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 | 谢无忌

编辑 | 晏非

题图 | 《新闻女王》

“如果以你的性格,要是在SNK-NEWS斗争激烈的职场环境底下能活多久?”

“我不会活不下去的(笑),这个世界不是来配合你的,没有什么理所当然的事情。无论遇到什么环境,都要想办法生存下去。”

2018年,佘诗曼被问到穿越回后宫能活到第几集,她笑着说能活到最后。我好奇的是,时隔5年,面对《新闻女王》中现实的“职场宫斗”,她的答案还是如此吗?

同剧中饰演佐治的马国明面对这个问题时称,自己“不适合斗,应该很快会辞职”。相比之下,佘诗曼显然与剧中角色文慧心更加匹配。面对人生这场“宫斗”,她总有气定神闲、足以撑场的底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闻女王》成了今年豆瓣评分最高的港剧,佘诗曼在当中饰演的Man姐文慧心。(图/《新闻女王》剧照)

回溯佘诗曼的人生故事,你或许会找到底气的来源。5岁那年,遭遇父亲车祸离世,坚强又乐观的母亲成了她最亲密的朋友,亦是她最好的榜样。她很早就理解了“世事无常”,从小便非常独立,懂得如何适应不同的环境。

在采访过程中,佘诗曼频频提到“际遇”这一关键词。

刚出道时,面对滚滚而来的质疑声,她暗暗下苦功证明自己,一年拍上百集剧成了她的家常便饭。佘诗曼花了26年,撕掉一个又一个标签,终于从花瓶角色蜕变成港剧大女主。

香港媒体人查小欣曾评价其为“风中劲草”。在人才辈出、竞争激烈的演艺圈,她并不属于天赋型选手,但一定是圈中没法被忽视的女性力量——坚韧、敬业、“硬颈”,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一有机会便抓住,绝地出击。

命运很苦,还好有亲情填补

与佘诗曼对话,有如春风拂面。她对我聊起的童年和青春岁月,总能让人想起20世纪八九十年代TVB都市剧的画面——

位于九龙荔枝角的美孚新邨,承载了佘诗曼的童年回忆。那里有个接近市区的沙滩,可以钓泥猛、捉蟹仔,桥下还有泳棚,可以划艇仔。后来填海变成了荔枝角公园,那有秋千、滑滑梯、摇摇板、沙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孚新邨承载了佘诗曼的童年回忆。(图/佘诗曼微博)

在她的印象里,美孚的天桥底下藏着很多欢乐。中学时代,她最喜欢穿过巴士站的桥底走到荔湾街市,掏出剩余不多的零花钱,买咖喱鱼蛋、鸡蛋仔、臭豆腐这些小吃。

那些邻里街坊都认得这个经常陪妈妈买菜的女孩,还热情地跟她打招呼“阿妹放学啦,这块猪肉请你吃啊”。

美孚也留存着她与父亲寥寥可数的相处回忆。在她印象中,父亲是严厉的,经常出差,但行李箱里都是买给女儿的衣物、书、玩具和零食。

5岁那年,她的父亲因为一场交通意外离世。在丧礼上,小小的佘诗曼不懂为什么大家都不理她的哭闹,不肯抱她跟父亲打个最后的照面。

直到十几岁时偶然和母亲聊起,她才得知,当时父亲被毁了容,长辈们是希望保护她,让她只记得父亲最好的样子。

“人都有自己的缺憾,可能换个角度,它并没有你想的那么大,也没必要耿耿于怀。”佘诗曼对我说道。

父亲离世那一晚,佘诗曼怕妈妈孤独,便陪着妈妈一起睡,一直坚持到她去瑞士读大学。

后来独自抚养三兄妹的母亲,总是忙于赚钱养家,佘诗曼就主动担起姐姐的责任,给弟弟指导功课。而母亲也一直倾尽全力,给予最好的爱——坚强乐观,从不埋怨。

单亲妈妈的爱是饱满的,但灵魂是自由的,并没有被母职约束。

佘诗曼18岁时,母亲对她说:“你去读书吧,不用担心我,妈妈去追求自己的生活了。”佘诗曼快毕业那会儿,就收到了妈妈准备去夏威夷再婚的消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母亲是佘诗曼最亲密的家人。(图/佘诗曼微博)

人生有很多重要的抉择,但也缺不了“老天爷赏饭吃”的概率。

实际上,佘诗曼当年“选港姐”并不是因为明星梦,相反,从小被街坊亲戚念叨太多,她对这件事还有点抗拒。

1997年正值香港回归,佘诗曼从瑞士酒店管理专业毕业回港。如同电视剧情节那般,在妈妈和最好的朋友的建议下,朋友甚至还帮她递交了报名表。

本是“无心插柳之举”,结果入围了面试、最终夺得香港小姐季军的佘诗曼,也就顺理成章拿到了TVB演艺圈的入场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佘诗曼当选1997年香港小姐季军,顺势进入娱乐圈。(图/受访者提供)

“说那么多,还不如做给你看”

刚入行的佘诗曼,有点内向、不自信,在表演上像一张白纸。但初出茅庐的她,已经显露出了自己“硬颈”性子。

一次拍戏的时候,副导演临时将她的戏份提前。她匆忙换衣服晚了一两分钟,便被他从车上一直骂到现场。当时佘诗曼忍着一言不发,直到拍完戏、打车离开后,她才在车上哭了出来。

出道第二年,她被相中饰演《雪山飞狐》里的苗若兰,却落得“鸡仔声”“面瘫女”等恶评。

那段时间,她曾萌生过退圈的念头,但也许是骨子里的倔强,让她想要努力证明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刚出道的佘诗曼便在《雪山飞狐》饰演苗若兰,演技稚嫩备受质疑,被说“鸡仔声”。

当时,她把写着她演技不好的报纸贴在镜子前激励自己。

被质疑台词功力,她便坚持每天读报纸练声;没上过表演训练班,便请教前辈陈锦鸿,在对戏过程当中不断摸索,边学边练。

2000年,佘诗曼迎来第一个高光作品《十月初五的月光》,凭借“祝君好”一角拿到了人生中第一个奖,她回到家,第一时间把镜子前的报纸撕了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十月初五的月光》的祝君好一角让佘诗曼在表演上有了自信。(图/《十月初五的月光》剧照)

2001年,常年在棚里拍剧的TVB,决定在广西采用全实景拍摄《酒是故乡醇》。她得知后,主动向当时的监制曾励珍自荐出演。

这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让她收获了前所未有的沉浸式体验。从那时候,她真正爱上了演戏。

饰演过周芷若的演员很多,佘诗曼也在2001版《倚天屠龙记》中出演过,其表现可圈可点。尤其周芷若成亲被弃那场戏,佘诗曼决绝落泪、爱恨交织的眼神,被网友交口称赞。

饰演如此复杂的经典角色,自称当时演技还稚嫩的佘诗曼,每天收工后都还保持着紧绷压抑的状态,她头一回“感觉自己有点抽身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佘诗曼版的周芷若演出了因爱生恨的决绝神态。(图/《倚天屠龙记》剧照)

2004年,在被誉为宫斗剧巅峰的《金枝欲孽》中,饰演尔淳的佘诗曼,与众多实力派演员斗戏也丝毫不逊色,将这种复杂多变、喜怒不形于色的内心戏演得令人惊叹,监制戚其义评价佘诗曼“读不透,但又知道你要什么”。

在这部戏中,佘诗曼第一次懂得“藏着来演戏”,情绪控制张弛有度,演技也上了新的台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金枝欲孽》里的尔淳深藏心机但又情义深重,佘诗曼在戏中学会“藏着来演戏”。(图/《金枝欲孽》剧照)

到了2006年的《凤凰四重奏》,佘诗曼已经能分饰性格截然不同、且年代跨越度极大的四个角色。她凭借这部剧夺得“最佳女主角”和“最喜爱的电视女主角”,拿下双料视后。

领奖的时候,她哭成泪人。不喜欢回应质疑的佘诗曼,终于用行动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我不喜欢说太多话,说那么多,还不如做给你看。”

“拼命三娘”的挣扎

TVB演员是出了名的敬业,而佘诗曼可能是圈中被点名最多的“拼命三娘”,早就适应了TVB连轴转的节奏:

一年5部戏,120多集电视剧,一天至少拍18个小时,三年来只休了9天假。

拍《帝女花》时因为体力透支而滑倒,下巴磕到玻璃茶几上留了疤;《火舞黄沙》里,她背着小孩奔跑时正面朝地摔倒,断掉了两颗牙齿;《使徒行者》的一场飞车戏让她颈椎受伤,直到现在手还会麻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佘诗曼是出了名的“拼命三娘”,她笑称母亲最不喜欢看她的苦情戏比如《火舞黄沙》,因为很心疼。(图/《火舞黄沙》剧照)

她坦言自己是工作狂,“喜欢返工(上班)多过放假”。

她毫不避讳自己有好胜心:“我总觉得每接到一份工作,都要做到我认为的最好。就像出来参加比赛那样,你当然是想赢,不然参加的意义是什么?”

向来大浪淘沙、以青春为资本的演艺圈,对人到中年的女演员只会更加残酷。而早在中年困境到来之前,佘诗曼便乘风而动,跳出了舒适圈。

2011年,佘诗曼与TVB合约到期,她顺势解约,“北上”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内地市场上。

“这件事我想了两年,等于自己要从一个温室走出来,没有大树庇护。我担心观众会不会觉得闷了,会觉得没有新鲜感了,我想去外面看看。”

最初几年,佘诗曼经历了一段低迷期,能接到的资源不如以往。虽然接拍了《忽必烈传奇》《嫁入豪门》《建元风云》等剧集,还参演了《冲上云霄》《泄密者》等电影,但终究水花不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上到内地拍戏的佘诗曼参与过不少剧集,在《忽必烈传奇》里饰演察必皇后。(图/《忽必烈传奇》剧照)

工作量骤减,也让她一度怀疑起自己的市场价值。趁这个机会,她调整心态,放慢节奏,静下心来研读剧本,养精蓄锐。

“这个社会不会迁就自己,要学会适应和调节,缓慢前行也未必是一件坏事。”

“风中劲草”的人生下半场

2018年,于正向她抛来了橄榄枝。她花了2天时间看完70集剧本,考虑了天气、档期、旧伤等问题,偏偏没有考虑所谓的“番位”,尽管她在4年前凭《使徒行者》丁小嘉一角再度拿了TVB的双料视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娴妃成了很多人心中意难平的悲剧角色,配角的光芒也没法掩盖。(图/剧照)

“我希望可以接到能让我发挥、有挑战性的工作,这样才好玩。”佘诗曼接戏看重感觉和火花。

曾与她合作过的演员高海宁,称自己就算无片酬也愿意出演《三十而已》,就是因为受到了佘诗曼的鼓舞:“她曾跟我说,没有一个演员是配角,只要你演了这部剧,你就是这部剧的主角。”

结果,43岁的佘诗曼也没想到,“娴妃”一角能让她再度翻红,还帮她打开了内地市场。

这部剧里,佘诗曼贡献了教科书版的演绎,将一个反派配角演成爱而不得、令人揪心的悲剧女人。

这很难不让人联想起,14年前宫斗戏鼻祖《金枝欲孽》里的尔淳。人们才惊觉,蛰伏之后的佘诗曼,演技依旧夺目。

如今她因为《新闻女王》中的“文慧心”一角再度走红,很多人并不觉得意外。

导演钟澍佳称,当时就是按照佘诗曼的感觉去写剧本的:“现在好像除了佘诗曼之外,我很难再找到另外一个人有这种气场,有这种演技,有这种样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闻女王》导演钟澍佳直言是按照佘诗曼的形象来写的剧本。(图/《新闻女王》剧照)

开拍前,佘诗曼花了快5个月的时间做功课,到TVB新闻部跟主播学习,研究不同国家、不同主播的新闻报道节奏、表情、语气和语速。

为了突显Man姐气场强、随时能进入工作状态的人物性格,她为这个角色做了叉腰、手机铅笔不离手等细节设计。

最初看剧本的时候,佘诗曼没觉得是宫斗剧,她觉得这就是女性职场剧。

“我也是打工人,这部戏好看的地方在于情感共鸣,每个人背后都有一个成长的故事线:当代女性如何在这个渴望男女平等的社会里,为自己争一口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Man姐文慧心成了很多打工人心中的Man神。(图/佘诗曼微博)

而这,或许也是她能保持极强的事业生命力和竞争力的关键。“风中劲草”的华彩,就在于无论疾风、逆风,她都敢拼敢闯,随时做好准备,抓住每一个珍贵的际遇。

当代女性的人生命题,是“为自己”

圈子里的佘诗曼,是出了名的高情商,待人足够周到。

与她合作过的人,都毫不吝啬对她的赞美。钟澍佳说她与Man姐有不少相似的地方——有大姐大气质,够重情义,懂得照顾人。

或许这种仗义的性格,来源于并不顺遂的童年。“大家每天都有自己的‘仗’要打,我又何必对其他人苛刻?”

佘诗曼对自己倒是够狠,是个不折不扣的完美主义者。

她经常把以往的作品拿出来翻看,给自己挑毛病;如果有媒体来拍摄采访,她会推掉前一天所有约会,只为“交足功课”。更别提进剧组前的准备。与她曾经合作过的演员陈法拉直言,佘诗曼为了背熟剧本,甚至可以不用睡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进剧组前佘诗曼一定会做足功课,练就背剧本的好记性。(图/受访者提供)

即便如此,她在镜头面前依然能保持最佳状态,很少露出倦容。TVB助理总经理乐易玲接受采访时曾评价:“我很好奇她(佘诗曼)为什么这么能熬,只要镜头对准她,就算半夜三四点也是靓到爆灯。”

但总以体面示人的佘诗曼,也会有自己的情绪。2005年拍摄《东方之珠》期间,她前往北京参加某颁奖礼时,收到母亲在美国昏迷、亟须做手术的消息,“我当时在想,工作那么辛苦有什么用?最亲最疼我的家人有事了,我都不在她身边”。所幸母亲醒了过来,佘诗曼拍完戏就立马飞了过去。

佘诗曼长期睡眠不足,如今她依旧会因为新戏而失眠。2009年拍《宫心计》那会儿,她为此看过中医,“说我的身体机能就好像一部跑车,转数太高反而停不下来,所以我都不会睡觉”。这10多年,佘诗曼转而将“放过自己,平衡事业和生活,陪伴家人”视作自己新的功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问到佘诗曼如果给自己的人生画一幅画会是什么,“蓝天和白云,就是这么简单”。(图/佘诗曼微博)

工作中和生活中的她,反差极大,“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双子座特质”,她笑说。能默背剧本的好记性,到生活中就不见了。经常落东西,出差总是忘带睡衣、睡裤,她索性就跟团队的工作伙伴借来穿。

佘诗曼有很多爱好。比如开跑车,她的朋友甚至觉得,佘诗曼如果不在娱乐圈发展,一定会是赛车手——“快、狠、准,好像什么都在她的把握当中”。

她也爱画画,画画对她来说是一种冥想,让她十分减压,“脑子能停下来。播着音乐,对着我眼前的画纸,(感觉)这个世界只属于我,我只需要想下一笔画什么,用什么颜色,就是这么简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画画是佘诗曼最好的冥想解压方式。(图/受访者提供)

年龄对女明星来说或许是敏感话题,但佘诗曼对此似乎十分坦然。前段时间她亲自上线,纠正网友说的“45岁”:“我48岁了。”有媒体打探她的感情生活,问她想不想生孩子,她的回应也很耿直:“生孩子也生不出来了吧。”

在佘诗曼看来,“40+” “50+”只是标签,不等于能力。“我觉得每个年龄段都会有不同的际遇,这就是生命有趣的地方。我很感恩自己即将踏入50岁,人都要向前看,不可能一成不变的。就算让你停在30岁,又有什么意义?”

年轻的她向往爱情,曾有过传统的婚姻观念,还计划过30岁结婚。但后来,她还是不甘心放弃事业,拒绝了嫁入豪门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的佘诗曼,不开工的日常喜欢宅家下厨、撸猫逗狗、看剧看电影、陪家人陪朋友。(图/佘诗曼微博)

如今的佘诗曼,对于爱情和婚姻的看法更加成熟:“有些人可能觉得自己喜欢相夫教子,想要一个美好的家庭,但每个人的际遇都不同,我觉得当代女性的人生命题不只是婚姻和恋爱,是为自己。爱情对如今的我来说更像调味剂,而不是必需品。”

她录过的真人秀为数不多。在《看我的生活》里,佘诗曼展现了很多人羡慕的单身生活状态:潇洒随性,松弛自在,活脱脱港剧大女主的现实版。

这股自由的劲儿,背后是清醒独立的人格,也是一种选择的底气——“不是所有人的一生都一样,要做同一件事。在你的范畴里,能尽量发光,已经不枉此生了。”

正如她在微博里说过的:“人生就像冰淇淋,还没融化之前,要好好享受。”她早也懂得,人生就是一场体验,舒服自在的感受比什么都重要,能掌控自己的人生,实现自己的价值,这就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佘诗曼的生活哲学:享受当下,爱情可贵,但自由更高。(图/佘诗曼微博)

校对:赖晓妮,运营:鹿子芮,排版:李淑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