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平安夜,今年想必最冷清。

影响的因素简单来说就是——气候,既有自然界突如其来的极寒天气,也有尘世间悄然弥漫的抵制洋节气息。

这种气息,隔三年五载总会或起或伏,但今年从小学到大学,从商户到社区,一路惊现的言语指令之旗帜鲜明程度,都在传递力度与烈度上升的讯息。

日常接触中,抵制洋节的一个理由是“不爱国”。其实拿一个节日的过或不过,来判断一个人是否爱国,本就难以成理,更何况,所谓圣诞节、平安夜,自20多年前在内地兴起之时,就完全是一个本土化、改造版的面目。

商家希望制造一个推动消费者买买买的契机,本质逻辑等同双十一;

大众则发现,圣诞营造的有别于农历节日的那种浪漫情调与时尚气息,既符合人们“喜新厌旧”的口味,又属于有钱没钱的都能找到欢乐,于是也寻思着借这个机会可以乐一乐甚至放纵疯狂一下,何尝不是一件美事;

有关方面则认为,历史上既然我们有过八方来朝、兼容并包的大唐气象,当今顶着圣诞的名义狂欢,既让年轻人得到情绪的疏解和压力的释放,亦能体现社会的包容气度与致力于国际化的色彩,自然是符合气候方向的。

三方面力量或推动(商)、或靠拢(民)、或接纳乃至支持(官)之下,平安夜热闹应运而生且经久不衰。

在此期间,西安的平安夜大众狂欢场面,无论是从众规模还是每年话题热度,在全国都称得上是最瞩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0年,彼时的农历龙年,整整一年,人们都正沉浸在前一年“5.19”大A井喷行情漫长的延续带来的甜蜜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此累积的寻欢需求,至年末平安夜集中爆发,西安上演了数十万人街头彻夜徒步找乐子的景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约莫就是从这一年起,“平安夜全城闲溜达狂欢”就成为固定“节目”年年上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公开报道中的统计,“压马路”人群规模最大的一年有34万人,有说这一年是2006也有说是2008,其实都不是特别重要,总之是场面罕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安,一方面古老、宁静、布满历史痕迹,因此城市的国际化不用纠结地首先定位于文化的国际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一方面潮流、时尚以及沉渣泛起中的喧嚣与城市变迁一起快速运转,在闲人遍地与高校云集的共同催化下,很难不产生如此盛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它的背后,与西安特有的城市现实不无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0年之后的第一个十年在情绪高涨中度过,2011年平安夜西安仍有接近20万的人流涌上街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2—2013期间,抵制洋节的气息也相当浓,西安发生砸日本车事件就是在2012年9月。

而且那两年圣诞时候西安都赶上雨雪、雾霾天气,就算这样人流相对减少,也达到了近10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7年的西安,平安夜街头“徒步游”的人们渐渐少了,2018在“西安年最中国”引导下更是大幅回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9年, 大家不得不开始更多操心有关荷包的系列事宜,甚至出现了“平安夜人流不及平时周末”的场景。

疫情三年匆匆过去,至癸卯圣诞,这部激昂了近20年的“大众的狂欢”,看似终于走到了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