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音乐节+文旅”,是机遇,也是一场考试。

本文作者:夏樱樱

在迷茫中挣扎
在跟风中迷失

做文旅这件事,对三四线城市来说,真的很难。

这两年,一些小城市突然走上了“网红”的道路。例如黑龙江鹤岗,因“两万块就能买房”突然爆火,许多年轻人纷纷涌入,但好奇心一过,这个边陲小城还没等反应过来,热度已然消失。这对原本发展重心不在旅游业身上的鹤岗来说,并不算什么,却令许多想要发展旅游业的三四线城市,更加陷入迷茫。

“这些东西我们也有,为什么火不起来?”相信这是许多小城市做文旅时的疑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许多三四线城市,虽有一些文化历史与底蕴,但中华泱泱大国,历史文化遍地都有,这张牌想要打好、打响,没有足够的创新已然不足以吸引消费者。再加上村超、淄博这些网红城市的“剑走偏锋”,更令许多城市陷入了迷茫与挣扎。

他们火不出圈、富不起来,看看自己的有效资源,再看看那些网红城市的奇招,左右对比,无牌可出。

他们没有资源禀赋,没有有效抓手,没有天降运气,没有策划妙招,只能在模仿与跟风中迷失。这也是为什么,文旅局长们或身着古风尴尬出镜,或坐在直播间里“321上链接”,真正带动旅游发展的,却也没有几个。

而这个时候,音乐节在三四线城市出现了。

音乐节+文旅
=泼天富贵?

今年的演唱会和音乐节市场太爆了。

根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全国营业性演出(不含娱乐场所演出)场次19.33万场,与去年同比增长400.86%;演出票房收入167.93亿元,与去年同比增长673.49%;观众人数6223.66万人次,与去年同比增长超10倍。

其中,音乐节因为“玩在一起”的氛围和相比演唱会较为优惠的票价,更受年轻人的喜爱,通过近两年的发展,变得越来越大众化。刚刚过去的中秋国庆假期,遍地开花的音乐节多达60多场。随着一二线城市逐渐趋于饱和,再加上审批流程复杂、运营成本较高等原因,音乐节的市场正在下沉,三四线城市成为了音乐节主要阵地。

腾讯音乐研究院之前曾统计,2023上半年,二线城市及以下的音乐节,占到了总数量的57.9%。中国演出行业协会《2023上半年全国演出市场简报》也指出,2023年三四线城市音乐演出增多,演出城市从一二线向三四线城市延伸。

这就为三四线城市带来了发展旅游经济的好机会。自周杰伦、TFBOYS演唱会为举办地带来高收入与高流量后,演出演艺这一波红利就出现在了他们的面前,但演唱会举办要求较高,相比之下,音乐节的门槛则要低一些。对于一些旅游热度原本不太高的城市来说,“音乐节+文旅”就成为了他们想要急切抓住的“引流神器”,也因此成为了一些城市发展旅游经济的新路线。

例如石家庄提出打造“Rock Home Town”中国摇滚之城,虽遭到许多嘲讽与诟病,这个标签也依旧在一片质疑声中贴在了石家庄的身上,石家庄也仍在为此进行尝试和努力。当然,想要抓住音乐节这个“泼天富贵”的,也不仅石家庄一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市场下沉

质量不能下沉

音乐节的确是能够为旅游经济引流的好东西,餐饮、住宿、零售、交通、文创......这些行业都能够因外地观众的涌入带来提振,吸引游客跨地游玩,拉动当地消费。同时,音乐节自带的亮眼IP,可以让举办地更加贴近年轻人,以此塑造城市形象,扩大城市声量。

对于小城市来说,音乐节既能短时间引流,又能推动当地旅游产业,是值得用心引进的好项目。但他们做“音乐节+文旅”,是机遇,也是一场考试。因为音乐节市场虽然在下沉,质量却不能下沉。

一场音乐节动辄数万观众,对安全、疏导、服务、应对能力来说都是一场不小的考验。部分音乐节主办城市或缺少经验,或经费不足,或人手不够,现场缺少基础设施、人流疏导不畅、体验差的现象时有发生。

这些只是表面看得到的考题,而更深层的考题,则是音乐节与在地文化能否兼容。

南阳迷笛音乐节偷盗事件沸沸扬扬,地域黑也随之而来。其问题的一部分根源或许就在于,南阳的在地文化与摇滚文化的兼容性较低。潮流与乡土、摇滚与保守,许多涉案的南阳百姓甚至都不明白为什么一个胸牌、一个横幅会值钱,就更别提什么拥抱音乐节了。

当音乐节文化与在地文化形成割裂,对外地人来说,这仅仅是一个场地,对本地人来说,这也只是一场外来人的狂欢。最终除了一地鸡毛以外,什么都没有留下。

许多城市都是这样,看到音乐节引流好、年轻化、爆点足,就想要走“音乐节+文旅”的路线,却忽略了其中易引发的文化冲突。音乐节虽是引流神器,但想要让流量成为“留量”,最终还是要靠整个城市的根本:基础建设、文化风貌、山水人文,以及小城市最为吸引年轻人的朴素烟火气。

三四线城市旅游难做,却更要一步一步稳扎稳打,只有这样,当“泼天富贵”真正到来的时候,才能够稳稳地接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