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浙江日报
胡静漪、李筱盼
记者12月25日从浙江省加强行政执法与司法协作联合惩治生态环境违法犯罪新闻发布会了解到,“十四五”以来,浙江省共查处环境违法行政案件23685件,移送行政拘留1003件,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546件,行政和刑事拘留2084人。
在执法环节,浙江省公检法环等部门已构建协调联动、多元共治的格局。如浙江省生态环境厅、浙江省公安厅和浙江省检察院连续4年联合开展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和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专项执法行动,累计侦办污染环境刑事案件324起。2022年12月以来,浙江省生态环境厅、浙江省市场监管局、浙江省公安厅、浙江省检察院和浙江省法院五部门联合开展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共立案处罚541起,加快凝聚生态司法保护合力。
在监管环节,浙江不断推动专项行动精准化和监管方式立体化。自2021年起,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和浙江省公安厅持续开展“绿剑”专项行动,针对重点区域、行业、企业进行精准执法,发现并督促整改环境问题65998个。同时,浙江深入实施执法监管“正面清单”制度,推行轻微违法不予处罚制度,2023年已对450件轻微违法行为免罚4957.93万元,实现宽严相济。
在惩治环节,浙江将刑事打击与公益保护有机结合。截至2023年11月,浙江省共办结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1250余件,涉及赔偿金额3.2亿余元,累计修复土壤572.6万立方米、地下水8.8万立方米、地表水2359.7万立方米等。浙江探索适用“补植复绿”“增殖放流”“购买碳汇”等责任承担方式,审结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共316件,实现惩治违法犯罪、修复生态环境、赔偿经济损失的多赢效果。
浙江还积极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做好犯罪惩治的“后半篇文章”。根据行业特色,浙江在石化、化工、印染(化纤)、垃圾焚烧、火电、造船等行业,组建了6支县级专业执法小组对全省突出问题开展帮扶,促进涉案企业主动推进环保整改、技术改造、制度合规等措施,实现“办理一个案件,挽救一个企业,带动一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