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基层”下的是基层,直达的是民心。在第二批主题教育中,广大党员干部要用好“四下基层”这个重要抓手,把“党的政策”讲透、把“调研研究”做深、把“信访接待”入心、把“现场办公”盘活,让人民检验主题教育成效,切实把主题教育抓出高质量好效果。

“政策举措”要讲活讲透,将“党的声音”变为“人民心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一头连着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一头连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大局。如何让党的理论政策深入人心,广大党员干部要先深厚学养,知其然、“零添加”“零污染”,也要知其所以然,不换帽、不变调。破除千教一面、照本宣科,将党的理论政策以“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方式送进群众心里,解开群众思想上的“扣子”。当好“翻译官”,将专业术语解释成“通俗白话”,将政策理论转换为“土话乡音”。当好“讲解员”,巧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借助传统媒体和信息技术,说百姓话、讲身边事,用“情景再现”和“生动演绎”推进政策的落实落地,让政策福利和党的正确主张在群众心中“生根发芽”,成为共识和共情的内心自觉。

“调查研究”要真听真看,用“一个问题”解决“一类问题”。“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坐在办公室都是问题,深入基层全是办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要坚持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倾听基层干部群众所想所急所盼,了解和掌握真实情况,不能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一得自矜、以偏概全”。广大党员干部要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少看花瓶和盆景,多看看后院和角落”。紧扣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多坐群众的“热板凳”,多听群众的“心里话”,多算群众的“生活账”。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精细梳理情况材料,用好“交换、比较、反复”六字诀,“原汁原味”保存,“一针一线”剖析,用单一问题的方法破解共性难题,举一反三,真正实现“与民同行”的同频共振、双向奔赴。

“信访接待”要诚心诚意,把“群众家事”视为“自己家事”。信访系民生,承载着群众的所想所愿、所需所盼。广大党员干部的真诚真意和关心关爱是群众满意感的“增稠剂”,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才能够有条不紊地推动化解工作。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不将信访视为“负担”、不将矛盾视为“皮球”。要将用情用力抓好信访接待贯穿主题教育和日常工作始终,实事求是从群众切身需要来考量、设身处地向群众口中的不足讨方法,列明清单、严格查摆、加强调解、优化制度。敞开大门、随时欢迎信访群众,公开公示、主动接受人民监督,让老百姓乘“望”而来,满意而归。

“现场办公”要群策群力,化“一己之力”成为“集体智慧”。人多计谋广,柴多火焰高,集中力量办大事是党的重要法宝。提高现场办公效率就要转变工作思路,集成各领域、各系统、各行业的多方社会力量,变“单兵作战”为“联合出击”,化“多头跑腿”为“一站受理”,推动群众合理诉求及时化解在“村里面”、困难解决在“家门口”。广大党员干部要善用“一线工作法”,走出“会场”,走进“现场”,在一线作决策、解难题、促发展。只有“身在”一线、“心到”一线,在一线学中干、干中学,才能多办民生小事、多积尺寸之功。用“组合拳”和“连环招”实打实地为群众解难题,从而凝聚众志、集聚众力,汇聚人民同心筑梦的澎湃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