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看过12月21日晚上董宇辉老师直播的朋友,恐怕大多数会对最后的20几分钟印象深刻。

那个时间段,董宇辉在讲书,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几乎不带喘气的,边上一起直播的周成刚老师都插不上嘴了。

开始的时候,我看他推荐的是《唐诗三百首》是没有打算买的,因为家里有一本了,心里想着听听他讲的就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听着听着,我觉得自己需要买,因为觉得他看的那本一定和我的是不一样的,我的书里没写那些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想到有朋友比我厉害,已经有4个版本了,还是下单了,不过这想法倒是和我如出一辙。

用一句流行的话:“学渣文具多,厨渣满地锅。”

我们书渣虽然不看书,但买的勤快呀!

不过,我记得董老师曾经说过:“书香门第,你得先让家里有书香,一两本书怎么能散发出来香呢?得多买。”

所以,我们先做第一步,让家里散发书香,万事开头难,已经走出第一步了,一定会有那么一天打开书籍,沉浸其中,去看看那些滋养过董老师的文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两位朋友太辛苦了,一位晚上10点多了还在地铁上,还忘记下车了。

你放心,董老师讲书不需要小编提供文案,这是他的基本功,厚积薄发。

这位厕所里待了一个半小时的朋友,腿麻不?董老师就讲了20分钟的《唐诗三百首》,你这是看了几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来朋友们昨晚挺激动呀,都快12点了,还在到处发观后感呢。

可不是咋的,简直是出神入化,董宇辉的介绍书籍呀,总让人觉得他不是一个读者。

而是一个从书籍走出来的人,诉说着他的悲苦和欢乐。

仿佛他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一个亲身经历者一样。

他总让我想起以前看的电视剧《神话》里面的主人公易小川。

我怀疑这个拥有着陕西贵族兵马俑脸型的人,真的是从秦朝一年一年走来的,是活了几千年的人。

他经历了那些朝代的更替,经历了那些诗人的愁苦,经历了普通人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

他的感情足够真诚,表述又很清晰,句句入心,字字说进心窝里,怎么让人不心动呢?

不仅心动,还要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你实在好奇,他到底是怎么讲的?我的上一篇文章整理出了文字版本,可以移步去感受一下知识的魅力。

另外,一定也有朋友好奇董宇辉到底读了多少书?又是怎么记住的?

昨晚和他一起直播的周成刚老师就替我们问了这个问题。

宇辉说读了多少书他自己真没有统计过。

不过,网上曾流传一张他的办公图,工位旁边一个书架,桌子上也堆满了高高的书籍。

右手边那个书籍上的小乌龟是英雄妈妈亲手织来送给他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说自己回家如出家,休息就是读书喝茶,还说自己家餐桌上只留放一个碗的地方,其他都摞得书。

总之,这就是一个被书包围,几乎时刻浸泡在书里的人呀!

至于是怎么记住的?

他一直提倡我们读书的时候要勾圈点画,做笔记。

他以前做老师因为要给同学们讲,所以做完上面那些,还会拿出一张纸出来默写。虽不能保证写出所有内容,但大概框架是没问题的。

这些习惯都能帮助他很快找到重点,捋清思路。

说到这里,我想起他在《家是孩子永远的后盾》那场演讲里曾极力推广的学习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次,他又给我们分享了一个费曼学习法,简单来说就是先看,然后试着把故事讲给别人,让别人能听懂。

董老师说:“能讲明白的人都是想明白的人。”

有人说:“我知道就是说不出来。”

董老师说:“你不知道,你但凡知道,就能说出来。”

我也不知道自己说了这么多,大家看明白了没有?

我总结一下:第一董老师讲书非常好,让我们听了就想买。

第二,分享他能记住书里内容的方法。

不知道大家听了有什么想法,欢迎写在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