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极目新闻记者 王媛

近日,武汉市江汉区教育局在落实国家劳动教育政策及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全区学生真实劳动需求,构建江汉小学劳动教育网格体系,让家庭、学校、基地、社会四维协同,通过“知劳动 会劳动 勤劳动 爱劳动”的路径,达到五育并举、融合成长的育人目标。

劳动课程全息育人

在区域劳动课程的指引下,江汉区属各校积极开发劳动教育时代性课程项目,切合学生的实施路径,在全息式五育融合目标上探索创新劳动教育区域模式。

卫星村小学以家庭、校园为点位,启动“点位管理 ”劳动项目。“点”和“位”是指家庭、班级、校园、社区的任何一个点位时间、任何一个点位空间,形成以学校“5”天的校园生活为辐射点的相互叠加的“N”个服务型劳动场景。全校学生自行认领点位职责:谁来做?做什么?什么时候做?怎么做?做的标准是什么?做的结果如何?学校通过劳动点位项目,实现“我的地盘我做主”,培养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

邬家墩小学和福建街小学以食育为切入点,在学生“知劳动 会劳动 勤劳动 爱劳动”的路径进行有益探索。邬家墩小学就地取材,将食堂辟为学生劳动基地,聘食堂大厨为食育导师,请“家校长”担任膳食营养师,广泛征集学生喜爱菜品,利用课后服务全体学生亲临灶间,动手、动口、动心、动情,发挥劳动课程的育人功能。

福建街小学的葡萄种植有着几十年的悠久历史。如今,《葡萄种植》已经成为学校劳动特色校本课程,进入课堂和课后服务。他们以自己种植的葡萄为原料,开发了十余种葡萄轻食。

大兴第一实验学校无土植物栽培让孩子们感受现代农业劳动的乐趣。成立校内“农业生产种植基地”,以作为学校实践研究的劳动课题。校外还有湖北省农科院的劳动基地,学生出力流汗的同时必须考量温度、湿度、养料、设备等科技元素。每逢丰收节,学生们将一季收成分类定价售卖,从前期的市场调研、成本核算、销售策略到后期的财务分配,体现劳有所得、人尽其能的成就感。

汉口辅仁小学充分利用校园池塘资源,开发“辅仁有渔”劳动课程,课程涵括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劳动多个任务群。守护鱼、绘制鱼、喂养鱼、烹饪鱼……系列生活、生产劳动五育要素互融共渗,育人触角不断向学校、家庭、社会延伸。除此之外,“有渔”课程还打破时空界限,追古抚今,将“劳动传统”一脉相承并辐射发扬。

江汉区“红领巾讲解员”遍及江汉区域文化坐标,为龙王庙、江汉关、铜人像、江汉路、博物馆提供公益讲解。“红领巾志愿者”走进地铁站、社区、公园……为乘客和居民游客提供服务劳动。江汉在校内生活生产劳动基础上,不断拓展、延伸校外劳动场域,为劳动教育提供更多可能。

区级赛事丰富劳动教育

“身体力行 当‘燃’不让”,校园劳动节是江汉区小学校园“5+N”五育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班级、校级、区级进阶而上,涵盖全区44,931名江汉学子。校园劳动节期间,各校发挥校本优势,以劳动任务融合为特征,举行了有趣味有意义的校内外劳动实践活动。

“小伢当家”厨艺大赛就是各小学“身体力行 当‘燃’不让”校园劳动节预热之后的区级劳动任务。该项目依托“烹饪与营养”和“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整理与收纳”“现代服务业劳动”任务群,瞄准家庭烹饪、特色餐饮、家用器具使用、厨房整理与收纳、美食推介等生活必需技能,由学生置身厨房,动手或借助工具处理食材,使用电子灶具烹饪食材,创新并多途径推介菜品,实现劳动与生活的高度对接。

“小伢当家”厨艺大赛分为指定菜品烹饪比拼和特色美食厨艺展示两大板块。指定菜品烹饪比拼环节:全区所有学校选派一名从校级厨艺比拼中脱颖而出的“小小厨师”25分钟内现场完成指定菜品(清炒土豆丝或番茄炒鸡蛋,现场抽签决定)的清洗、削切、翻炒、盛盘、整理的全过程烹饪,经由专业评委全过程观摩品鉴,根据技能操作熟练程度以及菜品色、香、味、形、意等多维度评价,评选出江汉区“小小厨神”。特色美食厨艺展示环节:区属部分学校选派“美食达人”或“美食团队”,现场制作、展示、推销学校食育劳动成果之特色美食,角逐江汉小学“食育劳动特色校”。

劳动成果全面共享

在武汉市“新时代武汉市小学劳动教育‘5L+’课程开发和实践”专题教研暨课题研讨展示大会活动上,江汉区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武汉第一中学党委书记饶雁表示,近年来江汉区教育局在劳动教育方面积极探索,2021年教育局正式出版了特色课程丛书——《都市小农夫》,今年3月又发布了《江汉区小学生劳动清单》,以劳育美、以劳创新,积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江汉区以劳动实践教育为“5+N”五育实践活动,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营造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良好氛围,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为发展素质教育打下了坚实基础。

(来源:极目新闻)