个夕阳行业,而是一个长久的行业。

往内看,房地产正在经历调整期的阵痛,但作为一个仍旧庞大的10万亿+市场,其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毋容置疑。它关系到经济的复苏、民生的就业和金融的稳定,行业的未来并不需要过度担忧。长远来看,市场的调整有助于行业更健康的发展,慢下来走得更稳、更远。

至于民营房企,确实面临更多的挑战,但我们也看到了更多积极的信号:

7月19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强调民营经济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11月27日,央行和其他七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 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提出了25条支持民营经济的具体措施。

这些政策的实施将有助于恢复市场信心,且民营企业一直以其勤奋、灵活和顽强的适应能力而著称。因此,一定有民营房企生存的一席之地。

而我们卓越集团向来以稳健业务和敏捷管理获得业界的认可,持续巩固了我们作为一家优质民企的地位。

我们可以看到,

市场不好,哪个行业都不容易,都有风险,除非你有很好的“换赛道”的机会,能够满足你兴趣上、能力上和价值贡献上的多重提升。不然,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房地产行业发展受困,但不必过分悲观,它是一个常做常新的永续行业,不管什么类型的房企,其在员工角度上的性价比上仍然具有优势。

无论是当下还是着眼于未来,只要你足够进取和优秀,公司总有你施展能力、做出贡献和创造价值的地方。

一言以蔽之,做生不如做熟,能留下来的,好好干。

三个适应

达尔文说适者生存,最好的生存策略是成为“适者”,“适者”是生物与环境双向选择的结果。对于组织来说,关键岗位的人才必须优秀,这也是我们所追求的“适者”。

以下我们从“刷新”“高韧”“门清”三个关键词来分享近期需要员工关注的提升点。

关键词一:刷新

管理要与业务同频,关键是每个人的思想和认知要与业务挑战和目标同频。

1

认识你自己

这句历史悠久的箴言,早在2500多年前就被刻在了希腊德尔斐的神殿之上。

不知而自以为知,百祸之宗也。以前的房地产从业人员就像塔勒布眼中“随机漫步的傻瓜”,低估了运气的作用,高估了自己的影响力,从而增加了风险。从愚昧之巅推到了绝望之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应该认识到,以往的勋章很可能是行业红利的结果,而非完全是个人能力的体现。过去的收入往往是水涨船高,而非真正的基于个人价值创造。因此,我们需要以谦逊的态度审视自己的成就,并保持一颗理性的心态,方能做到“知己”。

只有时代的企业,没有企业的时代。当潮水退去后,真正的勇士会认清现实、直面问题。作为员工,我们应该全力以赴,即使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要脚踏实地解决一个又一个业务挑战,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也是为了荣誉而战。

2

明晰新要求

房地产生存逻辑的改变,带来了员工工作角色和要求转变是什么?这是“知彼”的问题。

首先,外部合作上,重新定义甲方意识。

以前的甲方是养尊处优,稳坐钓鱼台,表现硬气。但现在,资金紧张成为普遍现象,甲乙双方的合作模式已然发生改变。

例如,供应商提高了合作门槛,不再提供账期或垫资服务,而施工方可能面临工程质量下降、停工等问题。放在以前,甲方动辄实施开罚单或换供应商等干预手段,乙方就会尽力配合。

如今这些抓手不再高效,把握不好容易陷入双输的境地。双方关系更像是难兄难弟,需要相互理解和支持,共克难关。

在资源有限和激励减少的情况下,我们需要改变工作姿态,如何协调各方资源和利益,有效管理供应商并推动项目进度,考验着我们的能力和价值。

其次,内部协作上,重新定义职能意识。

就像在大风大浪中,先稳舵不沉船,再发力谋远行。面对当下的业务挑战,公司选择推进大项目制建设,这要求职能人员刷新自己的角色。

原城市平台人员需要下沉至项目一线,从专业角色转向以任务为导向的角色,确保员工的行为与项目任务相匹配。这要求职能人员应聚焦于高价值工作,避免刷存在感。

正如大卫·格雷伯在《毫无意义的工作》提到,我们要远离狗屁工作(Bullshit jobs),也即毫无意义、毫无必要且往往有害的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例如,平台人员应削减或弱化当前无需求、低价值、非紧迫或过于长远的工作职能,而集中精力于项目业务支撑工作。无论是作为管理者还是员工,都要避免成为只会二传手的中间层,应积极躬身入局,做到扁平高效。

总之,随着房地产行业“常识”的变迁,我们都需要知己知彼,升级认知模式,以适应新的环境。通过清晰的自我认识和明确的角色定位,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

关键词二:高韧

在组织精简、严控成本、岗位减少、待遇下降的背景下,我们需要一方面维护人效水平以保持效能竞争力,另一方面留住优秀人才并优化人才供应体系。前者保障人员成本支出匹配业绩产出,后者关注激发人才保障价值创造。两者指向一个核心要求:高韧。

1

高韧适应

风会熄灭蜡烛,却能使火越烧越旺。

在当下的房地产行业,我们现在面临更多的工作量和更大的压力,表现出更多的脆弱性,需要更强韧性和适应力。

今年以来,我们强调了三个方面的高韧性要求:乐观抗压、适应复原和自驱成长。具体的内涵和建议可以翻看卓越范前面的文章。这里温馨提醒以下几点:

首先,注意健康。

身体健康对心理韧性至关重要,坚持规律锻炼、健康饮食和充足睡眠,能帮助我们在面对压力时保持清晰的思维和充沛的精力。

其次,适度平衡

心理学的耶斯基-多德森定律指出,适度的压力能够激发最佳绩效,而过高或过低的压力则不利于表现。面对当下工作与生活的压力,我们既不能消极应对,也不必过度焦虑。许多心理压力和焦虑源于未能看透问题本质,或拥有不切实际的期待。于地产而言,我们应该接受其已辉煌不在的事实,转而平常心看待行业的正常化发展,以及带来的职业生涯影响。

再次,自驱成长。

变化虽然可能带来不确定性,但它也是个人发展的催化剂。反脆弱性意味着一定程度的波动可以使事物变得更加强大。我们应该主动迎接挑战,走出舒适区,进入学习和挑战的新阶段,以实现个人成长并抓住新机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

复合发展

复合发展一方面是公司对人才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员工锤炼韧性、提升自我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一是追求复合。

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我们需保持灵活,适应新工作角色和环境。这意味着你必须走出能力陷阱,承担新职责、学习新技能,甚至转换岗位类型,尽量成为既能管能战,能综能专的复合型人才。纵向提升效率,扩大管理范围;横向拓展能力,尝试多样职责。从而实现多劳多得,富有竞争力。

二是利用活水。

公司致力于保留优秀员工,并提供跨板块的活水工作机会。通过明确分工、畅通信息、建立沟通机制、强化文化宣传,以及简化面试评估流程,为员工活水提供保障支持。

而作为员工,不要自我设限,合理范围内,适当放下对岗位类型的排斥感,提高自己的地域灵活性。主动利用内部机会,实现公司内部的多元化成长。

韧性要求增强个人适应性和多技能能力,有助于应对新的组织挑战,保持职业竞争力,符合我们长期主义发展要求。

关键词三:门清

在如今的环境下,全员的躬身入局是高效解决业务问题的保障。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全力地投入到项目当中,确保每项工作都扎实可靠。

集团强调了一个核心原则——“门清”,即我们必须对自己的工作有透彻的理解和掌握。做到手熟,才有手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

业务状况门清

就像上阵打仗,必须清楚自己有多少兵力和粮草。

我们要对自己负责的工作领域有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对相关业务的关键数据烂熟于心。

项目管理者必须对所管理的项目的每一个细节了然于胸,包括项目现状、关键数据、面临的问题、背后的原因,以及拥有的资源和可能的解决方案。同样,职能人员必须对项目支撑需求了如指掌,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工作价值以及对项目的影响。任何对业务信息模糊不清、流于表面、一知半解都是不负责、不胜任的表现。

举例来说,为了做好量价平衡,我们只有深入了解项目的真实价值、真实价格和真实挑战,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2

决策预判门清

经营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都不能以静态的视角看待自己的工作。我们需要明确自己每一项工作决策(或不作为)对未来经营管理的影响。才能够在复杂环境下,不断提高做对的决策的概率,敏捷行动、从容应对。

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对关键业务信息和数据有深刻的理解和洞察力,有能力做出判断,并准备好应对策略。

在当前的环境下,大项目负责人负有更全面、更复杂的责任和挑战,这就要求他们向经营型角色转变,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在专业统筹、经营意识和决策能力方面。

例如,某项目刚兑到期之前3个月评估有风险,带着解决方案及时与集团融资商量对策,绝不把问题拖到最后一天才沟通。

门清,是一个基础而重要的工作行为要求,是员工展现更多能力,高效解决业务问题的前提。

结语

谁无暴风劲雨时,一马平川多无趣?

面对行业带来的暴风劲雨,我们公司迎难而上,精简提效优管理,全心全意保交付,坚如磐石护信用。同时,公司也竭尽所能为员工提供一个稳定的避风港,一个发展的平台。

作为公司的一员,我们也要勇敢的面对挑战,坚守初心、积极适应。

就像在今年的《中国说唱巅峰对决2023》节目中,欧阳靖演绎了一首名为《过山车》的歌曲。其中有几句歌词简洁而富有哲理:

人生就像过山车,

有时高有时低,

不管情况勇敢面对他

我们一定会共渡难关,

携手守得云开见月明!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