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到中年,仿佛站在了人生的半山腰上。

上有老下有小,工作的压力、家庭的琐事、身体的微妙变化,都如同一座座无形的大山,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

焦虑,成了中年人情绪的主题。

其实,我们可以从一些小习惯开始,慢慢找回内心的平静和力量。

晚清名臣曾国藩,在中年时期也曾焦虑迷茫。

为了改变困顿的生活,他从生活中的小习惯开始,一点一滴改变自己,最终做到了修身齐家平天下。

从曾国藩的经验里汲取的这3个良方或许也可以帮你治愈焦虑。

1.写日记,缓解焦虑

心理学家卡尔·荣格说,“日记就像反思之镜,能让我们更深入地审视自己的内心。

写日记就是真诚而深入地自我对话,在每天的对话中,我们能更加清晰地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

曾国藩用小楷写日记坚持了32年,直到离世的前一天他还在日记中反思自己。

他说,“写日记,须端楷凡日间过恶(身过、心过、口过)皆需一一记出。”

曾国藩的日记不仅是深深地自我反省,更是细致入微地自我解刨。

他要求自己不只是做过的事、说过的话,甚至是心头一闪而过的念头也要记下来,可谓事无巨细,巨细无遗。

正是因为每天在日记中自省,曾国藩才能在迷茫混沌的人生中,找到了修身法则,实现了他“学做圣人”的伟大人格理想。

写日记就是认清自己、了解自己的过程。

人之所以焦虑,大多是能力配不上欲望。

当我们知道了自己的需求是什么,自己的弱点在哪里,也就找到了焦虑的根源。

之后,我们可以对症下药,以终为始,对照着你想要达成的目标,修正自己的缺点。

而修正自己的过程,就是疏解心中担忧和恐惧的过程。

写日记是缓解焦虑的最佳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读史,化解焦虑

学者周国平说,读史“是与历史上的伟大灵魂交谈,借此把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占为己有’。

历史是岁月的积淀,是人类智慧的凝结。读史书,就是把古人的智慧吸收进自己的头脑中。

曾国藩要求自己,“廿三史每日十页,虽有事亦不间断。”

“廿三史"就是二十三史,这套史书是曾国藩穷游到南京时,借了100两银子买下的。

曾国藩边读史书边做笔记,几年如一日,这对他后来为官、为将、为家翁,都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一个人的经验和智慧毕竟有限,而古人一次次血的教训和开人心智的智慧,都存在于一本本史书之中。

在史书中,总能发现和我们人格相似的人、和我们处于同样困境的人。

这时,我们去学习古人为人处事的经验,然后再回过头来看看自己所面临的难题,忽然就迎刃而解了,所有的焦虑都化解于无形之中。

读史书,就是请有相同经验的高人来指导我们解决难题,是化解心中焦虑的捷径

3.早起,预防焦虑

谚语有云,“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经过一整夜的休息,人的大脑会更加清醒,专注力也更容易集中。

在这个时间段,无论是读书学习,还是规划一整天的事情,都会条理清晰,事半功倍。

曾国藩说,“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

他要求自己,不管是什么天气、什么环境,只要天一亮就必须起床办理各种事务。

不仅如此,在督办湘军的时候,他还要求全军将士5点之前必须起床操练。

李鸿章在曾国藩门下做幕僚时,有一次就因为起得晚,被曾国藩当众一顿难堪。

曾国藩用早起来克服自己和团队的散漫与惰性,不止增强了战斗力,还凝聚了军心。

此外,早起不仅能克服惰性,还有益于一天的好情绪。

有研究发现,无论是什么年龄的人,早期的人情绪更积极。尤其是天气好的时候,沐浴在晨光里,心情更舒畅。

早起头脑清晰,能把一天的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早起心情愉悦,做起事情来得心应手。

不慌不忙,游刃有余,人也就不会焦虑了

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坏习惯会主宰我们的人生,好习惯则会改变我们的人生。

我们需要的是改变现状,改变人生,而改变的第一步就是在生活中养成好习惯。

写日记、读史书和早起,这3个好习惯,看起来很简单,但坚持下去并不容易。

曾国藩在家书中说,“有恒则无不成之事。”

人生的改变往往来自于日常的小积累。

如果我们能把这些好习惯坚持下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那么,这些习惯就会像阳光一样,把焦虑结成的浓雾,慢慢消散。

人到中年,不必害怕焦虑和压力,因为每个人都潜在一股强大的自愈的力量。

只要肯去尝试、去改变、去实践,内心里那份久违的平静,自会回来。

(图片来源网络,特别致谢,侵权立删)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喜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